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充闾
论诗(五首之三)
赵翼
只眼须凭自主张,
纷纷艺苑漫雌黄。
矮人看戏何曾见,
都是随人说短长。
【作者简介】
赵 翼(1727—1814),常州府阳湖县(今江苏省常州市) 人,清代史学家、文学家。
创新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要独具只眼,抒写性灵,张扬个性,别出心裁。这也是“性灵派”诗论的一个核心论点。这首诗所强调的,就是诗人观察问题、表达见解、写作诗文,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不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漫雌黄”,意为随便品评、议论。雌黄,矿物名,晶体,橙黄色,可制颜料。古人抄书、校书,常用雌黄涂改文字,因此,称乱改文字、横加批评为“妄下雌黄”。
诗人以“矮人看戏”的生动比喻,辛辣而风趣地讽刺了文坛诗苑中常见的说长道短、漫下雌黄的现象。“矮人看戏”二句,源出《朱子语类》。朱熹在解读《论语》中“吾道一以贯之”时,说道:“后人只是想象说,正如矮人看戏一般,见前面人笑,他也笑,他虽眼不曾见,想必是好笑,便随他笑。”而朱熹所依据的,又是他的叔祖、文学家朱弁在《曲洧旧闻》中所言:“秉笔之士所用故实,有淹贯所不究者,有蹈前人旧辙而不讨论所从来者,譬侏儒观戏,人笑亦笑,谓众人决不误我者,比比皆是也。”
其实,古人对于这种群从趋同的日常习惯,特别是创作、批评中的缺乏创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现象,一贯持批评态度,以至形成了与“矮人看戏”相近的许多成语。诸如“鹦鹉学舌”(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拾人牙慧”(比喻拾取别人的一言半语当作自己的话,东晋时殷浩说他外甥:“康伯连我牙齿后面的污垢还没有得到,就自以为了不起。”);“一犬吠形,百犬吠声”(东汉·王符《潜夫论·贤难》说,一只狗叫,许多狗闻声也跟着叫,形容一些人不辨虚实、真伪,随声附和,盲目跟从),等等。
本诗中赵翼所论,是与其诗文必须创新的主张完全一致的。在《瓯北诗话》中,他曾针对元好问批评苏东坡“百态新”的论断,尖锐地指出:“‘新’岂易言?意未经人说过则新,书未经人用过则新。诗家之能新,正以此耳。若反以新为嫌,是必拾人牙后,人云亦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