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吗?

2021-11-15 10:06魏晓宇苏娜
社会观察 2021年11期
关键词:平均水平象限效能

文/魏晓宇 苏娜

研究背景与问题

实现教育公平与提升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政策的目标。美国2015年颁布的《每一个学生都成功法》就体现了美国在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上的努力。欧盟委员会在《教育和培训战略框架》中,将提高教育培训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公平、社会凝聚力、培养积极公民等作为各成员国的共同目标。我国则始终将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将“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新时代的教育工作就是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的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教育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目标。《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再次强调要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并将“发展中国特色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教育”“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等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战略任务。

公平与质量是各国教育事业的应然追求,那么从教育结果来看,各国中小学教育是否兼顾了公平与质量呢?为了回答这一问题,一些研究者基于跨国数据对教育结果公平和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或不相关关系。目前,有关我国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关系的研究大多为思辨性的研究,少数实证研究基于数据和模型分别揭示了教育质量、教育公平的现状以及两者的影响因素,但并未进一步揭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未考虑不同学校在实现质量与公平方面作用的差异性。

有鉴于此,本研究聚焦学校层面,试图通过分析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2015学年的追访数据,探究我国学校教育的公平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以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学校教育的质量维度指向学校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公平维度则指向学校在缩小认知能力基础和性别等因素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中所起的作用,随后,基于实证数据和分层线性模型分析学校教育是否兼顾了公平与质量。

文献回顾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一些量化研究关注学校教育的质量现状,评估学校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发现学生成绩差异的8%~15%是由学校因素造成的。此类研究通常以学生标准化测试成绩的平均值或者以升学率来衡量学校教育的质量。但是由于各学校的地理位置和生源存在显著差异,这种评价方式不能反映一所学校自身的“加工能力”,而是容易将社会、历史等原因造成的办学质量上的不平等通通归咎于学校,导致部分学校对评价指标和方法不满。随后,学者们采用基于多水平模型的增值评价模式,衡量学校工作绩效的“净”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增值评价模型通过剥离学习基础、家庭经济背景、性别、民族等学生背景因素和生源、地理位置等学校背景因素,进一步证明了学校的确可以在学生的学业成就方面增加“价值”。学校质量的增值评价被认为是一种绿色升学率理念下的发展性评价模式,具有综合衡量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影响、重视发展性评价标准、强调起点并关注过程等特点。目前,学校教育质量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学校教育过程和组织因素对学生认知和情感表现的增值效应等方面,以揭示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发展、提升教育质量方面的效能。

研究者不仅分析了学校教育的质量维度,还关注了其公平维度。这类研究从教育结果的角度,关注学校对不同能力、性别、种族、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学生群体发展的积极作用是否存在差异。换言之,能够有效促进能力较强的学生、男孩、某些种族群体或家庭经济地位较高的学生发展的学校,是否可以同样有效地促进能力较弱的学生、女孩、少数民族群体、家庭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发展?此类研究还关注了一些学校是否缩小了学生的能力差距、性别差距、种族差距、社会经济地位差距,实现了教育结果公平,而另一些学校扩大了差距,阻碍了公平。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相关研究较少,证据也比较混杂。

随着学校的质量和公平两个维度的测量指标不断完善,一些学者开始探讨学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减少背景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即学校在多大程度上可以兼顾教育的质量和公平维度。有学者基于教育效能的动态模型对塞浦路斯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在提升质量方面效能增加的学校,其促进公平维度的效能也有所增加。

研究设计

本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和分层线性模型,先对学校教育的质量维度和公平维度进行测量,再通过相关分析得出研究结论。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具有嵌套结构,学生数据嵌套在班级中,班级又嵌套在学校中。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学校教育公平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可以构建两层分层线性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层1是学生层,层2是学校层。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8年级学生认知能力,解释变量包括学生在7年级的认知能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等学生层面因素,以及学校平均社会经济地位、学校平均7年级认知能力等学校层面因素。

