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晋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高中音乐教学应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师要积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以此更好地引发学生兴趣,增强他们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感知理解能力,提升育人质量。在将素质教育融入高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音乐活动以及课堂讨论等形式,提升教学水平。本文将针对融入素质教育的高中音乐教学展开分析,并提出一些策略,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高中音乐;教学探究
一、借助多媒体技术激趣,提升审美感知能力
素质教育融入高中音乐课堂的基础是兴趣,多媒体技术则是引发高中生音乐课堂兴趣的主要路径。在既往的授课中,常会有我们在课堂口授音乐知识,高中生在座位上交头接耳、昏昏欲睡的情况。在这样的模式下,高中生的好奇心、主动性、参与度很难提升,对其综合素质发展极为不利。鉴于此,在实施音乐授课时,我们可以借力多媒体技术,以此给高中生构建一个较为自由、趣味、宽松的氛围,调动他们的视听感官,使其切实感受到音乐课程的魅力。在结合多媒体技术展开音乐授课时,我们要提前了解高中生的兴趣倾向、音乐知识储备等相关信息,以此更好地引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以“乌苏里船歌”为例,我们在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开展工作。在授课前,我们可以先从网络上下载一个和这一歌曲相关的视频片段,在视频中,描述了乌苏里江的壮丽景象,有飘过大顶子山的白云、金色阳光下的船帆以及白桦林、红杜鹃等景色。在高中生观看视频时,他们的注意力会被其深深吸引,这样可以有力激发其在音乐课堂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的感知水平,促使他们的审美感知能力迈入一个新台阶。
二、结合生活展开音乐活动,提升音乐表现能力
在实施高中音乐授课时,我们如果只是对高中生讲授歌词、乐理等知识,很难达成素质教育下的育人目标,不利于高中生音乐表现能力提升。要知道,音乐是一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高中生能通过音乐传递情感、抒发心中的情绪,这也要求他们需拥有较高水平的音乐表现能力。为此,我们可以结合日常生活,对音乐课堂的育人流程实施优化,以音乐活动的形式展开授课工作,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进而提升其音乐表现能力。另外,高中生若是能从音乐作品中准确找到节奏,对其从更深层次理解音乐作品意义重大。
为此,在实施“锦鸡出山”的授课时,我便设计了一个“上山打锦鸡”的音乐活动。在活动前,我先简单讲了一下规则:结合音乐的鼓点,高中生要有节奏的拍打手掌,实现节奏的统一,前后桌之间可以组成一队,一个人拍打、另一个人监督,谁能准确打中鼓点节奏便为胜利。在这个音乐活动中,高中生要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节奏,感知其中的旋律变化,这对其音乐表现能力提升意义重大。
三、结合音乐展开课堂讨论,发展文化理解能力
音乐不同于数学等科目,它是一门艺术类课程,我们在开展音乐授课工作时,不能单纯地对高中生讲授理论,而应该利用音乐本身的情感对高中生实施影响,进而引发高中生在情感上的共鸣,这样才能起到比较好的教授效果。因此,高中音乐教师要加强音乐情感的渲染,通过课堂的互动,将自身情绪转移到高中生身上,使高中生能更加深入地领会音乐作品的感情。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乐感,还能将他们的音乐潜能激发出来,使高中生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能较为容易地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共鸣,进而让他们将文化与音乐实施更紧密结合。基于此,教师可结合学情开展课堂讨论,以此促进高中生文化理解素养发展。
例如,我們在实施“我爱你,中国”的授课之前,可以问一下高中生有没有长时间离家的经历,并让其分享一下离开家的感受。通过经历分享的形式,高中生的情绪都会被带动起来,这时教师可以播放《我爱你,中国》。高中生在听歌曲的时候,表情或许都会比较激昂,他们似乎也感受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歌曲结束以后,教师可以让高中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高中生说:“这首歌的旋律非常优美、格调也很高雅,在听歌的时候,我想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能在其中感觉到作者对祖国深切的依恋。”通过高中生的分享,教师能够明显感受到音乐对于高中生情感的影响力。而后,教师可结合家国情怀、爱国精神对高中生开展教授,从音乐作品入手,激发高中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深入理解,进而逐步帮其养成良好的文化理解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提升素质教育下的高中音乐教学质量,我们可以从借助多媒体技术激趣,提升审美感知能力;结合生活展开音乐活动,提升音乐表现能力;结合音乐展开课堂讨论,发展文化理解能力等层面入手,以此在无形中促使高中生素质水平进一步提升,高中音乐教学质量得到更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任调梅.浅谈高中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69.
[2]赵俊梅.素质教育视阈下中学音乐教学现状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