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群链”模式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建设研究

2021-11-16 14:24
安全 2021年10期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赵 丹

(湛江科技学院 建筑工程学院,广东 湛江 524000)

0 引言

2018年我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使安全科学变得倍受关注,全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也逐年增多,其中一些院校对于安全工程类相关专业的建设起步较晚、基础底子薄,缺少行业特点和技术背景,专业定位不清晰、专业特点不明显、人才培养和市场要求之间的不适应问题普遍存在。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选择参考其他开设安全专业院校的课程模式,盲目拼凑,因此无法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教学体系,且大部分院校在开设新专业制定课程体系时,往往会参考一些专业方向相似、课程体系成熟院校的课表,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增减课程,这样的方法便捷且从表面上看符合标准,具备一定的兼容性,但这种方法无法凸显各个高校的学科特色,盲目拓宽口径只会导致逻辑缺失,无形中加大学生学习难度,使专业无法满足就业市场需求。而课程链既是一个学科培养计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又是构建一个科学严谨学科体系的逻辑表现,也是推动一个学科朝着科学且具有特色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加速进行群链式的课程建设意义深远。鉴于此,笔者采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法,构建基于“群链”模式的课程体系,以改变过去金字塔结构分层培养的现状,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提高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1 课程体系情况分析

以往课程教学取决于不同任课教师的教学形式,导致学科教学中独立课程间存在一定的割裂性。而且,各高校对专业课的层次划分趋近于金字塔结构形式,这种形式经过长期沉淀已经相对固化,金字塔结构形式适用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的教育原则,这种范式在数学、文史等基础学科的应用中已相对成型,适于递进关系明确、逐层学习的结构体系。但是这种结构如果应用到技能性的专业中,则会导致学生的知识、职业技能碎片化,影响学生融汇贯通,不能完全适应产业需求,继而造成教育过程与企业人才需求脱节。合理安排每门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作用,以及前后课程联系,是形成高质量课程体系的重要保障。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课程脱节的现象,后修课程的教师会遇到知识点铺垫讲述欠缺的现象,或者同一个知识点多门课程重复讲授以及各科任课教师均漏讲的情况,主要是由于各科教师没有形成彼此配合的联系,不能明确相关课程在该技能知识点各个环节间发挥的作用。

为解决现有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满足新的产业发展需求,改革课程体系结构才能从供给侧为安全工程专业培养提供新机制。应用课程链模式使课程体系更具有逻辑性、结构性、适用性,课程链建设是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2 基于“群链”的课程链构建法

所谓“群链”是集群式产业链模式的简称,集群式产业链是由产业集群(水平)与价值链(垂直)有机耦合形成的复合组织形式。笔者基于“群链”理论,在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引入课程链的思想用于整合课程,对现阶段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的构建向“课程群”“需求供应链”的方向拓展和完善。“群链”理论引入高校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价值在于,将孤立的课程在内在逻辑上把它们链接为专业链式体系。“群链”模式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不是单独课程简单相加组合,而是充分整合课程,使课程链达到整体优化的效果,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群链”课程体系是将3门或多门同一学科体系下的专业课程群以专业就业需求为导向,分析每一个岗位所必须要掌握的各种相应知识和技能,将这些知识和技能综合归并链接到不同的课程中,以不同课程相关知识技能为点链接各门课程形成课程链,构建以岗位需求为基础和终端的课程链条,突出就业的重要性,将不同的课程形成有序衔接的整体,以实现各具特色的独立教学建立联系,相互配合。“群链”的课程链体系构建方法可有效避免拼凑式课程体系,有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

“课程链”理论源于经济学理论的产业链思想,目的在于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求和国家稳定发展的人才。“课程链”是课程体系构建的主体形式,可从知识、能力等角度整合学生在校所学的课程体系,将课程相互衔接、相互关联,再根据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其在本科培养体系中的位置,连接形成一个彼此连接的链,其最重要特征是课程框架的系统性与逻辑性。将课程体系中的课程按先修基础课程与后修专业课程之间相关的技能知识点连接在一起,并且通过先修基础课程来支持后修专业课程的需求,为后修专业课程提供技能知识点的保障;教学大纲中可根据学生对先修基础课程的知识结构来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对后修课程中技能知识点内容的学习,使课程间形成联系紧密的整体。

“课程链”的建设可明确不同课程之间的因果和结构关系,使教学大纲的编制工作有据可依,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可依据课程教学大纲要求为其后续课程提供服务,使任课教师能够更好的把控课程体系中各环节之间的衔接、递进、反馈关系。就安全工程专业而言,就业市场对专业岗位的人才所提出的必需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是根据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无差别地传递给链中每门专业课程,再根据这些链的特征分类形成与培养目标、岗位需求相对应的“环”式集合体,形成完整的课程链。

3 安全工程课程链的构建

3.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的构建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应基于完整的专业流程,形成以能力为目的的课程链,以适应行业及市场的能力需求,见下表。构建课程链的专业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和职业选修课程4大专业课程模块,建立能力本位的教学体系,课程链构建模式体系(如图1),这4大模块分别基于专业、兴趣、能力展开。