首先,我们构建零模型,将8年级学生认知能力的总方差分解为学生层面和学校层面的方差。然后将学生层面的解释变量和学校层面解释变量加入零模型中,分析各变量以及整个模型对8年级认知能力的解释作用。各学校对应的特性增量反映了基于增值评价的学校教育质量值,可以对不同学校的值进行排序,以反映各学校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提升学校教育质量方面效能的差异。

其次,我们构建了随机系数模型以检验学校对不同学生群体影响的差异性。以学生7年级认知能力为例,在学校层面的模型中,允许各学校学生7年级认知能力对8年级认知能力的影响程度不同。如果各学校在平均斜率上的特性增量之间的差异很大,则各学校对7年级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的促进作用存在差异。依此类推,可以检验各学校对不同性别学生群体的促进作用的差异。

最后,我们计算学校教育的公平维度与质量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而回答学校是否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这一核心问题。第一个相关系数反映了各学校是否可以同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缩小学生7年级认知能力对8年级认知能力的影响程度。如果相关系数显著为正,则表明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效能较高的学校在缩小7年级认知能力对8年级认知能力影响方面效能较低,即总体来说,各学校未能兼顾质量与公平;如果相关系数显著为负,则表明部分学校可以兼顾质量与公平。与之类似,第二个相关系数则反映了学校是否兼顾质量与缩小认知能力的性别差距。

学校教育公平与质量维度分析

(一)质量维度:学校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效能存在显著差异

在剥离了学生背景因素和学校构成因素后,我们计算了各学校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效能的估计值,其中编号为77的学校质量最高,编号为100的学校质量最低。根据已有文献可知,只有当一所学校效能估计值的置信区间完全在0值水平线以下,才能表明该学校效能在统计意义上低于平均水平。同理,只有当置信区间完全位于0值水平线以上,才能表明该学校效能显著高于平均水平。置信区间与0值水平线有交叉则表明在统计意义上,该学校质量与平均水平并没有显著差异。根据统计结果,112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的质量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有28所学校的质量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其余学校的质量在统计意义上与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在控制了学生7年级平均认知能力和平均社会经济地位后,每所学校效能的条件方差的估计值为0.08,由于其与0之间的距离达到8个标准误,我们可以认为各学校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这一质量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

(二)公平维度:学校对不同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随机系数模型1反映了各学校7年级认知能力对8年级认知能力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所有学校8年级认知能力与7年级认知能力的平均斜率的估计值为0.45,各学校随机斜率标准差的估计值为0.16,大约为标准误0.01的16倍,说明各学校8年级认知能力与7年级认知能力的斜率存在显著差异。斜率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是(0.14,0.76),因而在不同学校,7年级认知能力高的学生与低的学生在8年级时认知能力差距值为0.14—0.76不等。然而,尽管学校间的差异很大,但各学校都未能消除认知能力基础不同的学生之间的认知能力差距。

各学校对7年级认知能力最高和最低的25%的学生的效能的相关系数约为0.42,再次验证了学校对7年级认知能力不同的学生的促进作用具有差异性。我们分别在X-轴及Y-轴的“0”上,划上一条竖线及横线,从而可将112所学校分成四组。位于第一象限的学校在促进高认知能力基础和低认知能力基础的学生认知发展方面效能均高于平均水平。位于第二象限的学校促进低认知能力基础学生认知发展的效能高于平均水平,而促进高认知能力基础学生认知发展的效能低于平均水平。位于第四象限的学校与第二象限的学校相反,它们促进高认知能力基础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高于平均水平,而促进低认知能力基础学生认知发展的作用低于平均水平。这两类学校都没有实现促进基础好和基础差的学生发展的公平。最后一类学校位于第三象限,它们促进高认知能力基础和低认知能力基础的学生认知发展的效能均低于平均水平。

