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

2021-11-15 00:17:16马富琴景晓芬
市场周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流入地流动人口意愿

马富琴,景晓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 杨凌712100)

一、研究背景

在城镇化和老龄化共同作用的社会背景下,流动人口群体已不再单纯是成年育龄人员,老年流动人口的规模也在扩大。国家卫健委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从2015年开始,全国流动人口规模从此前的持续上升转为缓慢下降。《报告》显示,老年流动人口的数量却在逐渐上升,而老年流动人口在进入流入地的时候,则存在着各方面问题。

老年流动人口在流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问题,短暂的老年人口流入还会对老年流动人口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不良影响,流动老人就医的过程也会因为异地而更加烦琐;大量的异地医疗需求也会导致老年流动人口家庭大量的医疗消费支出,不利于家庭的发展;对于流出地来说,流动老人的不规律流动会造成流出地的养老资源浪费;对于流入地来说,流动老人在一定程度上会占用流入地的养老资源,造成流入地养老资源的紧张,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有学者研究发现随迁老人的总体城市居留意愿不高,而且流动涉及流动老人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转变,也是一个流动老人生活方式重塑的过程,因此,如何让流动老人定居在流入地就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研究综述

《报告》认为近年来,老年流动人口中的退休迁移者、失能迁移者规模增长迅速;李昊提出,流动家庭需要老人帮助照看孙辈、打理家务,所以随迁老人群体的人数也在日渐增多。在流动老人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流入地的各方面条件难以满足流动老人的需求,这不仅会影响到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而且还会影响其子女的定居意愿。基于老年流动人口出现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意见。还有学者从我国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的发展脉络出发,要求促进建立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数据说明

(一)数据选取

本文的数据来源于国家卫健委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A卷),研究对象是60岁以上的流动老人,在剔除缺失值和无效回答的样本后,得到有效样本为6478个。

(二)变量说明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流动人口在本地或本城市的长期居留意愿,选用数据集中“您今后是否打算在本地长期居住(5年以上)”的数据,包含3种选项,分别为“打算长期居住”“不打算长期居住”“没想好”,将“没想好”与“不打算长期居住”的情况合并,把打算长期居住赋值为“1”,而把不打算长期居住赋值为“0”。

张震认为,70岁以上老人的居住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年龄、居住地、经济是否独立、婚姻是否完整及性别等因素影响。张景秋等人通过统计和空间分析的方法调查发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与环境关系密切;老年人在居住环境中除了关注日常生活设施、文体活动场所以外,更看重邻里关系和社区认同感。也有学者根据推拉理论将影响因素分为流入地因素、流出地因素、个人因素、中间障碍因素,或是从生态环境、人文环境和制度环境3个维度探讨群体差异和对定居意愿的影响。因此论文基于以往学者的研究,同时根据老年人养老主体的不同把影响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因素分为三个层面:家庭影响因素层面、社区影响因素层面、政府影响因素层面,同时引入控制变量个人特征因素以及流动特征因素。自变量选择了能代表不同层面的问题,家庭层面是与流动老人是否与直系亲属共同居住,在本地是否有房;社区层面是流动老人是否经常与本地人来往,有无享受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政府层面则是流动老人是否在本地参加医疗保险,以及是否参加社会保障。

本文的控制变量引入个人特征因素和流动特征因素,个人特征因素包括流动老人的年龄、性别、户口性质、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流动特征因素则包括流动范围和流动原因。把户口性质、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流动范围划分为二分变量;将流动原因划分为家庭原因、工作原因、养老需要以及其他原因。

四、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1显示,流动老人平均年龄为66岁,84.42%的流动老人是有配偶的,93.53%的老人学历在高中和高中以下,80.98%的流动老人自评健康程度是健康和相对健康,这些共同反映了流动老人的基本个人特征,即年纪较为年轻,身体暂时健康,学历偏低,且有配偶。而从老人流动的原因来看,大多与子女和家属有关,家属随迁、异地养老以及照顾自家小孩占60.39%。而在这其中,70.25%的流动老人是没有工作的,因此流动老人的养老场所大致集中在了家庭以及流入地的社区中。

表1 描述性统计分析表

变量 定义 均值 标准差自评健康状况 健康=1,不健康=0 0.8125965 0.3902652性别 男=1,女=0 0.5821241 0.4932476年龄户口性质 农业户口=1,非农业户口=0 0.5773387 0.4940206婚姻状况 有配偶=1,无配偶=0 0.8442421 0.3626537受教育程度 高中及以下=1,高中以上=0 0.0646805 0.2459802流动范围 跨省=1,非跨省=0 0.7939179 0.4045214

续表

变量 定义 均值 标准差流动原因 家庭原因=1,工作原因=2,养老需要=3,其他原因=4 1.745292 0.8221245是否与直系亲属同住 是=1,否=0 0.92544 0.2627004本地是否有房 是=1,否=0 0.5460019 0.4979178是否与本地人来往 是=1,否=0 0.4302254 0.4951458是否享受社区医疗服务 是=1,否=0 0.3110528 0.4629601是否参加个人社会保障 是=1,否=0 0.5444582 0.498058是否在本地参加医疗保险 是=1,否=0 0.1522075 0.3592496

