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主题学习,走进语文大观园

2021-11-14 23:24李希梦
科教创新与实践 2021年35期
关键词:主题学习高阶思维教学方式

李希梦

摘要:比较“主题学习”与传统单篇教学的优劣,探索通过主题来规划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教材加配套读本的方式丰富学生阅读,让教师树立“大语文”的观念,引领学生走进语文大观园,开展深度学习。

关键词:主题学习;教学方式;阅读视野;学习兴趣;双线目标;高阶思维

时至今日,很多一线教师依然执着于灌输式的讲解,讲得太多太细,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缺乏积极主动性。尤其到了初三,学生越来越习惯于接受,课堂上一潭死水,老师在唱独角戏,语文课变得枯燥无聊,课堂缺乏灵性。2019年秋,我校申报了“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研究”课题,开展了为期两年的“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给波澜不惊的语文课堂吹进了一股清风,尺水兴波,语文课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一、推进了语文教学方式的改革

课题实验前,老师们把语文课本作为唯一的教材,以单篇阅读的形式进行教学,每篇课文都很重视,讲得具体、精细,阅读繁琐化;统编教材倡导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老师们虽然对教读课文有所侧重,但整合观念依然不强,课外阅读缺失。实验后,老师们开始重新设计教学过程,用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的时间完成新课讲解,另外的时间拓展迁移,将课本和配套的“主题丛书”结合起来,采用1+1、1+x、组文阅读等方式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实现了精讲多读,一课一得的目标。因为有了更多的阅读任务,老师们需要对课文教学做取舍,聚焦单元核心目标,突出教学重点,不知不觉中,形成了单元统整的阅读策略。

课堂上,老师要分配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探究,老师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引导者、组织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更为突出;“主问题”的设计改变了昔日繁琐的讲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增强了他们合作探究的意识。

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本上的24篇文章,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以主题为媒,将课内、课外阅读篇目组合在一起,学生的阅读量翻倍,拓宽了阅读视野。学生仿佛走进了语文大观园,欣赏到更多优美的风景;曲径通幽,撷取语文的芬芳,领略语文的艺术魅力,激发了学习兴趣。老师过多的讲解会让课堂沉闷,对课文过于繁琐的分析会让学生厌烦,有时候,不如以读带讲,让学生去阅读去感受,沉浸式的阅读虽无声,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课题实验开展后,学校每周设一节阅读课,安排学生自主阅读,学生兴趣盎然,非常享受这轻松惬意的阅读时光。

统编教材鼓励学生进行名著阅读,但有些名著比如《朝花夕拾》《傅雷家书》《红星照耀中国》,故事性不强,学生读起来很枯燥,难以深入,利用主题来研究,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朝花夕拾》以“难忘的记忆”“理性的思考”来串联十篇文章,《傅雷家书》探寻“爱子之情”“教子之道”“艺术认知”“家国情怀”,《红星照耀中国》探寻“人物风采”“长征精神”“红军生活”“胜利之由”等专题,以主题统率全书,设计阅读任务单,推进阅读。

三、凸显了人文、语文的双线目标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元的结构编写,每个单元都有特定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以实现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知识的双重提升。“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将同主题的文章或同题材的文章整合在一起,构成有意义的教学整体,系统学习,比较探究。同主题的文章组合,学生对主题理解得更深入。比如七下第一单元,以“人物的形象精神“为题材,表现邓稼先、闻一多、鲁迅、吕蒙等人的精神气质,就可以分别链接《中国核专家杜俊德——一辈子隐姓埋名坚守罗布泊》《闻一多先生上课》《琐忆》《任末好学》等文章,在材料的类比、拓展中,人物形象更鲜明,精神更突出,加深了学生的印象。组文阅读《最后一位戴罪的功臣》《梅贻琦的操守》,让学生触摸到更多杰出人物的高贵灵魂,感受先贤的人格魅力。

在七下第一单元教读课中,学生了解了分析人物形象精神的阅读方法,比如概括典型事例把握人物形象,品味细节描写体察人物襟怀,在对比、衬托中感受人物品格,借助关键语段,从评价性的抒情议论句中领会人物精神。主题学习中,学生将习得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上应用、巩固,“主题阅读”为学生提供了语文知识迁移运用的练兵场,单元语文要素得到了活学活用,巩固提高。而且,在对比、类比阅读中,学生的写作也得了相应的指导。

四、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

傳统的语文课堂,以教师讲解、学生积累为主要形式,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思考处于隐性不可见,思维常常处在低阶水平。“语文主题学习”,将同主题或同题材的文章联系起来,比较分析,求同存异,需要学生去理解、比较、判断、综合评价,将阅读引向深入,培养了学生的高阶思维。比如学习余光中《乡愁》一诗,我们把席慕容的《乡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温庭筠《商山早行》联系起来,形成乡愁系列,探究诗中意象的作用。学习张岱的《湖心亭看雪》后,我们将课文与柳宗元的《江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等作品联系起来,探究古仁人的“孤独”,从孤独中去体察他们高洁的志趣。这种互联互通,整合贯穿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比较辨析,发展了他们的高阶思维。

多年来,我们黄冈市的语文中考试题,古诗文及名著阅读都是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2021年名著考查的是《西游记》和《简·爱》,以苦难为主题,考查孙悟空及简·爱所经历的磨难,文言文考的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史记·高祖本纪》(节选),以“人和”为主题,古诗词考的是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以“报国之志”为主题。“主题学习”,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经过两年的课题实验研究,我认为,“语文主题学习”具有开放性、包容性、探究性,是值得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希望老师们能摒弃功利思想,为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着想,巧设计,多整合,让学生在语文大观园中欣赏到更多更美的景致。

参考文献:

[1]周也,教材逻辑下名著导读的应为与可为[J],语文教学通讯,2020(9B)

[2]王君、司体忠,群文阅读的本质:意义整合与文化通融[J],语文教学通讯,2020(10B)

猜你喜欢
主题学习高阶思维教学方式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微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探究
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模式和结构组织与管理策略的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以教师科研与学习实践为案例的高职生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