随机系数模型2反映了不同学校的男生女生认知能力差距有所不同。平均来说,所有学校女生比男生认知能力显著高0.07个标准差,各学校男女生认知能力差距的标准差约为0.09,是标准误的3倍,说明不同学校男女生的8年级认知能力差距显著不同。女生与男生认知能力差距的置信度95%的置信区间为(-0.11,0.25),因而有些学校缩小了男生与女生的认知能力差距,男生的认知能力反超女生。经计算,各学校促进女生认知发展的效能值与促进男生认知发展的效能值之间的相关系数约为0.81,也验证了学校对不同性别群体的效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我们可以将112所学校分成四组,大多数学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极少数学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分布在第一象限的学校促进男生、女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效能均高于平均水平,分布在第三象限的学校促进男生、女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效能均低于平均水平。

(三)学校教育可以兼顾质量和公平

7年级认知能力的随机系数与随机截距的相关系数为-0.70,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作用较大的学校,其在克服认知能力基础较差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不利影响上效能也较高,学校可以兼顾提升平均认知能力(质量维度)和缩小不同认知能力基础学生之间认知发展的差距(公平维度)。我们仍可以将112所学校分为四类,大部分学校位于二、四象限。位于第四象限的学校属于“理想型”,实现了高质量高公平,即不仅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效能高于平均水平,而且在缩小学生认知能力基础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也具有高效能。位于第二象限学校是“低质量低公平型”,公平与质量维度都低于平均水平。还有少部分学校位于一、三象限,它们未能兼顾公平与质量,总有一个维度低于平均水平。其中第三象限学校为“低质量高公平型”,而第一象限学校为“低公平高质量型”。

性别随机系数与随机截距的相关关系为-0.56,也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说明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效能较高的学校在缩小认知能力的性别差距方面也发挥着较大的作用,因而学校可以兼顾质量维度(提升平均认知能力)和公平维度(缩小不同性别学生认知能力差距)。我们可以将学校分为四类,大部分学校位于第二、四象限,其中位于第四象限的学校为“高公平高质量型”,它们在缩小性别对认知发展影响方面的效能高于平均水平,同时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方面的效能也高于平均水平,兼顾了公平与质量。位于第二象限的学校为“低公平低质量型”,两个维度都低于平均水平。还有少数学校位于第一、三象限,这些学校未能兼顾公平与质量,总有一个维度低于平均水平。

结论

第一,从学校教育的质量维度来看,在剥离了学生背景因素、学校构成因素的影响后各学校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增值作用具有显著差异。112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教育质量显著低于平均水平,有28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显著高于平均水平,其余学校的教育质量在统计意义上与平均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也就是说,学校对学生认知能力的促进作用有明显差异,有的学校极大促进了学生的认知发展,而有些学校对学生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较小。除此之外,我们不能只看各学校的平均成绩,应当将平均成绩中的生源等因素分离开,考虑学校自身的增值作用。

第二,从学校教育的公平维度来看,学校对不同认知能力基础、不同性别学生群体认知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校对7年级认知能力最高和最低的25%的学生的促进作用的相关系数仅为0.42,有的学校在促进7年级认知能力较高的学生方面作用较大,而促进7年级认知能力较低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方面作用较小,扩大了差距;也有学校更多地促进了基础差的学生,缩小了差距。学校对男生女生促进作用的相关系数为0.81,与性别相关的学校作用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换言之,有的学校弥补了性别、认知能力基础对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促进了不同学生群体间教育结果的公平;而有的学校则扩大了不同学生群体间的差距,不利于教育结果公平。

第三,从学校教育质量维度与公平维度之间的关系来看,学校教育可以兼顾公平与质量。本研究将学校分为“高公平高质量”“低公平低质量”“高公平低质量”“低公平高质量”四类。其中“高公平高质量”学校为理想型,它们在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方面具有高效能,且在缩小认知能力基础或性别等因素对于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方面也具有高效能,体现了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在学校层面的较好实现。然而,其余三类学校未能兼顾公平与质量,至少有一个维度低于平均水平。

猜你喜欢
平均水平象限效能
立足优化设计提高作业效能
复数知识核心考点综合演练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基于改进TOPSIS有人/无人机协同作战效能评估
常数牵手象限畅游中考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油田三相分离器效能分析
平面直角坐标系典例分析
三角函数核心考点综合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