图1 课程链构建模式体系

表 以市场输出为导向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建构及原理

基础板块:以专业知识引导为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建立学生知识贮备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开设在大一、大二,通过学习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与识图、大学物理、大学化学等课程,逐步使学生具备专业学习所需的基础能力。

应用板块:以专业技术传授为核心——专业核心课程,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的技能课程。该模块课程通常开设在大二、大三,使学生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等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搭建与市场接轨的专业教育体系。以认知规律为标准,专业核心课采取进阶式课程设置,从“方法”到“应用”,将安全专业思维嵌入技法教学,并应用于创作实践。以安全评价为例,开设“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和“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价技术”3门课程,形成进阶式的系列课程。“安全学原理”开设在第三学期,通过专业基础知识的积累,带入到安全评价系列课程中,使学生在掌握安全学原理,理解事故规律的同时,有主观意识地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思考。“安全学原理”包括安全观、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掌握本质安全化方法、人机匹配法、生产安全管理一体化方法、系统方法、安全教育方法、基本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了解可靠性工程相关概念,为安全评价做铺垫。“安全系统工程”课程开设在第四学期,在安全学原理已经掌握的基础之上,学习多种评价方法。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的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对一定环境条件下系统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评价和预测,把握系统设计、施工、运行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性,提出系统危险的预防和控制对策。“风险评估与安全评价技术”课程开设在第六学期,在掌握安全评价方法的基础上,侧重综合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的能力培养。培养学生风险辨识力,使其具备从事安全工程方面的研究、检测、评价、咨询、监察、培训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兴趣板块:以专业兴趣为核心——专业选修课程,学生通过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学习以兴趣为导向以就业职业为目的选择感兴趣的选修课程。

职业板块:以职业能力为核心——职业课程,前期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安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业兴趣的培养,让同学们在大四阶段能够认清自身感兴趣的职业而选择课程,使学生最终将所学理论与技法综合运用到实践中,实现学习成果的转化,与就业岗位接轨。安全行业在当代的发展渐渐深入到各个领域,包括工业、建筑业、矿业、食品、教育事业等,开设相关课程,拓宽学生专业能力的边界,丰富学生各专业实践经验,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安全专业与其他各专业之间的联系。这个模块的课程需要打破行业、学校、学科、专业之间的壁垒,加强行业之间、学科之间、专业之间的合作,推进跨界融合发展理念。

基于对安全工程专业就业前景的研判,对应最新职业标准,构建满足需求的“课程链”,增强人才培养的适配性。

3.2 实例分析

基于湛江科技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定位,学校在制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时,为了能真正贴近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组织由本校专业教授和校外专家组成的专业课程体系工作研讨会,并对安全工程专业对应行业的就业市场进行调查分析,充分了解安全工程专业的行业需求以及用人单位对安全工程专业应届毕学生的反馈和期望,依据国家专业标准甄别出一批最符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对应职位。对每个岗位需要掌握的各种专业技能与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对于各种岗位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与知识点的重合及其相似性进行整合与归并。然后,拟定每个点的支撑课程及这些课程的先修和续修情况。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包括课程链中的系列课程,对应于“课程链构建模式体系”的不同环节和培养层次,支撑学生专业能力的形成,如图2。课程群链构建中省略了第一、二学期的通识课程,以构建专业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为重点,突出构建适合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群链, 其中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分布在第三、四学期,专业核心课程主要分布在第四、五学期,专业选修课程在第六学期开设,职业选修课程在第七学期开设,课程链的终端为各链对应的期待成才方向,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中,整体上先修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以其为基础延申至各个就业方向所需的知识技能课程,通过有向箭头链接相关的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职业课程形成树状链条,将课程在每学期的先后顺序及层次性进行逻辑合理的串联,使课程群链体系内的各门课程内容前后联系、合理衔接。课程群链的构建,兼顾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的培养模式,又以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循序渐进为原则确定开课学期, 可将学生就业的成才培养目标与所学课程紧密结合,以加强课程群链的实用性,同时在课程链之外融合实践环节,进一步体现课程间的联系,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并且在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第八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将各课程链群合理融合,构建逻辑清晰的成才培养体系。“专业课程链”通过多层次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的衔接使得课程链构建模式体系的4个板块得以贯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知识应用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图2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链

4 结论

(1)本文基于“群链”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湛江科技学院为示例,构建适合于本科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链。整合了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与职业岗位的联系,提前培养学生对于岗位化的认知,加强学生未来就业的适应力,具有进一步推动课程体系建设的意义。

(2)课程链的建设增强了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知识链接,有效解决了拼凑式教学和专业课程之间知识割裂断层的问题,加强课程体系的逻辑性,有利于学生对各个学科的理解,有利于任课教师间的协同合作。

(3)课程链建设是提高安全专业人才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课程链”概念可以推广到大多数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的教育过程中去,为高校中各个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课程体系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与专业课程思政的融合实践探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与维护现状及发展对策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安全工程专业化工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安全工程专业《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