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的习惯

2021-11-14 08:47周静清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7期
关键词:读书笔记学会习惯

周静清

未来的文盲不是不会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曾这样发出警告。因此,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教学生“会学”,这是现代教学的要求。“学会学习”其中包括一层意思,那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今天,我们已经把素质教育推到教育改革的最前沿,这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使有益行为变成自觉行动,从而使良好习惯的行为方式得以实现,哪怕遇到困难和障碍,也不会需要意志的约束而会自动克服,从而形成良好的品质,促进事业的成功。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科的性质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就是教学生“学习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能力。学生“学习语言”,主要是指导学生从课内外大量的言语作品中涵泳品味,含英咀华,感悟出语言规则,并学会运用这些语言规则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由此可见,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

认认真真、踏踏实实、仔仔细细去读去写,绝非一日之功,这既是良好习惯的培养,也是坚强意志的锻炼。《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样,“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于种种原因,目前的语文教学并没有把写作教学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一方面,与阅读教学相比,写作教学没有独立的教学时间,没有完整的教学计划,写作实际上阅读教学的一种随意的点缀;另一方面由于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有的甚至违背作文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大量进行“应试作文训练”,加上社会上一些劣质的作文辅导材料的错误导向,学生作文程式化、八股腔屡见不鲜,假话、空话、套话更是泛滥成灾,致使作文教学质量下降,学生作文能力弱化。总之,这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有一点是不可忽视的,那就是学生本身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一)學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一、原因:阅读是学生精神发展的需要

众所周知,阅读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用我们民族与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为他们的终生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王尚文主编《新语文读本编者的话》)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

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媒介,是通往心灵的小路。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方法措施

1、培养学生一边读书一边思考的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如低年级的孩子读《狐假虎威》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有的孩子边读边思考,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这句话不对”。他认为森林里有大象、狮子,它们不一定吓得跑,因此,课文中”都”字用的不对。还有,低年级的一名小同学在阅读《春天来了》时,老师提问:”春天来了,冰雪变成什么呀?”他回答说:”变成了春天。”他没有说冰雪融化成水,可见他在读书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2、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

3、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的习惯

小学语文课本内容十分丰富。许多课文所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有的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理解会有一定困难。如《草原》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话:”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4、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学会用汉语拼音等两种查字典的方法,能根据读写的需要比较熟练地查字典、词典。”

5、培养阅读时圈画批注的方法

古人常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同志在读《二十四史》时,作了无数的批注、评点,在空隙处密密麻麻写满了自己的看法。

6、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习惯。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阅读是一种意义的理解和解释活动,也是一种创造的活动。要完成好这种活动离不开科学的阅读方法。学生掌握一套科学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活动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具体介绍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文体、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1、浏览标题法。2、知其梗概法。3、摘录要点法。4、品味鉴赏法。5、筛选信息法。6、读书笔记法。这种方法是深化阅读,把读和写这两种能力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学生在阅读时,辅以写读书笔记,可以让阅读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教学生读书在书中圈点批画,是常用的读书笔记法。那么,叙述读书时在书中圈点批画什么,应当怎样圈点批画,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有以下七点做法:

(1)、标疑点。(2)、注拼音。(3)、释词义、句意。(4)、画重点。(5)、写提要。(6)、记补充。(7)、写感受。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得到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的增值,而人在一生正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正说明了好的习惯使人终身受用。读写听说紧密结合,是语文学习习惯养成的载体,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的方法还有很多,它需要我们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的研究和总结。只要重视它,巧妙运用合适的方法,相信我们在校本研训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猜你喜欢
读书笔记学会习惯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习惯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上课好习惯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师生之间无法言说的梗
学会分享
好习惯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