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晨晨
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已经严重威胁我国国民生命健康。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相关健康知识缺乏现象。糖尿病是终身性慢性疾病[1]。可导致心、脑、视网膜、及下肢血管病变,致死、致残率很高[2]。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重视慢性并发症的危害,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100例糖尿病患者,利用抽签随机分组患者,每组50例,糖尿病病程均在5~8年,无明显慢性并发症发生,研究组制定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健康教育,其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中位年龄52岁;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措施,男性21例,女性29例,中位年龄49岁。排除标准:患者或其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者;患者精神存在障碍者沟通困难。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措施:患者入院后,接待护士口头讲解糖尿病的危害及相关注意事项;科室组织编写并制定知识手册分发患者翻阅;住院期间组织患者集体观看积极的健康教育类视频。出院后随机抽取患者电话回访跟踪护理服务。
1.2.2 研究组 制定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措施并完善健康教育[3]:①入院评估患者血糖、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并建立档案。②指定护士专人负责,一对一讲解糖尿病知识。③心理辅导患者。④饮食和运动指导。⑤加强自我管理、提高治疗依从性。坚持按医嘱吃药,定时检测血糖。⑥信息化护理,建立糖尿病知识微信平台,实时回答糖尿病健康知识,提供糖尿病病友分享平台,协助患者完成定期血糖检测及饮食控制、运动打卡等服务。
1.2.3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判定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表现在全身小动脉损伤,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脑梗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及冠心病等[4]。入组患者入组时无上述并发症诊断,观察1年后相关专科会诊诊断两组患者上述疾病发生情况。
1.3 观察指标 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医学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血糖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50例患者中出现明显并发症2例,其中脑梗塞1例,视网膜病变1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出现明显并发症8例,其中脑梗塞4例,视网膜病变1例,冠心病1例,糖尿病足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糖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内分泌失调性疾病,若血管内糖浓度持续升高,可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进行的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及健康教育措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患者个性化信息建档+护理人员一对一专人负责;饮食运动习惯干预;心理辅导+信息平台搭建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这些措施的综合运转明显改善了患者血糖水平,减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3.1 个性化信息建档+护理人员一对一服务 因为患者文化水平、生长背景的不同,必须给予患者个性化指导才能获得满意效果。根据患者心理状况、体质指数、营养状况、饮食习惯、运动习惯、血糖指标、血脂指标、电解质等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以人为本,尊重患者的人格尊严,隐私和生命安全,鼓励患者主动参与治疗。本研究的40例研究组患者都按照陈旭波等[5]制定的糖尿病管理质控指标详细登记患者相关指标档案,包括BMI分级、腰围、腰臀比、血压;饮食习惯包括嗜盐、糖、油情况,素食还是浑食为主,食用蔬菜水果情况等;生化指标包括血糖四项、血脂四项、骨密度等。通过系统登记主管护师明显增加了对管理患者的了解度,患者治疗参与度明显增大,血糖控制率明显提高。
3.2 饮食运动习惯干预 糖尿病是一个慢性代谢性疾病,虽然临床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血糖控制性治疗,但这个疾病不能治愈。同时药物治疗是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我们必须从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着手治疗患者。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摄入热量关系密切。合理的饮食习惯可以辅助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药物治疗。本研究中的50例患者都根据患者第一次入院时建立的个性档案中以往饮食习惯及运动习惯分别单独与患者及其家属谈心交流,指导并制定了个性化饮食运动计划书。跟踪1年后,患者血糖控制率明显改善。
3.3 心理辅导+信息平台搭建 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长期的临床治疗,不断地出入医院必定改变以往生活方式,大部分糖尿病患者都担心糖尿病足、脑梗塞等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胰岛素等医药费用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这些都会影像患者的治疗效果,仅仅通过常规医疗护理,在临床治疗中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马红英等[6]一项关于100例糖尿患者的研究表明心理护理在干预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本研究中的50例患者的心理乐观性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
我们把心理护理与延续护理相互结合,把糖尿病护理延续到社区及家庭,形成“医院-社区-家庭”三元照护模式。医院信息部建立微信群及公众号,及时发布糖尿病相关知识;及时回答糖尿病相关问题,指导患者运动及饮食,组织病友群,互相监督、互相沟通,组织“晒”血糖活动等,培养良好生活习惯,最终安全有效地控制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个性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转归,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