宋泽 张宏 汪洋 申小年
[摘 要] 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打造高效课堂为宗旨,按照“立足岗位、全员参与,互评互议、提升素质”的工作思路。骨科手术学课程是针对高职高专中医骨伤专业中医学社会扩招的三年制临床医学技能课程,它介绍了骨科手术的无菌观念和手术室操作常规、骨科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发展动态,阐述了骨科手术学的主要操作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骨科手術学基本知识、理论、技术。
[关 键 词] 骨科手术学课程;规范教学;特色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5-0014-02
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骨科手术学课程开设已有 16 余年历史,选课学生超过 500 人,对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做出了重要贡献。开展示范课,可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引导广大教师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规律。针对课程的不同部分,还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心态,把握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一、课程规范教学情况
(一)学情分析
本课程面向中医骨伤专业二年级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已完成了解剖学、中医骨伤科基础、骨科影像诊断技术、中医骨病、中医正骨等课程的学习,基本掌握解剖、骨科器械认知、骨科的常见问题处理等相关理论和实践知识,对骨科手术学有较深刻的认识,具备进行手术操作的技能基础。同时,学生即将上岗实习,对该课程的期待值和动手积极性都较高,但也存在自主学习能力偏弱,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较弱等问题。
(二)钻研教材
骨科手术学课程属于骨科专业中实践操作最难掌握的部分,实际授课时,根据需要将《中医正骨》的部分项目融入其中。目前,市面上并没有针对性很强的教材。因此,我们申请开发了校编教材《临床常用操作技能》和《中医骨伤专业技能实训教程》,并根据每年的使用情况和市场动态及时更新,确保教材的“先进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实用性”。
(三)设置教学目标
作为中医骨伤专业的专业课、必修课,学生结束课程后马上进行顶岗实习应用。因此,对技能操作的要求比较高,理论“够用、实用”即可。课程的理论和实训比例(34∶10)几乎为3∶1。随着新理论、新技术的实施和应用,学生对前期基础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差异,课程中的基本项目或项目的理论基础都可能会发生变化,由此,教学目标也会逐年微调。
(四)准备教学资源
线上或线下部分的教学资源差别较大,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充分考虑并全面准备。线上部分除提供现有资源外,还增加各种手术视频,设置检测学习效果的作业或习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相关拓展资源、有无相关的其他线上资源可供选择查看等;线下部分主要是传统的课件、参考资料、配合课堂教学的相关互动资料等。
(五)完成教学设计,制定教案
按照如下问题提示,完成教学设计:本次课需要完成几个知识点?→怎么导课?→每个知识点的讲解都采用什么教学方法?→相邻知识点之间怎么衔接过渡?→时间如何分配?根据教学设计,重新梳理需要准备的问题、App平台等教学辅助工具或资源,设计课后思考或拓展练习。然后,按照固定模板,把以上内容集中体现在教案中。
二、课程教学组织及学生管理情况
由于教学体现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所以从线上和线下两大方面分别介绍。
(一)线上
1.建立班级管理群 利用辅导员老师的专业管理群或App平台的班群,确保班级每位学生都入群并明了:在上课的当天会发布任务提醒,注意关注群消息。
2.教学监管 线上一般设置的时间相对较长,为方便管理,会在群里告知大家1~2个固定的时间段集中进行问题解答,同时,也会在这几个时间段内查看大家的学习进度,并进行监督提醒。
3.作业检测 通过作业进行巩固强化。将作业设置成通关模式,确保完成学习后才能做作业,也可以对作业的正确率进行设定,错误率太高需要重做。
4.每章测试 分阶段进行测试,可以是拓展式的分组任务、试卷式的在线考试,或者问答式的思考重组,引导学生对阶段内的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强化学习效果。
5.成绩权重 设定签到、提问、讨论、资料阅读、作业、测试、任务点完成等各项学习活动所占的权重,平衡并全面督促学生的学习行为。
(二)线下
理论内容仅为整体复习强化,主要以理训一体的实操课程为主。同样采用签到保证出勤率,考试或作业的形式抽查监管。进行理论回顾时多采用提问、解答的形式,一方面将不同章节间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放到项目中应用,让学生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随时记录积极参与的学生,并作为平时表现的加分依据。
理训项目的理论讲解以“够用”为度,融入骨科手术学的意义、优缺点和价值等内容,从手术原理、解剖入路、组织分离与显示结果等整体出发,让学生明白技术操作只是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实训课程本身还肩负着无缝对接骨科医师的岗位任务,在练习过程中要严肃、认真,高标准、严要求,以实习培训的态度面对实训教学。
三、课程实验实训教学情况
实操需要实体模具和动物,采用人体模具或让学生自己在老师指导下动物房饲养大鼠的方式解决,这实际上相当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知识拓展和实践动手能力,给教学和管理都带来了更好的实践效果。
(一)分组
每两人分成一个小组,固定好一个床位,实训时互为主刀和助手。
(二)演示或线上视频观摩
目前我校的实训条件是实训室有录播系统,可以一边演示操作,一边录制,以供回放;另外,课程的网站上也有相关的视频资源,可供学生反复观摩、练习。
(三)练习与测试
一般每个项目开6~10个学时(2学时一次课),第一次课学习新内容,教师确保学生手法操作正确;第二、三次课要求操作熟练到位;第四、五次课融入实际需求,如大鼠颈动脉再植、血管再通就考试合格。
(四)实训成绩
由出勤、各個项目平均成绩或实际操作术后效果几部分组成,可参考1∶7∶2的比例设定。
(五)第二课堂
每个项目都测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进课堂练习的效率,也给课时带来了更大的挑战。“熟能生巧”,为缓解学时有限的尴尬,实训室常年固定课后晚间开放,为学生提供“第二课堂”场地,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行练习,巩固学习效果。
(六)技能大赛
在专业技能大赛中设定动物实验的操作内容:动物捉拿、麻醉和手术入路显示,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技能比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推进课程建设和教学的全面提升。
四、课程特色与创新
本课程开设之初经过了市场调研、教研室反复论证,最终再确定课程标准。授课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理论、线下实训。理论教学借用现有资源平台,灵活授课时间,通过签到、任务点、讨论、拓展阅读、作业与测试等方式进行监管。将典型的教学查房、问诊、辨证、检查和病案分析等微课件或微视频通过翻转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观看视频,以问题讨论和作业等形式考查学习效果和成绩评定依据。
实训教学以工作项目为内容,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预习”——课前预习项目相关理论及线上视频操作,找出问题;“练习”——课中根据教师的示范讲解,练习技术操作、学习解决课前的问题;“纠正”——老师指出错误或不到位的操作,随时纠正;“提高”——继续提高技能,并融入话术,边沟通边练习;“模拟”——手术室真实工作情景,完成手术的全过程,可以采用录小视频上传到管理群的方式提交作业;“测试”——每个项目都要进行测试评分,以教师评价为主,小组互评、个人自评为辅。教学过程及时反馈;实训教学技能练习安排紧促而多样。
通过问题探讨,综合课程和相关学科间的知识,全面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突出解决问题的全面性、系统性、多样性等,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开放实训室,设立技能比赛,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不断提高。设定情景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真实工作场景中发现问题,主动探索解决问题。对新兴教学模式的探索,重点在于结合学校特色、专业特色,找准嫁接点。
参考文献:
[1]李冲,郭露,孙林军,等.以本科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公开示范课带动儿科临床多样化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9(24):69-70.
[2]陈玉科,陆青梅,林梅,等.PBL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护理实习中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卫生产业,2018,1(9):90-92.
[3]梅强.以点引线以线带面:高校两类全覆盖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8(9):20-23.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