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2018年4~8月,受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委派,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联合组队,对义马市区南部石河西岸约100米处的上石河墓地进行了首次较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了一批春秋早期的墓葬和祔葬马坑(图一)。现对其中的M18及其祔葬马坑MK4报告于下。
图一 义马上石河墓地位置示意图
M18为南北向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15°。因该墓地上部原为上石河村村民居住地,故村民建房挖地基时,墓上地层被完全破坏。墓口距现地表深1.6、南北长4.33、东西宽3米。四壁修整光滑,上下垂直,底部平坦,墓底与墓口大小相同,墓深2.1米。墓底四周有熟土二层台,北侧宽0.18~0.24、东侧宽0.12~0.24、南侧宽0.16~0.2、西侧宽0.06~0.1米,高0.78米(图二、三)。墓内填土是以红褐色为主的花土,略经夯打,较硬,夯层与夯窝不明显,土内含有少量的小料姜石块和小河卵石块。
图二 M18形制与结构(东→西)
墓内葬具腐朽严重,结构不清。从灰白色或灰黑色木质朽痕判断,葬具为单椁重棺。木椁位于墓底中部,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3.8、东西宽2.64、板厚0.04、高0.74米。椁室四壁紧贴二层台内壁。从二层台上残存的椁盖板痕迹来看,椁盖板呈东西向放置,每块板宽在0.12~0.25米之间;椁底板呈南北纵向平铺于墓底,每块板宽约0.15米。外棺位于椁室中部略偏北,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2.32、东西宽1.18米,板厚0.06、残高0.26米;内棺位于外棺中部,平面近长方形,南北长1.84~1.9、东西宽0.86、板厚0.04米,高度不明。
内棺中葬有1人,仰身直肢,头北足南,骨骼保存较差。经初步鉴定为男性,臼齿磨损程度为V级,推测年龄约50岁。墓主身下中部东侧有一椭圆形腰坑,腰坑长径0.55、短径0.3、深0.16米。
随葬器物分别放置于棺椁之间的西部、东南部、内棺中及墓主口中。其中在棺椁之间的西部放置有铜戈1、铜镞4、铜小腰2、铜铃1、铜盾钖2件;棺椁之间的东南角放置铜盘1、铜鼎1件;内棺中东南角仅放置铜铲1件。墓主口内有玉口琀1件。
图三 M18平、剖面图
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共计14件。可分为铜和玉两类。
1.铜器
13件。有鼎、盘、铲、戈、镞、盾钖、铃和小腰等。
鼎 1件。标本M18:7,斜方唇,口微敛,窄沿斜折,立耳,半球形腹,圜底,三兽蹄足中空,内侧有一道竖向凹槽。口沿下饰一周无珠重环纹,纹样不甚清晰。通高22.4、口径25.8、最大腹径24、腹深10、足高10厘米(图四,11;图五)。
图五 铜鼎(M18:7)
盘 1件。标本M18:6,破碎较甚。斜方唇,敞口,宽沿斜折,附耳向上微内收,浅弧腹,平底,高圈足。口沿下饰一周S形窃曲纹。通高5.4、口径18.4、腹深2.4、圈足径10.6厘米(图四,5)。
铲 1件。标本M18:8,近方形,下端有刃,上端中间有用以装柄长方形銎,銎正面有一竖向长条形穿孔。通长12.4、銎口长3.8、宽1.9、刃宽9.2厘米(图四,12;图六)。
图六 铜铲(M18:8)
戈 1件。标本M18:1,锋呈等腰三角形,锐利,无脊直援,上下边有锐刃,内、援之间有凸棱形栏,胡较长,栏侧有三个长条形穿和一个圆形穿。近长方形直内,内中部有一横条形穿孔。通长19.7、援宽2.9、内长6.7、宽3、厚0.25厘米(图四,2;图七)。
图七 铜戈(M18:1)
图四 M18、MK4出土器物
镞 4件。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皆尖锋,双翼远离镞身且有锐刃,高脊,铤呈圆柱状或圆锥状。标本M18:2-1,铤呈圆柱状。镞长7.1、双翼宽3.4、铤长2.3、直径0.2厘米(图四,7;图八,左)。标本M18:2-2,铤略呈圆锥状。镞长7.1、双翼宽3.4、铤长2.7、直径0.2厘米(图四,8;图八,右)。
图八 铜镞(M18:2-1、2)
盾钖 2件。出土时皆已破碎,但尚能看出轮廓,应为盾牌上的装饰物。形制、大小相同,壁胎极薄,作圆形上隆。标本M18:5-1,高1.5、直径10、厚约0.04厘米(图四,13)。
铃 1件。标本M18:4,整体上端稍细,下端略粗,平顶,上有半环钮,钮下有小穿孔与腹腔贯通,铃腔内有一个槌状铃舌,一面凸,一面平,舌上有一圆形穿孔,下为内弧喇叭口,边缘向上弧起。器身正面有两个相平行的细长条形穿孔,断面近椭圆形。通高4.7、下口长2.3、腔宽1.8厘米(图四,3;图九)。
图九 铜铃(M18:4)
小腰 2件。形状、大小相同。器身扁薄,两端近方形且正面隆起各呈一兽首,背面相应凹陷,中段呈扁条带状。兽首头顶有竖耳,椭圆形目,眼角上挑,鼻子作上细下粗的蛹身形。标本M18:3-1,长4.8、中部宽1.2厘米(图四,9;图一〇,上);标本18:3-2,长4.8、中部宽1.2厘米(图四,10;图一〇,下)。
图一〇 铜小腰(M18:3-1、2)
2.玉器
口琀 1件。标本M18:9,出土时断裂三块且一端残缺。青玉,冰青色,玉质细腻,半透明。近似璜形,体较薄,断面呈长方形,中部有三个圆形穿孔。长2.5、宽0.9、厚0.15厘米(图四,1)。
