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雪娟
摘要:中小学生正是开始接触社会的阶段,教师要尽早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避免发生意外。在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是为了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老师,我们更应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抓紧育人德育的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素养,培养新一代的优秀少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德育育人
在目前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单纯地教授课本知识,注重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如字词积累以及语文作文的基本写作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缺少生活经历,如果教师不注重基本道德的培养,学生很容易对身边的事物失去判断力。小学阶段高年级的学生有了基本的判断力,可以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基本的道德判断,教师应该针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展开深入教学。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加入道德方面的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的进一步深入,使学生考虑问题时更加全面。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基本方法
(一)结合课本,联系实际
学生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教师不能舍本逐末,一味追求道德素养的提高,忽略了学生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课本出发,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拓展,一方面不舍本逐末,还是将重心放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另一方面要进行拓展,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例如,学习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时,一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道尽了多少离乡之人的悲情。教师可以结合课外的诗词,如《乡愁》进行分析,让学生自己体会什么是近乡情更怯,什么是思乡之情。再给学生观看一些离乡之人的真实事例,让学生切身体会一个外出游子对家乡的依恋。课本中的教材都是经过仔细挑选的,适合学生阅读和学习,有帮助学生建立完善人格的作用,教师应该始终以课本为基础,开展创新教育。
(二)创设情境,衍生拓展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构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代入思考,如果自己是主人公该如何处理。比如发现老人跌倒时,该如何正确处理?让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种课堂活动,一来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来方便教师及时指正学生的错误思想,更有利于构建活跃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来。构建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助于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德育方面的不足,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加强该方面的培养。学生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全面清晰地了解作者的高尚品德,学生才能更好地向作者学习。
(三)语文朗读,体会情感
在充分利用课本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以朗读课本的方式增强共情能力。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文字是停留在纸上的文字,但是如果朗读课文,就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朗诵中。譬如杜牧的《江南春》中,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国破家亡的伤感,是历史沧桑的感慨,是物是人非的悲切。单单看诗词表面是无法真切体会到这种情感的,需要学生去朗诵,准确体会作者的情感,学生的朗诵才有力度,才能打动人。朗读不仅是停留在朗读的表面,没有感情的机械朗读是没有意义的,要深入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才能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感,帮助学生在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加强道德教育。
(四)阅读训练,更进一步
小学阶段的阅读都是较为简单的,思想深度不是很强。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寻找适合的阅读材料,拓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材料相较于课内的材料更具有开放性,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三观和写作意图。譬如教师教导爱国章节的时候,可以找一些相关的拓展资料,帮助学生培养爱国思想。通过不同的阅读材料,学生可以学习到作者的爱国情怀,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作者的爱国思想,这是无形中的德育。相较于课堂上呆板的知识传递,课外的阅读材料更能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巩固思想教育。课外的阅读训练,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巩固思想教育,另一方面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知识面广阔之后,学生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能更客观地看待事情的本质。学生也可以进一步购买更多的课外书籍,拓宽思维,构建基本的世界观,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能作为语文写作中的素材积累。
(五)因材施教,全面发展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理解能力会有偏差,教师不应该一概而论。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发展状况,合理地安排学习进程。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浅显易懂的教材给学生阅读,首先保证学生能进行良好的三观学习。其次,对于一些有更高要求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更高的阅读材料,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被一下子看穿,但是可以慢慢地抽丝剥茧,逐渐发现作者的真实意图。在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提高阅读兴趣。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进度,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帮助学生完成道德培养。
二、家长对于德育的帮助
在整个德育的过程中,除了学生和教师需要努力外,家长的帮助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休息阶段,家长可以带学生参观一些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帮助学生真切了解到什么是爱国精神,学生来到事件的发生地,感受历史的氛围,才能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真善美的精神。在学习过程中,家长不能置身事外,要帮助学生共同完成三观的培养。家长在整个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有很大的占比,家长要主动了解德育的正确途径,尽可能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要发挥榜样作用。在家长和教师的双重教育下,学生才能更优秀。
三、结束语
在如今的教育发展中,教师和学生都不能拘泥于眼前的分數,要有全局意识,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应该将道德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做到春风化雨般的教学,让学生对语文学习感兴趣,让学生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去,让学生成为三观正确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协助下,通过一系列有效的途径,帮助学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修养,培养其更完善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施丹绮.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吉林教育.2021(Z1)
[2]黄艳莺.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研究[J].新课程(上).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