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一代文宗的家国情怀

2021-11-15 17:32:38
支部建设 2021年2期
关键词:元好问金国忻州

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金宣宗兴定五年(1221 年),元好问进士及第。正大元年(1224 年),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元宪宗七年(1257 年),元好问逝世,享年67 岁。

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

元好问曾任职河南镇平县、内乡县、南阳县县令。所到之处,廉洁奉公,一心为民,芳名留世。至今仍然被人们歌颂怀念的,是元好问的家国情怀。

热爱家乡

元好问青年时代在忻州度过一段美好的时间。中年后一直至晚年,多次又从客居的外地回归忻州,特别是在晚年,他在家乡父老的帮助下修建野史亭,开始了艰辛的编撰工作。

元好问对家乡始终充满着热爱之情、留恋之意。他的忻州家乡诗写作,大多是他在中年回归忻州后完成的。忻州文化久远、景观众多,为元好问的家乡诗写作提供了客观条件;诗人更是布衣芒鞋,踏遍忻州的山山水水,借此尽情抒发了自己热爱忻州、留恋故土和人民的浓郁情意。

元好问一生写就1300 余首诗歌,其中直接咏叹家乡忻州的诗歌有30 余首。这些诗歌直抒胸臆,雄伟瑰丽。

元好问的诗大都收集在《元好问全集》中。《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十首)《己亥十一月三日雪晴夜半读书山东岩看月》《野史亭雨夜感兴》《读书山雪中》《读书山月夕》(二首)、《家山梦归图》(三首)陀罗峰(二首)《初挈家还读书山》等是其代表作。在《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十首)中,诗人对忻州秋季系舟山的风景给予了独到的描绘和赞誉:“霜气一匮薄,杳杳秋山空。临高望烟树,黄落杂青红。造物故豪纵,穷秋变春容。锦障三百里,不尽台山东。”在《读书山月夕》中同样如此:“层崖多古木,细路深莓苔。柴门开晓日,云际青山来……胡床对明月,树影含清华。墙东洿池,攲枕听鸣蛙。”在对家乡美景尽情吟唱的同时,诗人更多表现出的是热爱之情,在《家山梦归图》中写道:“别却并州已六年,眼中归路直于弦。春晴门巷桑榆绿,犹记骑驴掠社钱。系舟南北暮云平,落日滹河一线明。万里秋风吹布袖,清晖亭上依新晴。”如此赞颂山河之诗句,至今令我们后辈读来体会更深。

生死为民

金哀宗天兴元年(1232 年)正月及十二月,蒙古军两次围攻金国都城,金国形势岌岌可危。这时元好问担任金国的左司都事(正七品),位卑职低,面对势如破竹的蒙古军即将发起的“不降即要屠城”的威胁,金哀宗手下的大臣们莫衷一是,或乱讲一顿,于国于民实际无补,或默不作声,颤抖一团。看到时局的混乱,软弱自私的大臣,元好问担着被众多大臣反对及随时可能被冤杀的危险,以“安社稷、救生灵”为己任,及时提出以城池保全百姓的见解。如此观点,当时似乎可看成是“异端”。尽管后来元好问“以降求存”的观点,被汴京金国西面元帅崔立以带兵投降的方式所取代,但元好问以“汴京百万民众生命安危为重”的观点,还是值得称道。同时,他从国家大局和社会需要出发,石破天惊,作《寄中书耶律公书》,大胆上书蒙古丞相耶律楚材,请求新兴的蒙古国保护金国中原秀士40 余人,被很快采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爱国为民情怀。

元好问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爱国情怀可以通过他所作的诗歌体现出来。而纵观元好问所写的《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眼中》《徘体雪香亭杂咏》《癸巳四月二十九日出京》《癸巳五月三日北渡》等丧乱诗,大都心怀结郁,直抵现实,眷恋家国,悲悯苍生。“惨澹龙蛇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见诗《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眼中时事亦纷然,拥被寒窗夜不眠。骨肉他乡各异县,衣冠今日是何年。”(见诗《眼中》)“白骨纵横似乱麻,几年桑梓变龙沙。只知河朔生灵尽,破屋疏烟却数家。”(见诗《癸巳五月三日北渡》)描写了战乱后的惨景及对底层人民生活的同情。称他的诗为史诗并不为过,说他是唐代大诗人杜甫以后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很应该。诚如他的学生郝经在他的墓志铭中这样写道:“先生出焉,当德陵之末,独以诗鸣,上薄风雅,中规李杜,猝然一出于正。”元好问的确该受到如此称誉。

清廉为政

金哀宗正大三年秋(1226 年),元好问从国史馆编修调任河南镇平县担任县令;1227 年春夏之交,元好问调任内乡县担任县令;1228 年其母病逝,他回家乡丁忧。1231 年服满后又任南阳县令,直到八月调到京城任职。

元好问少有经世济国之大志,自负“动可以周万物而济天下,静可以崇高节而抗浮云”。做官从政、经世济民是他的理想。为此他三任县令,所到之处,民称贤能。河南《内乡县志》记载:“元好问在内乡任县令期间,为官清正,勤于政务,催民农桑,安抚流亡,不负皇命,乐于助民,调任内乡时,百姓攀辕卧辙,挽留不舍。”留下很多佳话。

元好问在这三地为县令期间,正值战火蜂起、国遭危难时刻,征租催课,是县令的主要工作,因此县令工作难干,孤苦的心境只有他自己清楚。在诗《镇平县斋感怀》中他写道:“老计渐思乘款段,壮怀空拟漫峥嵘。西窗一夕无人语,挑尽寒灯坐不明。”面对艰难的征粮纳税工作,他陷入两难:一是要如数向朝廷上缴赋税;二是要尽量减轻百姓负担,让他们能够维持生计。因此在这两方面权衡,纠结,使他很是痛苦,他在《宿菊潭》诗中写道:

