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光 石玉
(辽阳眼科医院眼科,辽宁 抚顺 111000)
白内障是老年人常见眼科病,除了与代谢异常、遗传、衰老等因素有关,还可能和青光眼手术尤其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有关[1]。临床部分患者青光眼术后,晶状体老化逐渐膨胀会再次阻塞房角引起青光眼的再次发作。因而在术后对患者白内障进行治疗,降低病情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临床上主要有两种:其一为术后2~3 周以内发生的晶状体全部变混浊,多因手术损伤晶状体或技术不娴熟导致;其二为术后数月到数年后出现的晶状体进行性混浊,但其发生原因并无统一定论。但不管何种机制所致,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危害较大,需尽早明确诊断与治疗,尽量改善患者的眼压,才能促进患者眼部视力的恢复。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对眼压的控制始终是这种手术的难点,该因素可能导致诸多术后并发症。拉坦前列素对于增加葡萄膜-巩膜通道的房水外流具有一定作用,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后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能发挥不错的治疗作用[2]。本研究探讨拉坦前列素辅助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临床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2017 年2 月至2021 年2 月我院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患者8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此外,本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9 例、女21 例;年龄30~60 岁,平均年龄(44.38±2.24)岁;病程1~5 个月,平均病程(2.83±0.55)个月;瞳孔直径>5mm 有7 例、3~5mm 有22 例、<3mm 有11 例。观察组:男17 例、女23 例;年龄30~60 岁,平均年龄(44.52±2.26)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77±0.52)个月;瞳孔直径>5mm 有5 例、3~5mm 有23 例、<3mm 有12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及瞳孔直径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入组对象均为单眼患病,临床资料完整,确诊满足白内障诊断标准,均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导致,签署知情同意书且自愿配合研究,均有手术指征。排除标准:严重心、肝、肾疾病,妊娠或哺乳期,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或意识障碍,本研究药物过敏体质,以及眼部其他病变、双眼患病等患者。
1.2.1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对角膜缘与上直肌牵引固定,顺角膜缘剪开球结膜,做结膜瓣(1/2 巩膜厚度左右的矩形巩膜瓣),往前剥离至角膜后端。巩膜瓣下棉片敷贴5 min,以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穿刺角膜缘前房,将适量房水放出后,降低眼压。之后切除小梁组织与周边虹膜,促使虹膜恢复正常,对巩膜瓣间断缝合,之后在其两侧切口边缘缝合各1 针。从前房穿刺后将盐水注入,根据房水情况调整缝线。
1.2.2 小切口囊外摘除术
对照组患者选择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散瞳处理,散瞳后选择爱尔凯因滴眼液(生产厂家:s.a. ALCON-COUVREUR n.v.,批准文号:H20090082)完成术眼的表面麻醉,将开睑器放置后,经手术显微镜引导下完成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治疗。于上方角巩膜缘后2 mm实施反眉弓形隧道切口,在角膜内缘3 点或者9点处实施穿刺,作一个辅助切口,在前房将黏弹剂注入,用撕囊镊实施环形撕囊处理,然后将平衡盐液注入后完成水分离,将碎核剜出后,将残留的皮质吸除干净,并将人工晶体植入,将黏弹剂吸出后,完成手术治疗。
1.2.3 拉坦前列素联合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
观察组患者除了对照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外,还加用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的拉坦前列素滴眼液(国药准字H20093866)治疗,于术后开始每天晚上睡前应用,每次1~2 滴,连续治疗1 m。
1.3.1 眼部指标
对术前、术后1 个月时视力、破裂时间、基础泪液分泌、闪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进行检测与记录,并进行对比。其中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利用TOPCON SP3000P角膜内皮镜对受检眼角膜中心区域自动对焦摄影,获取0.25mm×0.5mm范围的角膜内皮细胞图像后传输至计算机,利用Cell count R-2.03 软件自动选取角膜某区域内的细胞完成计数,获取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值,其正常范围参考值3000~5000 cell.mm-2。
1.3.2 异常眼压率
分别于术前、术后1 个月利用Goldmann 眼压计测定眼压并计算异常眼压率,其中眼压正常范围为10-21 mmHg,不在该范围判断为眼压异常。
1.3.3 并发症
从治疗第1d 开始,直到治疗1 个月,详细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包括角膜水肿、角膜玻璃体突出、硬核坠入玻璃体腔。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结果均采用SPSS 23.0 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D)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例(百分比)(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时认为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
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 个月时观察组患者患眼视力、闪光、细胞计数更高,而破裂时间与基础泪腺分泌则更低(P<0.05),见表1。
表1 术前与术后1 个月患眼眼部指标对比(±SD,n=40)
表1 术前与术后1 个月患眼眼部指标对比(±SD,n=40)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 治疗时间 视力 破裂时间(s) 基础泪腺分泌(mm) 闪光(光子数·ms-1) 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ell.mm-2)对 照组术前 0.35±0.05 13.26±1.92 14.76±2.50 2.31±1.52 2376.49±100.15术后1 w 0.78±0.1△ 11.58±2.15△ 12.50±1.75△ 3.56±1.89△ 2378.54±103.30△观 察组术前 0.36±0.07 13.25±1.89 14.72±2.53 2.33±1.55 3751.51±124.12术后1 w 0.92±0.248△* 10.25±2.03△* 11.03±1.25△* 4.86±2.03△* 3108.52±112.42△*
两组患者术前异常眼压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 个月时观察组异常眼压率为10%(4/10)明显低于对照组50%(20/40),(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前与术后1 w 异常眼压率对比(n(%),n=40)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发生5 例,发生率为12.50%;对照组发生3 例,发生率 7.5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
青光眼作为全球致盲性疾病之一,其中开角型青光眼以视野缩窄及视力丧失为主,病情严重后才会意识到,而闭角型青光眼则症状稍轻,多表现为长时间的视力模糊[3]。手术治疗青光眼是主要疗法,比如小梁切除术,但是从既往研究报道中发现,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容易并发白内障,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为此针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应尽早明确诊断与处理。
从研究结果中不难看出,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基础上加用拉坦前列素处理,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视力等指标,改善异常眼压率,且安全性好。拉坦前列素作为前列腺素类抗青光眼药物,有较强的角膜穿透性和亲脂性,其降压作用有着比较独特的机制,主要是通过增加葡萄膜与巩膜途径的房水外流来实现降低房水外流的阻力,但是并不会明显影响房水的生成[4]。该药物应用10g·L-1左右就会被水解,然后成为有良好生物活性的游离酸,进入房水后,剩余药物则会进入体循环,用药2h 左右血药浓度可达到峰值,4h 后眼压逐渐降低,而12h 可达到下降峰值,维持1d 左右眼压不升高,之后药物会随房水流出而排出,最终被结膜吸收[5]。
综上所述,将拉坦前列素应用于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的小切口囊外摘除术,可增强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