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非常陌生,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对户外运动感兴趣,各种各样的意外情况也频频发生,其中失温被称为户外运动的“头号杀手”。
人体的核心温度是固定在37~37.5℃,人体表面温度有时候可以波动,但核心温度一定是稳定的。当产热速率低于散热速率,体内热量越来越少,不足以保持体温,就会出现“失温”现象。人体处在冷环境(甚至不需要很寒冷)中,缺乏衣物和住所保护,维持不了核心温度,失温就有可能发生。通常来说,外界温度越低,风力越大,环境湿度越高,越容易失温。失温严重时,3 小时内就可能出现死亡,致死率很高。
当失温达到一定程度时,人会变得行动迟缓。失温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严重的,人体会顽强地通过代偿机制与这种低体温对抗。当感到“有点儿冷”时,首先要保持体力,停止活动或紧急扎营,尽快脱离低温恶劣环境;然后立刻采取保暖措施:盖被子、加厚衣服;如果因剧烈运动或下雨导致身上衣物被浸湿,需尽快把湿的身体擦干,换上干衣服,用睡袋或厚衣物将全身包裹;注意不要直接接触冰冷的地面,可以隔一层睡垫等。当身体出现核心温度在35℃以下时,则需采取核心温度加温措施,可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同时尽快给身体补充流质热食,例如浓糖水、热巧克力等,让失温患者获得产热需要的能量。注意,此时一定不能靠饮酒升高体温,可能会导致失温加剧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