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心理学视域下的声乐教学开展探究

2021-11-16 12:08任若瑜
大观 2021年9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声乐教学

任若瑜

摘 要:声乐心理学作为交叉学科,对于声乐艺术的演唱、教学、表演均有显著的价值,尤其是对于声乐教学来说,更是意义深远。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作为一种由心理支配完成的艺术活动,声乐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与学生心理有着紧密的关联,因而声乐心理学对于实际的声乐教学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基于此,文章探讨了声乐心理学对声乐教学产生的作用,从对学生声乐艺术探索展开积极的心理引导、引导学生展现声乐演唱中个性化的心理特征、打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构建良好的审美心理等方面,提出了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开展实施策略,推进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声乐心理学;声乐教学;审美心理

我国的声乐心理学是1987年由徐行效教授首次提出的,在三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中,为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声乐心理学的提出,进一步丰富了声乐表演、声乐教学的艺术探索,也丰富了声乐心理学的理论建设。在此基础上,基于声乐心理学与声乐教学的紧密融合,声乐心理学为声乐教学课堂的有效开展和对声乐人才的塑造意义显著。因而,在分析声乐心理学的内容、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声乐教学实践的探索,能够帮助声乐演唱者解决一些学习难题,使其对声乐艺术产生正确的心理认知,以积极的心态进行声乐艺术探索,建立良好的声乐演唱观。

一、声乐心理学对声乐教学产生的作用

(一)为声乐教学提供了心理学理论基础

声乐心理学是在声乐学科和心理学科交叉基础上产生的新型学科,属于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对于声乐演唱者在声乐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规律进行了细致梳理和深入研究,对于从事声乐学习、演唱、表演的人员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引导作用,为其提供科学的心理指导。声乐心理学的研究目标是为更多的声乐演唱者从心理学层面指引正确的方向,为他们的声乐演唱提供科学的心理依据,提高其心理素质和专业素养。近些年来,随着声乐心理学的不断发展和其在声乐学科中的逐步渗透,声乐心理学对声乐教学的发展促进作用显著,也让教学工作者更加注重声乐心理学的理论探索,不断丰富声乐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尤其是在声乐教学方面,声乐心理学理论知识的影响作用更为突出,为声乐教学课堂的和谐构建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掌握声乐心理学的理论知识,理解声乐心理学的理论内涵,把握声乐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对于声乐教师教学活动开展和声乐学生声乐学习具有双重的理论指导价值。

(二)为学生提供了心理层面的指导

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的心理充满动态变化,时刻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影响着声乐教学课堂的效果。在声乐艺术的表演中,心理活动伴随整个演唱过程,渗透于演唱的各个环节之中。同时,学生在声乐艺术探索中所呈现的心理状态、表现的心理素质,都会直接影响个人的声乐学习成效,所以,要注重为声乐学生提供心理层面的积极指导。常规意义上的声乐心理学,是指声乐演唱者的一般心理,包括在声乐演唱过程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呈现的心理状态、个人的心理素质、声乐表演的心理特征等。声乐心理学为声乐教学的每一步实施都提供了心理层面的依据和指导,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

因此,教师应将声乐心理学融入自身工作实践中,应用于学生的声乐教学活动之中,发挥声乐心理学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演唱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具体到实践,即不断锻炼学生稳定的心理状态,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突出声乐心理学对于声乐教学的价值。此外,声乐教学活动也为声乐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实践平台,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检验声乐心理学的作用,为声乐教学开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为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展开声乐艺术探索保驾护航。

二、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中的开展实施策略

(一)对学生声乐艺术探索展开积极的心理引导

由于高校生源不一,声乐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而在声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学生不同的专业学习需求、个人心理状态等因素,也会造成声乐教学效果不同。在此背景下,声乐教师就要借助声乐心理学的优势,对学生展开不同层面的心理引导,使声乐教学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对学生的声乐艺术探索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任何一门学科都讲究落地,不能空谈理论。声乐心理学亦是如此,要切合声乐教学实际恰当合理利用,落实到声乐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心理因材施教,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声乐学习中的心理问题。比如,对于声乐基础薄弱的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进行评述,分析他们专业能力较弱的原因,是先天条件不足,还是学习训练时间少,还是演唱技巧存在问题,最后依据这些现实性问题,进行全面的心理疏导。重视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积极引导作用,不仅能够创设生动的教学环境,也能使师生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进行声乐艺术探索。

(二)引导学生展现声乐演唱中个性化的心理特征

现代社会对于声乐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需要专业性和个性化的声乐人才。因此,在声乐人才的塑造过程中,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丰富多彩,注重声乐教学课堂的个性化特征。声乐教师在教学开展中应更加重视学生的差异化特征,对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并且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尊重,鼓励每个学生大胆表现自我,展现个性。声乐心理学的渗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声乐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兴趣品位、审美追求等各种心理要素,进行系统化、个性化的艺术指导,确保学生在声乐艺术探索中的个性特征得到保护和发展。比如,针对性格内向、心思敏感、不善于表达的学生群体,声乐教师要运用声乐心理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全面的疏导,引导他们正视自己、释放内心,通过高声歌唱来抒发情感。通过在平时课堂中的情绪疏导和心理引导,逐步让学生打开心结、放松思想,以自信心态参与声乐学习中,积极配合声乐教师的教学要求,认真完成声乐作品练习,胸有成竹接受课堂考验。

(三)打造生动的教学情境以构建良好的审美心理

声乐教学是一种审美、体验、情趣共融的实践性探索活动,所以应打造生动精彩的教学情境。在这种情境中,声乐教师和学生会产生丰富的思想碰撞和艺术交流,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轻松快乐的心理。聲乐教师要将更多艺术性、思想性较强的声乐作品引入课堂实践中,让学生在丰富的教学情境中,突出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究。学生在快乐的声乐教学氛围中,内心会产生一种愉悦的情感,对抽象性的声乐知识和演唱技巧不再有畏难心理,能够真正从艺术审美的高度品位和体验声乐艺术内在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同时,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师生互动通畅,可以使声乐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情趣进行更全面的了解,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比如,甄选出旋律优美、演唱技巧和审美品位较高的声乐作品,为学生创设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铺垫“美”的教学根基。一方面,引导学生先聆听声乐作品中优美的旋律,从心理上建立浓厚的学习兴趣,以探美之心进行下一步的学习演唱;另一方面,在声乐作品的二度艺术创作实践中,以丰富的体验性探索声乐作品中蕴含的艺术审美,以扎实的演唱基本功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呈现声乐作品内在的审美价值。这样,可以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心理,使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演唱诠释饱含深情,充满感情,使学生声乐演唱的技巧和修养得到双重提升,实现艺术育人的最终效果。

三、结语

声乐心理学将传统的声乐教学提升到了心理学的高度,进行了丰富的创新和实践。在声乐心理学理论的指导下,声乐教学能够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开展,能够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之有效地促进教学,提升学生的声乐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声乐教学活动中注重声乐心理学的渗透和应用,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声乐学习的难题,从声乐心理学的理论高度上升到艺术实践,真正展现出当今声乐心理学的调控和引导价值,使声乐教学课堂更加愉快,打造声乐学科与心理学科融合的新阵地。

参考文献:

[1]魏佳.声乐心理学在声乐教育学科中的作用和价值[J].国际公关,2019(5):104.

[2]郑建飞.心理学在声乐教育中的运用探析[J].当代音乐,2019(7):45-46.

作者单位:衡水学院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声乐教学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中纳入流行唱法之可行性评价
舞台艺术实践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