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 卓,杨思伟,高 岭
(1.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郑州 450000;2.焦作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河南 焦作 454000)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歧杆菌感染所致的严重疾病,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临床防治形势严峻。结核分枝杆菌是肺结核的病原体,可造成呼吸道感染,临床可通过检测结核分歧杆菌诊断肺结核,有助于为临床干预、预防及预后评估提供详细信息[1]。结核分歧杆菌检测方法较多,其中采集痰标本进行抗酸检查是实验室常用方式,通过涂片采用显微镜检查,可直观观察检测结果,但其局限性在于诊断结果受主观影响较大,且痰涂片制作过程中存在交叉感染风险。蛋白芯片检测是近年来新兴检测方案,稳定性高,应用于疾病诊断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的价值。报道如下。
选取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2019-01~2020-02肺结核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均经细菌培养、X线检查确诊[2],其中男67例,女49例;年龄34~59岁,平均(46.55±5.76)岁。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为参照,其中男65例,女45例;年龄32~58岁,平均(45.93±5.85)岁。肺结核患者与健康体检者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蛋白芯片检测:采集空腹静脉血4mL,离心提取血清,滴加试剂A 200μL于芯片盒窗口,注意完全浸湿膜表面,室温留置1min后加入100μL待检血清,并滴加试剂B 300μL,待试剂B渗入,滴加试剂C 500μL,试剂C渗入后滴加试剂D 300 μL,待反应完毕,将校正光盘、芯片置入生物芯片识别仪,严格按照说明书步骤操作执行;通过相应软件分析不同抗原点阵灰度值,结果≥临界值为阳性。注意结核分歧杆菌存在特异性抗体3种,任一抗体检测为阳性即可判定结果为阳性。(2)痰抗酸菌涂片镜检:于通风量好处指导患者咳嗽,以高位叩击法采集痰标本3~5mL待检;涂片选择95%乙醇浸泡30min后进行脱脂、干燥、清洁的载玻片制作,一侧粘贴实验室编号;采用折断的竹签毛挑取0.05~0.1mL脓样、干酪样痰液置于载玻片中央偏编号另一侧2/3处,呈20mm×10mm椭圆形,痰面超声进行2h紫外线消毒后自然干燥;确认痰涂片制作合格后进行染色,将痰涂片置于染色架,注意涂片间距>1cm,烘烤固定后滴加染色液,注意覆盖全部痰液范围,加热至有蒸汽后静置5 min;采用蒸馏水冲洗染色液,滴加3%乙醇进行3min脱色,重复多次;采用亚甲蓝复染液进行0.5~1 min染色,蒸馏水冲去复染液后静置自然干燥;滴加镜油预防交叉感染,进行镜检,由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经验丰富镜检人员进行操作,结果根据萋尼氏染色镜检结果分级报告标准进行判定。
(1)统计蛋白芯片检测、痰抗酸菌涂片镜检结果,包括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漏诊率、误诊率。(2)统计蛋白芯片检测肺结核患者不同肺结核抗体检出率,包括血清抗脂阿拉伯甘露糖(LAM)、16KDa蛋白、38KDa蛋白抗体。
116例肺结核患者及110例健康体检查,蛋白芯片检测检出阳性104例,痰抗酸菌涂片镜检检出阳性85例。见表1。
表1 诊断四格表
蛋白芯片检测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高于痰抗酸菌涂片镜检,漏诊率低于痰抗酸菌涂片镜检(P<0.05)。见表2。
表2 两种检测方法诊断结果(n=226)
116例肺结核患者,经蛋白芯片检测,共检出LAM 88例,检出率为75.86%;检出16KDa 3例,检出率为2.59%;检出38 KDa 82例,检出率为70.69%。
结核分歧杆菌感染可导致传染性疾病,可发生于机体多个器官,其中肺结核临床较常见。结核分歧杆菌感染后未必即刻发病,多在机体出现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或免疫力降低后发病,患者群体以老年人、合并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患者居多。肺结核发病率较高,且近年来仍有上升趋势,主要症状为低热、乏力、盗汗、纳差等,发病可急可缓,经临床合理治疗后治愈率较高[3,4]。但由于肺结核发病隐匿,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发病早期难以明确诊断,误诊、漏诊率较高,延误治疗时机,不利于预后改善。因此,分析结核分歧杆菌检测方法以提高肺结核诊断准确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痰抗酸菌涂片镜检是既往临床检测常用方式,特异性较好,但由于痰液标本采集、痰涂片制作及镜检过程中存在交叉感染风险,降低诊断准确率[5,6]。蛋白芯片检测是近年来新兴的检测方式,具有敏感度高、稳定性好的特点,在临床应用中逐渐广泛。蛋白芯片检测是以微孔滤膜为载体,通过微阵列技术固相结核分歧杆菌抗原于同一膜片,而微孔滤膜具有凝集、渗滤、浓缩作用,可促使抗原反应快速进行,从而进行快速诊断[7,8]。吴敏等[9]研究证实,蛋白芯片检测应用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具有较高价值,可快速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蛋白芯片检测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高于痰抗酸菌涂片镜检,漏诊率低于痰抗酸菌涂片镜检(P<0.05),提示蛋白芯片检测应用于肺结核患者临床诊断,可提高准确率、灵敏度,降低漏诊率。
LAM、16 KDa、38 KDa是结核分歧杆菌主要抗原,其中LAM主要分布于结核分歧杆菌细胞壁,可刺激感染者产生抗体;38 KDa是脂蛋白,16KDa是免疫诊断抗原,均与菌体表面或细胞膜脂肪结构相连,而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为主要特征[10]。本研究通过蛋白芯片检测肺结核患者上述三种抗体,发现其检出率分别为75.86%、2.59%、70.69%,表明蛋白芯片检测有助于为临床诊断提供详细信息。同时,临床可通过蛋白芯片检测LAM、16 KDa、38 KDa结果调整用药方案,在LAM、16 KDa、38 KDa指标均为阳性时表明机体存在活动性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应及时给予相关治疗;而LAM、16 KDa、38 KDa水平明显下降,则表明治疗有效,且可评估患者预后。
综上,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可提高肺结核患者诊断准确率、灵敏度,降低漏诊率,可为临床提供抗体相关详细信息,对临床干预措施制定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