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心灵一方净土

2021-11-15 09:42王静
科技信息·学术版 2021年24期
关键词:正确对待小学生

王静

摘要:小学生敏感、好奇、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甚至跃跃欲试,想一探究竟。加之,小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所有权概念等弱,好奇心常使其做出一些错事,如“偷窃”。此刻,成年人须尊重、宽容、理解,分析原因,正面引导,还心灵一方净土。

关键词:正确对待;小学生;偷窃行为

案例

课间,小吴到我跟前,凝神低语:“老师,告诉您一个秘密!”本以为他会讲述自己的奇遇,我配合地弯腰,支上耳朵。他竟一本正经地请求:“我們还是出去说吧!”我跟着他出了教室。他踮脚,把手放嘴边,轻言细语:“上周,洋洋、涵儿、小钟在超市里偷了饼干!”“啊!”我捂嘴,瞠目结舌。我须冷静,不动声色查个水落石出。

我叫来他们仨儿,轻描淡写地问道:“饼干好吃吗?你们先想想,中午给我答案!”

一上午,我都在盘算着如何真相大白。终于,我有了主意。

他们于上周五商量了计划。放学后,涵儿在超市收银台和老板说话,转移注意力;洋洋则拿了饼干放在小钟书包。而后,三人离开超市,分享了“成果”。事后,洋洋还大肆宣扬,弄得人尽皆知。

一、“偷窃行为”从何而来

一包饼干,可大可小;关键是成人要意识到背后的问题行为。若问问题行为从何而来,细致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家庭影响

影响孩子最深的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在孩子成长中有重要作用。

1、消极的家庭示范

父母本身存在偷窃或占小便宜,孩子因缺乏正确价值导向,辨别是非能力差,压根不知偷窃或占小便宜是恶习,这势必会阻碍其养成良好品行。另外,对偷窃或占小便宜,父母态度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甚至赞赏孩子不劳而获。孩子辨别是非能力弱,成人的评价为其行为导向,便播下了恶果。

2、过严的零花钱管理方式

部分父母认为孩子需要物品已由家长代买,无需零花钱;父母担心孩子管理不当致遗失,因此不给孩子零花钱。此观点不仅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能力;甚至,孩子会铤而走险,做出“偷窃”行为。

3、无节制的零花钱投放

持与上述观点相反态度的家长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零花钱投放毫无节制,促使孩子始终处于 “饥饿”状态,一旦囊中羞涩,为满足欲望,就以身试法。

(二)自身因素

当然,家庭因素不是导致偷窃行为产生的唯一原因,孩子自身也有原因。

1、好奇心理作祟

孩子处在发展阶段,自控能力较差,好奇、跃跃欲试,想要尝试行为后果的快感。好奇心驱使,就不再是想想了。有孩子有过偷窃却没被发现的“成功”经验,侥幸满足了孩子的虚荣,他们享受快感的刺激,再次或多次采取相似行为,甚至愈加大胆,酿成恶果。

2、无所有权概念,望得到心喜之物

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喜欢宣布所属物的所有权,难容忍他人占有甚至触碰其私人物品。当其看到他人拥有自己喜欢的物品时,也希望占为已有。由于小学生尚未完全建立“所有权”概念,认为只要自己喜欢,便可不求他人意见,据为己有,结果成了“偷”。有孩子知道不能随意拿别人物品,但见到别人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希望拥有,但父母不买,只好 “偷窃”。

3、个人英雄主义

一些孩子受不良环境影响,希望表现地勇敢,喜欢炫耀能力和财富,但小学生无法支撑“面子”,又因其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的监管和引导,不知这种“勇敢”是错误的。于是便偷窃来证明白己胆大、勇敢。

(三)同伴因素

有孩子明知道偷窃行为不正确,但受同伴诱惑,尝试偷窃;又或因年龄小、能力弱等原因,不得已参与其中。

二、“偷窃行为”去向何方

前文从家庭影响、自身因素、同伴因素等方面阐述了偷窃行为从何而来,接下来论述应去向何方。

(一)积极的家庭教育

1、防患于未然

首先,父母须严于律己,杜绝任何偷窃或占小便宜的行为,树立正面形象,正确引导,让孩子逐步认识到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其次,家庭教育须建立并完善零钱管理。家长给孩子一定零花钱供其支配,同时教授零花钱处置方式,(1)教孩子分清必要和想要,即不是任何喜欢的物品都必须拥有,须权衡、选择。这点,长辈需做好表率。(2)教孩子记录开支,逐步学会管理零花钱。(3)给孩子建议,教孩子打理财政。家长绝不能占有孩子零花钱,否则会扼杀孩子的理财积极性。

2、亡羊补牢

若父母某天得知孩子偷窃,不能赞扬、贴标签、谩骂,更不能拳脚相加;应泰然处之,本着尊重、宽容、理解,耐心与孩子交流。接着,听孩子讲清事情,了解过程。然后,判断行为正误并说明理由,充分认识错误。再次,听取孩子的善后意见,帮孩子选择妥善的处理方式。最后,表达对孩子改正错误的信任、鼓励。此外,随时跟进孩子,杜绝其再入歧途。

(二)严格的自我调控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这不能成为为所欲为的挡箭牌。小学生必须学会让好奇心为成长助力。行动前,扪心自问,多问自己几次能不能,行不行;若举棋不定,不要擅自行动;应征求成人意见、建议。小学生也不能妄想用任何旁门左道而成为英雄来获得认可。要想获得认可,要用正确的方式。对便是对,错便是错,绝不能抱侥幸。

(三)优化成长环境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成人社会有责任与义务优化儿童成长环境,引导孩子见贤思齐。孩子应多思考他人建议的可行性,若不正确须果断拒绝,更有担当者应及时制止同伴的不良行为或见机行事获得他人帮助而将不良行为尽早扼杀。若形单影只,身不由己而为之,事后应找时机承认错误,承担责任。

上述案例中,三个孩子主要是好奇心使然,相互鼓动才出此下策。处理时,成人心平气和地弄清楚了前因后果,助孩子做出了判断,给出了指导,并且给家长建议。较为妥善、成功地处理了此事件。

总而言之,因年纪小、经历缺乏,小学生“偷盗”行为不容回避,也较敏感;但小学生“偷窃“行为不是十恶不赦。成人必须本着尊重、理解、宽容的立场,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实现行为的转化,还孩子心灵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陆菡紫;《小学生偷窃行为心理分析及应对》[J],问题分析,2014.12

[2]韦佳诚:《小学生“偷盗”行为教育方法例谈》[J],广西教育·课堂教育案例,2007.03

[3]林媛媛:《浅谈学生偷窃行为成因及对策分析》[J],和谐教育研究·读写算,2013.第18期

[4]韩文强:《如何对待学生的偷窃行为》[J],学生管理,2014.04

猜你喜欢
正确对待小学生
小学生迷惑行为鉴赏
奔跑吧,天道酬勤
如何成为泳池里最抢镜的小学生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小学教育教学中如何正确对待智能落后生
花开使春五彩缤纷更喜人
当代大学生应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
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教学的探索与反思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