MK4钻探时误判为墓葬(原编号M19),经实际发掘确认为马坑,方向22°。坑口距现地表深1.12~1.22米,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3.6、东西宽2.8~2.82米。四壁较直,东壁下部稍向外张,底部平坦。坑底南北长3.58、东西宽2.8~2.86、坑深0.98~1.08米。坑内填土是以红褐色为主的花土,土质较硬,含有少量的小料姜石块(图一一、一二)。
图一一 MK4形制与结构(东→西)
坑内共清理出2匹马和1只狗。其中2匹马埋葬于坑底的北部,马均为侧卧,四肢直伸,随意摆放,头向不一,应是被处死后放入坑内。坑内东北部埋葬的马,头向东,四足朝南;西北部埋葬的马则头向北,四足朝东。狗埋葬于马坑南部,距坑底高0.4米处。狗呈侧卧状,头向西且呈粉状,四肢蜷曲,保存较差。
MK4内共清理出器物11件,其中在坑内东南部与西北侧马的前腹部各出土铜衔1和骨镳2件,狗颈部出土铜铃1和铜络饰4件。
共计11件。依质地可分为铜和骨两类。
1.铜器
7件。有衔、铃和络饰。
衔 2件。形状、大小相同。皆由两个近8字形的联环钮套接而成,端环呈椭圆形。标本MK4:1,一端环略残。通长18.8、环外长径4、短径3.2厘米(图四,15;图一三,上);标本MK4:5,通长18.8、环外长径4、短径3厘米(图四,16;图一三,下)。
图一三 铜马衔(MK4:1、5)
铃 1件。标本MK4:3,铃体上、下端粗细大体相等,平顶,上有半环钮,钮下有小穿孔与腹腔贯通,铃腔内有一个槌状铃舌,一面凸,一面平,舌上有一圆形穿孔,下为内弧喇叭口,边缘向上弧起。器身正面有两个相平行的细长条形穿孔,断面近椭圆形。通高4.8、下口长2.2、腔宽1.6厘米(图四,4)。
络饰 4件。形状、大小相同,皆为短圆形管状。标本MK4:4-1,长1.7、管径1厘米(图四,6;图一四)。
图一四 铜络饰(MK4:4-1)
图一二 MK4平、剖面图1、5.铜衔 2、6.骨镳 3.铜器 4.铜络饰
2.骨器
骨镳 4件。其中3件残。形状、大小相同。器身略呈弧形弯曲状,一端平齐,另一端尖细,断面为切角长方形。器身上有两个圆形孔贯穿侧面。标本MK4:6-1,长15、最大断面2.1×1.8厘米(图四,14;图一五)。
图一五 骨镳(MK4:6-1)
首先,M18形制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贵族墓葬M2010的形制基本相同[1]。
其次,此墓出土铜鼎分别与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0[2]和本墓地M35出土的铜鼎形制相同[3];盘与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3出土的铜盘形制相同[4];戈与山西晋侯墓地M93出土的铜戈基本相同[5];铃、盾钖分别与本墓地M35出土的铜铃和铜盾钖形制基本相同[6];小腰与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0出土的铜小腰形制相同[7]。
此外,M18出土铜器上装饰的窃曲纹、重环纹,也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流行的主要装饰纹样。
综上,从墓葬形制、器物特征及纹饰等方面分析,M18时代应属春秋早期稍偏晚。
M18墓内出土随葬器物组合不全,仅有铜鼎和铜盘各1件。据史料记载,周代鼎制规定:大夫一级贵族能用5鼎,士一级贵族只能用3件或1件铜鼎。据此判断,M18的墓主身份不高,当为士一级贵族。据《庄子·杂篇·天下》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荀子·礼论》亦云:“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这里的“大夫三重”,通常理解为一椁双棺。M18为单椁重棺,依棺椁结构的等级标准看,墓主身份应为大夫一级的贵族。义马上石河墓地被确认为一处春秋早期的虢人埋葬茔地,墓地的埋葬者应是虢国被晋灭掉后东逃定居于此的虢国贵族或其后人[8]。因此我们推断,M18墓主生前应为虢国下大夫一级的没落贵族。
MK4位于上石河墓地南部。从位置上看,与M18距离最近,西与M18相距不足2米,周围未发现其他同时期墓葬。从规模看,其规模较小且坑内仅埋两匹马。M18仅出土一件铜鼎,墓主生前为虢国下大夫一级贵族。因此,我们认为MK4与M18规格相符,应是M18的祔葬马坑,时代应与M18相同,当属春秋早期。
[1]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0的清理[J].文物,2000(12).
[2]同[1].
[3]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河南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发掘简报[J].中原文物,2019(4).
[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3的发掘清理[J].文物,2000(12).
[5]北京大学考古系,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天马—曲村遗址北赵晋侯墓地第五次发掘[J].文物,1995(7).
[6]同[3].
[7]同[1].
[8]郑立超.河南义马上石河春秋墓地M35出土铜鍑及相关问题[J].中原文物,20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