流动老人中有55.73%为农业户口,且没有退休工资,因此流动老人的养老保险以及医疗保险就显得尤为重要,但仍有35.14%的流动老人不曾参加医疗保险,84.78%的流动老人是在非本地参加的医疗保险,因此流动老人看病存在着报销难、看病贵的问题。

(二)回归分析

本文采用非线性模型——Logit模型,首先引入控制变量,个人特征因素以及流动特征因素,再纳入家庭影响因素变量(模型三),社区影响因素变量(模型四),政府影响因素变量(模型五)。研究影响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因素,基本模型使用离散选择模型——Logit模型。

根据表2中

R

的变化,可以看出模型的解释力在不断增强。模型一中,流动老人的年龄越大,越倾向于留在流入地;农业户口的流动老人更不愿意留在流入地。其他个人特征因素则对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表2 流动老人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

注:<0.05;<0.01;<0.001。

模型一 模型二 模型三 模型四 模型五自评健康状况 -0.019 0.021 0.051 0.042 0.049性别 -0.019 0.048 0.069 0.087 0.083年龄 0.028*** 0.019*** 0.016** 0.014* 0.013户口性质 -0.605*** -0.512*** -0.403*** -0.374*** -0.333***婚姻状况 0.094 0.098 -0.085 -0.109 -0.099受教育程度 0.147 0.137 0.082 0.110 0.096流动范围 -0.188** -0.146* -0.091 -0.099流动原因家庭因素(参照组)工作因素 -0.241*** -0.052** -0.053* -0.068养老需要 0.209* 0.191 0.180 0.178其他因素 0.311 0.314 0.291 0.240是否与直系亲属同住 0.200* 0.227* 0.208本地是否有房 0.705*** 0.652*** 0.615***是否与本地人来往 0.426*** 0.400***是否享受社区医疗服务 0.117* 0.069是否参加个人社会保障 0.191***是否在本地参加医疗保险 0.35***Pseudo R2 0.019 0.023 0.039 0.045 0.049

在模型二中引入了流动特征因素,数据显示,跨省的流动老人更不愿意留在流入地,而在流动原因中,将家庭原因作为参照组,工作原因以及养老需要都对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有影响,使流动老人定居意愿最强烈的是养老需要,其次是家庭原因、工作原因,最后是其他原因。

模型三显示,流动老人在有直系亲属同住的情况下,更愿意留在流入地。而在本地有房也使得流动老人更愿意留在流入地,结果显示,老年人更倾向于在有房子的地方生活。

模型四表明,是否经常与本地人来往以及是否享受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也对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有显著影响,这说明了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同时受到社区中同辈群体的情感影响和社区医疗服务影响,与本地人来往较多的流动老人更倾向于留在流入地。

模型五表示,是否在本地参加医疗保险以及是否参加社会保障对流动老人同样具有显著影响,可能是因为在本地参加医疗保险的流动老人在医疗条件较好以及报销流程便利的情况下,有更多的理由留在流入地;而社会保障会为流动老人各方面提供便利,所以,未享受到本地社会保障的流动老人更倾向于回到户籍地。

五、结论与建议

(一)加强对流动老人个人特征情况的掌握,关注其家庭情感需求以及经济需要

加强对中低龄老人流动情况的重视,促使全年龄段的老人都更易被流入地吸引。同时减少户籍制度对流动老人的限制,使得流动老人在流入地生活更加便利,能够享受更多的基础设施以及社会条件。同时,关注跨省流动的老年流动人口,减少因跨越较大的区域对流动老人造成的不适应以及在社会融入中出现的问题。

家庭方面应该重视流动老人的生活状况,解决流动老人的心理落差以及生活困难问题;流动老人在城市居留的意愿易受到住房支出上涨的影响,因此要重视低收入甚至无收入的流动老人的情况,社区以及社会应尽量为这类老人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以维持这类流动老人的基本生活。

(二)扩大流动老人社区交往范围,加强社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消除地域壁垒

要加强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建设,同时在社区内开展有利于老人们交流的社区活动,鼓励流动老人融入社区,与本地老人多交流,增加归属感。

是否有本地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障都对流动老人的居留意愿有明显的影响,因此要扶持养老院等养老机构的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公共服务的权利。同时针对部分家庭较为困难、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流动老人,要加强贫困流动人口的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其享受保障的均等化。

猜你喜欢
流入地流动人口意愿
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过程中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
浅析人口流动对流入地农村城镇化的影响
商情(2019年33期)2019-08-27 07:24:39
人口流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综述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漫画
关爱明天(2016年12期)2016-12-20 05:21:01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7期)2016-11-24 03:55:42
数说流动人口
民生周刊(2016年21期)2016-11-19 14:08:09
交际意愿研究回顾与展望
流动人口向哪里集聚?
人口与经济(2015年3期)2015-05-29 21:30:40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
中国卫生(2014年8期)2014-11-12 1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