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兰英 林 陵 黄文敏
腹直肌处在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对于临床分娩的女性,因为妊娠的时候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同时胎儿体积不断增加,容易使得腹壁皮肤、筋膜及肌腱等过度牵拉,使腹白线松弛、腹直肌张力增大,引起腹直肌分离情况[1]。相关研究表明,严重腹直肌分离可导致产妇出现腹壁疝,严重影响产妇机体健康,同时随着腹直肌的分离,患者腰背部的承托力也会明显下降,这使得产妇的脊柱稳定性下降,伴腰背部酸痛也出现,为此需要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干预[2]。对产后腹直肌分离通常是指导产妇进行腹直肌分离锻炼,但是长期实践结果表明单纯锻炼的干预效果往往不佳。仿生物电刺激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治疗手段,该方式主要是借助频率与脉宽不一的仿生物电对患者腹直肌、腹横肌等进行规律性的刺激,提高患者腹部肌肉兴奋性,促进肌肉被动性收缩,让分离肌群复常[3]。本研究纳入2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应用腹直肌分离锻炼结合仿生物电刺激治疗疾病的效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1月收治的200例产后腹直肌分离者为研究对象。①纳入标准:产后42 d内检查患者腹直肌分离大于3 cm。盆底肌力检测患者盆底肌Ⅰ/Ⅱ类肌力均≥3级。无明显尿失禁,精神状态良好且有正常沟通交流能力。患者或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排除标准:电刺激治疗禁忌或者锻炼依从性不佳者。存在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精神疾病或者认知障碍者。按照干预方式的不同分成以下两组:观察组100例患者,年龄21~38岁,平均年龄(29.02±1.42)岁;妊娠周期37~41周,平均(38.92±0.45)周。对照组100例患者,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92±1.36)岁;妊娠周期38~41周,平均(39.01±0.4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腹直肌分离锻炼,具体治疗措施如下:康复人员告知产妇每日做腹式呼吸,进行Splinted Curlups锻炼,进行锻炼前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及播放视频等方式同产妇讲述正确锻炼步骤,使得患者可完全掌握,每次的锻炼时间在5~10 min,3次/d,持续干预30 d。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仿生物电刺激治疗,具体治疗措施如下:应用法国PHENIX神经肌肉治疗仪U8,治疗的时候调整患者为仰卧体位,保持身心的放松,自患者对腹部两侧对应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直肌及腹横肌部位分别粘连电极片。将治疗程度调整到腹直肌分离程序,每次治疗时间20 min,电流的强度调节到引起肌肉震颤的强度,促进肌肉的收缩,若患者自觉存在舒适的麻刺感则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节至其能够到达的最大水平,但不引起疼痛为宜,确保治疗效果。针对轻度的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每次的刺激时间为20 min,每周的治疗频率为2~3次,5次刺激为一个疗程,治疗在15 d内完成,在第15 d测量患者腹直肌的分离情况。针对中重度的腹直肌分离患者每次的刺激时间为20 min,每周的治疗次数为2~3次,治疗5次为一疗程,持续2个疗程的治疗,在30 d内完成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在治疗前、治疗10 d与治疗20 d均对产妇的腹直肌分离长度进行测量,将长度的变化情况用作疗效的判定。显效:产妇腹直肌分离长度同治疗前比较缩短大于2指;有效:缩小1~2指;无效:长度无显著变化。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②治疗前后测量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检查者站在产妇右侧位置,嘱咐产妇放松身心并且取仰卧体位,双膝弯曲90°并且将脚掌放平,双手保持交叉抱肩。检查人员的手指置于产妇的肚脐部位,嘱咐产妇缓慢的进行吸气,之后呼气并在呼气同时如做仰卧起座一般缓慢离开床面,检查人员的手指轻压以检查腹直肌分离情况,依据插入手指的数目为腹直肌分离距离的具体数值。治疗前后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患者后背疼痛程度,VAS分值为0~10分,分值同疼痛程度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直肌分离距离与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前在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与后背疼痛VAS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分离距离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与疼痛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腹直肌分离距离与疼痛情况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腹直肌分离距离(cm) 后背疼痛(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1005.42±1.121.75±0.45★3.62±0.661.23±0.41★对照组1005.26±1.072.56±0.71★3.65±0.681.89±0.48★t 1.49511.4070.44113.750 P 0.136 <0.0010.660 <0.001
腹直肌指的是腹部中央平行并列的两大块带样腹肌,对于女性而言,在妊娠后收到孕激素的持续作用,会让腹白线连线部位变软并且松弛,且妊娠子宫逐渐增大也使得腹部逐渐变得膨隆,这样会让腹直肌向左右两侧进行牵拉,腹直肌肉具备一定弹性度,若是腹部膨隆长度超过最大弹性值会使得皮肤弹性纤维出现断裂,腹白线的连接部位就被拉断,相应的腹直肌也出现程度不一的分离[4]。在女性分娩后,很多产妇会出现腹直肌分离情况,其原因多样,如多产、多胎、年龄等,此外分娩方式也可引起腹直肌分离的出现[5]。产妇产后出现腹直肌分离可使产妇出现腰背酸痛、盆底组织薄弱等问题,产妇身心也受到困扰,这样会使得产妇的康复受影响,并且降低生活质量。
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产妇,通常是应用腹直肌分离锻炼的方式进行指导,该方式主要是借助一系列对腹部肌群进行的强化锻炼,明显的增加产妇腹部肌肉收缩功能,让背部肌肉得以放松,缓解腰背酸痛程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产妇产后形体的恢复,而单纯训练方式往往难以取得良好效果[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上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在腹直肌分离距离与后背疼痛评分上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腹直肌分离锻炼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的方式对于产后腹直肌分离患者的干预效果满意。主要是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配合仿生物电刺激的方式,可以通过采取不同频率、脉宽的仿生物电刺激产妇腹直肌、腹横肌与腹斜肌,这样能够明显提高腹部肌肉的兴奋度,唤醒因为分娩损伤导致功能暂停的肌肉本体感觉器,使得肌肉可被动性收缩,强化腹部主要肌群,达到锻炼腹部肌肉的目的及让分离肌群恢复至正常状态[7]。此外通过联合干预的方式,还可通过合理的刺激及肌肉被动锻炼,使得腹部肌肉获得持续锻炼及改善,恢复脊柱正常生理弯曲度并改变骨盆倾斜度,借助电刺激促进盆底局部血液循环,让肌肉得以牵拉并且背部肌肉也可放松,这样也起到镇痛的目的。
总之,针对产后腹直肌分离的产妇,采取腹直肌分离锻炼联合仿生物电刺激的干预方式,可以缩短产妇腹直肌分离距离,治疗效果满意,同时还可以缓解患者的后背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