田父立马前,来赴长官期。

父老且勿往,问汝我所疑。

民事古所难,令才又非宜。

到官已三月,惠利无毫厘。

汝乡之单贫,宁为豪右欺。

聚讼几何人,健斗复是谁。

官人一耳目,百里安能知。

东州长官清,白昼下村稀。

我虽禁吏出,将无夜叩扉。

教汝子若孙,努力逃寒饥。

军租星火急,期会切莫违。

期会不可违,鞭扑伤汝肌。

伤肌尚云可,夭阏令人悲。

他一方面禁止吏卒深更半夜到百姓家叩门要钱,同时真诚地告诫百姓,一定要按期缴纳赋税,维持国计和时事之需。

针对内乡百姓缴纳赋税后的生活困难问题,他划线立碑,安排民众垦荒;他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及时组织民众耕作,使田野呈现出葱绿的喜人景象。在《偶记内乡》诗中写道:“桑条沾润麦沟青,轧轧耕牛闹晓晴。老眼不随花柳转,一犁春事最关情。”表达的正是他对农事的关心。他还及时开仓放粮,对民众进行赈济。同时拿出微薄的俸银,及时捐助特别贫困者。极大地缓解了内乡的官民矛盾,基本解决了老百姓的口粮问题,保证了内乡的社会稳定。

他对廉吏十分推崇,认为做一个能吏并不很难,而要做个公正的廉吏,那会十分艰难。他在诗《薛明府去思口号》(七首)第一首中这样写道:“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只从明府到,人信有清官。”在第三首中这样写道:“麋鹿山中尽,公厨破几钱?只从明府到,猎户得安眠。”在第四首中写道:“木案人何罪?累累满狱中。只从明府到,牢户二年空。”把一个清廉无私、执政为民的薛知府进行了多番赞颂,而这位薛知府又似乎是他本人的真实写照。

筑亭修史

金哀宗天兴二年(1233 年)春,金国西面元帅崔立投降蒙古国。四月元好问随同金朝官员被俘至山东聊城。天兴三年(1234 年)蒙灭金国。

元好问深知,金国灭亡是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自己作为金国旧臣,此时已成为一介遗民,由于多种原因,要让自己辅助新朝已不可能,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审时度势,继续担起历史重任,以“国亡史不可亡”为己任,于蒙古太宗十年(1238 年)八月从山东冠氏启程,十一年(1239年)夏萧然一身,身无所带,回到故乡忻州隐居,在乡人帮助下,在女儿元严的协助下,构筑野史亭,采集野史,从事著述,从另一个侧面,再次展现出他的爱国情怀。

元好问修史是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第一,自身地位低。元好问修史的时候,自身社会地位已是金朝遗民,不是什么朝廷显赫的官员,没有工资收入,生计很难保证。第二,手头资料很少。为此他必须四处采访搜集,寻访遗逸,杂录记载。这将消耗他很大的时间和精力,随着年龄增大,他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就越大。他在《野史亭雨夜感兴》诗中这样写道:“私录关赴告,求野或有趣。秋兔一寸毫,尽力不易举。衰迟私自惜,忧畏当谁语。展转天未明,幽窗响疏语。”其中“衰迟私自惜”,正说明年龄对他的挑战。第三,修金史风险大。因为作为史料,应该客观公正,对历史上存在100 余年的金朝而言,有鼎盛的时候,也有奋发有为的时候,而要如实客观记述这些,元朝是否允许这样?做过金朝官员的元好问又如何能担得起?

元好问没有退缩。他奔波在晋冀鲁豫等地,全力以赴完成修史任务。先后完成《中州集》《壬辰杂编》《金源君臣言行录》《南冠录》等书,共计百万言,为元人撰写金史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诚如其学生郝经在《元遗山先生墓志铭》中写道:“每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兴,己所当为;而国史实录在顺天道万户张公府,乃言于张公,使之闻奏,愿为撰述。奏可,方辟馆,为武安乐夔所阻而止。先生曰:‘不可遂令一代之美泯而无闻’,乃为《中州集》百余卷,又为《金源君臣言行录》。往来四方,采遗逸,凡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亲为记录,虽甚醉不忘,于是杂录世事至百万余言,捆束委积,寒屋数楹,名之曰野史亭,书未就而卒。”诚哉斯言!

元好问一生踏遍齐鲁晋豫陇蒙陕等多个地方,学问涉及儒、道、佛、医等众多门类,尤其是诗歌和史料撰述,享誉金元,影响巨大,为后世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猜你喜欢
元好问金国忻州
Interface-induced topological phase and doping-modulated bandgap of two-dimensioanl graphene-like networks
如果觉得人生太难,就去读读元好问
党员文摘(2022年7期)2022-04-06 10:09:07
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阳煤忻州通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元好问“诚”与“雅”的论诗主张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8
MULTIPLICITY OF POSITIVE SOLUTIONS FOR A NONLOCAL ELLIPTIC PROBLEM INVOLVING CRITICAL SOBOLEV-HARDY EXPONENTS AND CONCAVE-CONVEX NONLINEARITIES *
赵金国 挑战自我担重任
北方人(2017年10期)2017-07-03 14:07:20
《魅力忻州》
艺术评鉴(2016年10期)2016-05-30 10:48:04
论元好问碑铭文的创作特色
忻州北朝壁画墓观画散记
大众考古(2014年3期)2014-06-26 08:3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