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碳边境税对电器工业的影响

2021-11-16 09:48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杨红英
电器工业 2021年11期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 杨红英/

欧盟推行碳关税主要理由是减少碳泄漏,实质也是维护境内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此次欧盟关税的实施,代表着海外市场的一种趋势和思潮。

一、行业现状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中国2030年前碳达峰研究报告》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社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约为105亿吨,电力工业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的50%左右,主要排放源为火电(燃煤、燃气)机组等。加快电力工业清洁发展和工业再电气化,是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根本保证。

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装备需求国和制造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均位居世界第一。电力工业清洁发展和工业再电气化都需要电力装备支撑,能源结构和需求、用能方式的快速变化使我国电力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目前中国电器工业出口欧盟比较多的是风电和太阳能产品。光伏方面,欧盟的“双反”引起行业重大影响。欧盟曾是中国光伏产品最大的出口市场。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欧盟的总金额约为204亿美元。2012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对欧美出口占比约为70%,其中对欧盟出口占比达46.1%,约为100多亿美元。2013“双反”重压之下,我国企业在欧盟市场整体大幅下滑,中国光伏企业纷纷深耕国内应用市场。2016年,我国太阳能光伏组件对欧洲出口额为12.8亿美元,下滑幅度巨大。2018年下半年,欧盟对我国光伏产业长达五年的“双反”终于结束,我国与欧盟正式恢复光伏正常贸易。

风电方面,中国也成为了世界第一大生产制造国,并在前几年已经逐步扩大欧盟市场的开拓,如2017年中国兆瓦级风电机组首次批量出口欧盟,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三年出口至少100台3.7MW-144机型风力发电机。东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与一家瑞典公司成功签约风力发电设备供货及安装合同,由中国本土公司设计制造的风力发电设备将首次出口到瑞典电力市场。2021年7月,东方电气与一家瑞典公司成功签约风力发电设备供货及安装合同,包括30台直驱永磁风力发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交货、安装、调试、试运行和质保期内的运行和维护支持等技术服务。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10月,欧盟宣布将对中国进口风力涡轮机的铁塔启动反倾销调查,原因是欧洲一些厂家认为中方此前的倾销行为对欧洲生产商造成了打击。

二、欧盟碳边境税可能引发的影响

十多年间,欧盟一直致力于“碳关税”相关政策的研究。如今,讨论从非正式的提议变成了正式文件。欧盟在2020年3月发布了初期影响评估报告并公开征求意见。今年欧洲议会投票通过设立“碳边界调节机制”的决议。

“碳边界调节机制”通俗地理解就是“碳关税”,是在实施国内碳定价体系的基础上,要求进口或出口的高碳产品缴纳或退还相应的税或碳配额。欧盟推行碳关税主要理由是减少碳泄漏,实质也是维护境内企业的竞争力。更重要的是,此次欧盟关税的实施,代表着海外市场的一种趋势和思潮。

我国在制造业方面一直有成本控制,各个生产要素控制得特别好,特别是我国的电成本是全球成本最低的,电器设备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电力装备同中国高铁一样也是国际出口的一个金色名片,为我国打造制造强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

但未来这个优势可能会因为碳边境税而不复存在。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18年全球发电的平均强度是475克/千瓦时。目前我国这一数字约为600克/千瓦时,这就会造成我国电器制造业在度电排放上面与欧洲产品相比处在一个劣势,因此虽然欧洲生产的电器产品总体成本是比我国高的,在碳边境税的调节下,反而产生一个新的竞争优势。因此对于向欧盟出口的企业而言,碳关税将直接影响竞争格局。如果这些企业无法通过减少碳足迹迅速适应新政,则可能失去市场份额,被其他欧盟企业或其他国家碳效率更高的企业取代。

从这个角度来看,以出口欧盟为主的行业企业很可能见证市场竞争格局的巨大转变。因为由于部分欧洲企业已经为更环保的生产技术承担了高昂的支出成本,而且拥有十多年了解、管理碳排放的经验,它们可能成为本土市场上更强劲的竞争对手。此前看似是负担的温室气体减排科技、工艺和战略可能转而成为战略优势。而之前面临极小的碳排放情况梳理、报告、管控压力的非欧盟企业则需要迅速建立此类能力,尽可能迎头赶上,以保持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短期来看,中国出口欧盟占比较高的光伏、风电龙头企业,是行业内首先要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税的细分行业,过去大多数企业可能不会有购买绿证的需求,一旦该细则实施,行业企业会有较大绿证需求,来证明我们产出的电来自绿电。目前其他行业已经出现一些高耗能企业从四川搬到了云南,用更多的水电来生产,以满足自身的碳足迹要求,适应国际出口上新的要求。

不过也要看到,“碳边界调节机制”对中国的影响或将远小于其他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中国电器行业产业链相对完善,制造大国的地位难以替代。因此,中国或许可以抓住此次契机,在“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的指导下,与其他国家展开低碳竞赛,进一步扩大与欧盟的贸易份额,促进经济发展。此外,从某种程度上,“碳边界调节机制”能够降低高耗能、高排放商品的生产,倒逼外贸企业进行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助于减排以及碳中和的实现。

三、建议

1)依托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评估风险分析,了解行业的碳排放,对比欧盟相应行业的碳排放情况,建立相应的核算和报告能力。

2)采用内部碳定价,企业可采用平行会计方法追踪碳定价,衡量碳价格对产品和其他相关成本的影响,并将信息纳入管理层的成本会计报告。

3)编制指导手册,在欧盟法规落地之前制定一系列方案和方案触发的路线图,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管理供应链,了解行业企业内部的减排曲线,明确何时采取具体措施,还可以和可能为企业带来额外碳成本的核心供应商一起制定联合方案。

4)建议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鼓励或支持相关电器制造企业开展绿色供应链、产业链行动,建设减碳示范项目,树立标准,推广应用,同时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呼吁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争创绿色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