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军,迪力拜尔·阿木提,罗文伟,祝永志,杨开伦
(1.新疆农业大学 动物科学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35;2.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温宿 843100;3.新疆理工学院,新疆 温宿 843100)
2014年国家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构建人才培养立交桥,形成合理教育结构”的总体目标[1]。因此各省市都发布了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联合开展应用型人才试点工作的相关通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与新疆农业大学也开展了畜牧兽医专业与动物科学专业“3+2”模式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试点项目。然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衔接面临着高职本科教育类型定位、高职课程一体化衔接技术处理以及衔接过程管理和评价3个方面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高职本科衔接才能更高效科学[2]。基于此,本文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与新疆农业大学开展职本衔接为例,探讨了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以实践技能为着重点,以拓宽就业方向为目的,以理论实践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宗旨的职本衔接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和过程。
高职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以技能为主,突出动物疫病防治、疾病诊疗等方向的操作技术,兼顾动物饲养、动物繁殖等动物生产方向的技能操作,专业细化不明显、畜牧兽医不分家,重点以兽医临床和动物生产的动手操作和技能为主。该专业具有较强的技能性、技术性和实用性,贴近生产、临床一线,但是学生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体系,对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对畜牧业的发展、生产管理、经营和创新创业能力也相对缺乏;学生毕业后往往升迁提升空间窄,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
动物科学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以畜牧为主,重点学习动物遗传与繁育、动物生产与管理、动物营养与饲料等方向的内容,专业细化明显、专业方向清晰。该专业的三大学习方向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知识的系统性,虽然与畜牧业生产结合较紧密,但是学生的动手操作和技能训练方面的培养不足。此外,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往往对兽医知识欠缺,在兽医基础技能、动物疾病防治和临床诊疗技术等方面能力较差。再则,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前3年均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理论学习,第7学期按计划到企业实践,第八学期开展毕业设计实践,学生的培养是“理论-实践”的过程,缺乏“理论-实践-理论”的专业提升环节,学生在企业实践、实习和毕业设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指导和解决就毕业了,其学习往往缺乏完整性和后续提升性。
双方院校共同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构建,适当借鉴新疆农业大学原有5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原有5年制本科课程体系的局限性,补齐3年制畜牧兽医高职对人才培养理论知识和持续提升学习能力的不足,结合现代畜牧业和乡村振兴战略对人才的要求,理清3年高职阶段和2年本科阶段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找准高职阶段和本科阶段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解决的问题,形成了“分层、分段、分目标”的二段式培养一体化设计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3]。
通过一体化设计,高职阶段课程重点突出兽医类专业实践知识、兽医操作技能以及畜牧生产过程的学习,重在实践以技能操作为主;加大了专业课程实训和实践环节的比例和学时,对教学过程实行“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向教学思路设计;主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从业素质和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牢固掌握畜禽科学饲养管理、繁育以及疫病防治等方面应用性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在畜禽养殖生产实践中较好地处理所遇到的一般技术难题,使学生最终能够适应畜牧业生产技术员岗位需要。
本科阶段课程重点突出学生畜牧生产、经营管理、畜产品研发、畜牧场设计、创新创业等基本能力,重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畜牧生产问题、持续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加大生产管理、科研、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的培养环节。培养目标强化突出学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的有机结合,以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拓展课程的学习为主线,以科研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为重点,使学生成为综合素质高、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并有一定专业特长、能胜任现代畜牧生产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时代在进步,畜牧兽医类产业在变革,畜牧兽医类人才的需求也在改变,高校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重新定位畜牧兽医类人才培养目标[4]。根据“3+2”职本衔接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乡镇畜牧兽医站和规模化养殖企业等技术员岗位。根据岗位的性质分析了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在课程设置时充分考虑其工作内容和生产现状,既需要懂基本的兽医知识和操作技术,还要懂生产、经营、管理、繁育的知识和技术。所以在课程设置中一方面突出兽医相关知识和疾病诊疗技术,另一方面重点强化畜牧方向的课程,包括畜牧相关的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技能,同时还增设了宠物疾病诊疗、动物外科手术、特种经济动物养殖、畜产品质量与安全等专业选修课程。此外,为了学生四年毕业后在工作中能进行专业学习和专业研究,并能进一步进行研究生深造,设置了文献检索、畜牧学研究方法、生物统计及饲养实验设计等课程。具体见图1。
图1 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课程设置Fig.1 Curriculum provision based on the ability analysis of vocational post
在课程衔接过程中应基于工作岗位,以实践为导向,强化理论提升,最终打造高端技术应用型人才[5]。按照一体化设计、分段实施、有效衔接的原则将5年的培养计划分成10个学期进行一体化整体设计。将学生的课程分为素质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4大类。如表1所示,德育类、思修类、体育健康类、马哲历史类等素质通识课主要设置在高职阶段前5个学期,本科阶段仅设置形式与政策、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等价值观引导性课程。将专业基础课程设置在高职阶段前3个学期,为本科阶段做铺垫和打基础;将理论性和专业性较高的提升性课程设置在本科阶段第7、8学期,与本科阶段的专业核心课进行合理衔接。将兽医和畜牧方向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在高职阶段第4、5学期,为学生取得兽医和畜牧方向的职业资格证书从事兽医和畜牧技术员相关的职业岗位做铺垫,并为学生进行研究生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高职和本科阶段还增设了与岗位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相吻合的专业选修课及专业跨域课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就业面。最终架构了“能力导向、实践突出、方向宽泛、理论提升”的“3+2”职本衔接课程体系,兼顾兽医和畜牧双向技能。实践环节突出理实一体,既强调实践技能又强调应用理论知识体系,并最终达到了高职“应用特色”和本科“理论底蕴”有效结合[6]。
表1 职本衔接课程体系Table 1 Integrated curriculum system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undergraduate university
通过对职本衔接的课程体系进行重构,既达到了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又实现了实践技能的提高,同时形成了知识和技能的连贯性、逻辑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