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小庆
(青海红十字医院妇三科,青海 西宁 810099)
盆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yofascial pelvic pain syndrome,MPPS)是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CPP)的一种,发病率14%~23%,疼痛呈间歇性或持续性,程度不一,性质不定[1]。欧洲IC/PBS研究学会(ESSIC)提出:CPP治疗已从针对特定器官转向多学科个性化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盆腔操锻炼、电刺激治疗、心理治疗等[2]。本研究在经皮电刺激治疗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治疗MPPS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102例,均为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月治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51例。对照组年龄24~39岁,平均(31.05±2.56)岁;病程0.5~2.0年,平均(1.32±0.25)年;体质量47.1~62.3kg,平均(53.24±2.68)kg。研究组年龄26~37岁,平均(32.11±2.36)岁;病程0.5~2.9年,平均(1.40±0.32)年;体质量48.5~60.2kg,平均(54.06±2.14)kg。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可比。
纳入标准:符合MPPS诊断标准[3],存在盆底肌肉、筋膜疼痛触发点,前1个月内未接受相关治疗,有性生活史,签署同意书。
排除标准:消化、生殖及泌尿系统的肿瘤、炎症等疾病所引发的疼痛,对电刺激过敏;精神障碍者,盆底局部皮肤破损,严重心律失常,盆底相关手术病史,阿片类药物滥用史。
两组均用经皮电刺激治疗。取120°斜卧位,用治疗仪(麦澜德A2版),阴道电极头涂抹导电膏,放置阴道内,A1电流通道连阴道电极头,B1、A2、B2等电流通道连电极片,A通道环疼痛区放置,B1+、B2+贴腹部最痛点,B1-、B2-贴背部对应位置,前后电极片为一通道,即“前+后-”。准备工作完成后,嘱患者放松,选择治疗仪自带TENS治疗模式,进行能量调整:A1/A2频率5Hz,脉宽200μs,电流强度以患者感到舒适麻刺感但无疼痛为宜,时间15min;B1/B2频率100Hz,脉宽100μs,时间10min。1次25min,日1次,1周5次,共10次。
研究组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讲解盆底解剖图,通过直观声像指导放松肛门及会阴部、腹式呼吸,掌握盆底肌缩放训练动作要领。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麦澜德),嘱患者根据治疗仪信号进行反馈训练,时间30 min,前15 min进行放松训练,后15min进行凯格尔训练。吸气时收缩肛门5~10s,呼气时放松10s后再收缩。日1次,每周5次,共10次。
疼痛程度:用主观盆底肌肉疼痛(NRS)评分、触诊盆底肌肉疼痛(NRS)评分,NRS总分0~10分,分值与疼痛程度成正比。
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120°斜卧位,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收集盆底表面肌电值,快肌阶段最大波幅、恢复时间、上升时间,前、后静息阶段及慢肌阶段、耐力测试阶段盆底肌肉平均波幅、变异系数。
血清因子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内皮素-1(ET-1),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
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效:疼痛消失,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恢复正常。有效: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结果改善,主客观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均降低大于等于25%。无效:未达“有效”标准。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比较 (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主观NRS 触诊NRS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1 6.52±1.21 2.45±0.46*7.32±1.46 2.75±0.58*对照组 51 6.94±1.35 3.67±0.52*7.13±1.39 4.01±0.63*t 1.655 12.549 0.673 10.508 P 0.101 <0.001 0.502 <0.001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值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值比较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盆底表面肌电值比较 (±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P<0.05。
指标 研究组(51例) t P 对照组(51例) t 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前静息阶段 平均波幅(μV) 7.69±1.42 3.95±0.89△ 15.938 0.001 7.41±1.26 5.63±1.03 7.811 0.001变异系数 0.20±0.03 0.14±0.02△ 11.884 0.001 0.21±0.04 0.18±0.03 4.285 0.001后静息阶段 平均波幅(μV) 7.52±1.13 3.05±0.75△ 23.537 0.001 7.34±1.09 4.57±1.02 13.251 0.001变异系数 0.29±0.07 0.19±0.04△ 8.858 0.001 0.31±0.08 0.24±0.05 5.299 0.001最大波幅(μV) 29.56±8.63 39.54±9.46△ 5.566 0.001 30.14±9.12 34.12±8.54 2.275 0.025恢复时间(s) 0.62±0.12 0.50±0.09△ 5.713 0.001 0.65±0.14 0.58±0.08 3.110 0.003上升时间(s) 0.82±0.21 0.58±0.18△ 6.197 0.001 0.78±0.19 0.66±0.15 3.540 0.001慢肌阶段 平均波幅(μV) 20.12±5.23 36.54±7.59△ 12.722 0.001 21.34±5.67 30.12±6.23 7.443 0.001变异系数 0.33±0.05 0.16±0.03△ 20.821 0.001 0.34±0.06 0.20±0.05 12.801 0.001耐力测试阶段 平均波幅(μV) 21.36±6.03 29.52±7.63△ 5.992 0.001 22.05±5.96 25.64±6.05 3.048 0.003变异系数 0.30±0.06 0.18±0.04△ 11.884 0.001 0.31±0.05 0.22±0.05 9.090 0.001快肌阶段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例 ET-1(pg/L) NO(μ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1 105.74±16.57 62.36±7.12*90.52±8.65 143.26±17.69*对照组 51 101.65±14.69 85.64±8.32*92.36±9.52 123.67±18.34*t 1.319 15.182 1.022 5.490 P 0.190 <0.001 0.310 <0.001
MPPS疼痛发生主要由于肌肉过度活动造成肌肉组织缺氧、缺血,无氧酵解产生乳酸,局部乳酸堆积引发疼痛,同时肌内形成活化肌筋膜疼痛触发点,进而导致MPPS发生[4]。目前针对MPPS治疗方法有限,使用糖皮质激素或消炎止痛等药物治疗时间长,不良反应多,患者接受度低。经皮电刺激具有操作简便、无人群限制等优点,采用两种不同频率电流经皮肤作用于感觉纤维,电极片于触痛点放射区放置,电流可直接作用于触痛点,低频率电刺激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释放脑啡肽、内啡肽等内源性镇痛物质,发挥镇痛作用;高频率电刺激可激活Aβ神经纤维,促进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关闭传导神经冲动闸门,阻断疼痛信号传递,同时降低基础张力,改善血液循环[5-6]。生物反馈疗法通过肌电采集盆底肌肉运动信号或检测盆底压力,经屏幕直观显示,有助于患者理解肌肉运动模式,纠正错误肌肉活动,锻炼大脑控制肌肉收放,同时协调、改善盆底肌肉、脏器功能[7-8]。与经皮电刺激同时作用,改善局部组织微循环,增强镇痛效果。此外,MPPS发病关键是盆底肌过度活动,表现为盆底肌肉高张性,盆底表面肌电评估常表现为静息状态下肌电波幅升高。经皮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可使盆底表面肌电值显著改善,盆底肌不协调运动得到改善,肌肉抗疲劳性增加,肌肉痉挛减轻,疼痛缓解。
ET-1、NO与肌肉、神经元细胞活性密切相关,参与正常肌力维持,盆底功能障碍相关疾病患者体内ET-1呈高表达、NO低表达[9]。联合治疗可促进体内活性分子激活,改善组织代谢,增加肌细胞数量,从而为肌力改善提供基础条件。
经皮电刺激结合生物反馈治疗MPPS能增强肌力,减轻肌肉痉挛,从而减轻疼痛,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