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小兵
坐拥秋色
那粉墙黛瓦里生出那一簇簇火红,就是秋的精灵,在那徐徐的秋风中舞蹈,让人似乎触摸到了骨感的秋韵……
友人从乡下来,特意给我带了几枝绽放的桂花。我把这几枝金黄的桂花,插在蓄有清水的青花瓷瓶中,摆在书案上,秋天的馨香,就弥漫在整个书房。
早已过了撵着秋色跑的年龄。都说九寨沟的秋色好,我去的不是时候,见到冬日的寒冷与萧条,仿佛看到秋天渐行渐远的背影。新疆喀纳斯的秋色,浓得有点化不开,可惜我是在朋友的相册中看到的。北京香山那是红叶的胜地,也是秋色最柔美的地方。20多年前我去过,还捡拾过香山的红叶,如今不知道夹在哪本书中,成了我对北京秋天定格的记忆。江西婺源那年我去的时候,恰逢中秋,那高大的香樟树,就像举着一枚枚燃烧的火把,对应着那轮遥遥挂在天际的玉盘,秋天的浓烈和月光的淑静,让人有了天上人间相呼应的感觉。古徽州的秋色最让人牵魂动魄。家就在古徽州的门口,对家门口的秋色,更是情有独钟。
如今,不追随着秋色,并不代表心中不拥有秋色。中秋之夜,分布在五湖四海的同学,用微信发布着各自所在地的月亮。同一个月亮,坐在家中看到的,却是不同的韵致。月亮是别在家乡的一枚徽章,也是镶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思念。
秋意阑珊,坐在家里,慢慢体悟。在乡下教书的爱人,今天带几个红彤彤的柿子,明天带一捧炒得清香的板栗,后天带几枝桂花,我就觉得像坐在秋天的围城中,悠然自得地享受着秋天的馈赠。喜欢无事的时候,站在家中那高高的阳台上,远眺九华山,整个九华山都笼罩在秋色之中;近看身边的人民公园,枫树落尽了最后一片枯叶,精神抖擞地站成一排,仿佛在接受秋风的洗礼。唯有常青的松柏,成了秋色另类的点缀。小城的空气中,随风飘荡着阵阵的桂花香,让人吐纳气息都有芳香。
秋色是有声的。那天,北京与成都的文友相携远道而来,接风的晚宴特意地设在乡下的文友家中。秋天的原野上,晚稻还没有收割,文友家孤寂地坐落在田畈之中,被一片片金黄的稻谷所包围。田埂阡陌之上,开着一株株野菊花,有红的,有紫的,更多的还是黄的。小小的院落中,前半截就是一个枝枝蔓蔓的瓜棚,丝瓜已经老了,露出了饱经沧桑的瓜络。南瓜悬在瓜棚之下,像主人有意挂在那里的红灯笼。秋夜来得早,还没有到掌灯时分,天就渐渐地黑了下来。大门没有关,秋风吹动着稻谷的声音,嚓嚓嚓得像潮水般涌进小屋中。屋后的竹园很快就有了响应,哗哗哗地你推我、我拥你地互动起来。没有蛙鸣,田野中秋虫的叫声,却由小渐大起来。下雨了,秋雨不大,却把秋虫的声音慢慢地掩盖了,一屋的南腔北调,把这个秋夜变得喧哗温暖起来。这不禁让人想到,要是欧阳修老先生身临其境,会不会再写一篇另有新意的《秋声赋》。
回到家中,那捧桂花撒满了书案,一桌金黄,像星星,更像裸露的心瓣。
秋风的风格
如果将秋风喻人的话,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完美的中年人,长得完全符合现在审美的标准,成熟而不世故、利落且又内敛,懒散且又骨感。秋风有秋风的风格,不婆婆妈妈,不拖泥带水。
春风柔中夹寒,虽然有催生万物的雅意,但从季节的襁褓中跌跌撞撞地走出来,显得有些朦胧,更有些少不更事,芳心初露,就有些把持不住自己,穿红着绿,有些肆无忌惮。夏风且狂又暴,青年的那种气壮山河的豪气和癫狂,兼而有之。冬风硬中带刺,虽然不是刀子,刮起来就像是无数把无形的刀子。想想,唯有秋风就像饱经风霜的中年人,该享受的福,已经享受过了,该吃的苦,也已经吃过了,人生的欢欣与悲怆,都在脸上打了一个深深的烙印。季节的轮回,让它懂得了时序的转换,知道自己应该扮演的是什么角色。少了青年人的那种稚嫩轻狂,也少了老年人那种固执与悲观,和顺的秉性成就了人生之美,不再为春风杨柳万千条而自叹息弗如;不再为大风起兮云飞扬而自感落寞;也不为了银花素裹暗香浮动而心灵呼啸。
秋风是有个性的。秋风不缓不疾,款款的,就像一个散淡的人,披着夕阳的余晖,在散步。如果你不是一个细心而又雅致的人,很难看到秋风在枝头的颤动。仅仅只是颤动。人们很难看到秋风让那些亭亭玉立的大树折腰。秋风也会悠悠地晃动柿子樹上的红红的柿子,就像秋夜天宇上闪耀的星星,风动,它悠悠地晃,幅度不大,也不能太大,大了,就可能从柿树梢上跌落下来。当然,有时,秋风也会抖动,就像人患上了轻微的感冒,打个喷嚏,打过,也就自然地好了。秋野里,那飘溢馨香的桂花树,直指碧空如洗的秋空。秋风轻轻地一吹,桂花树下,洒满了一地的碎金,如同有人随手丢弃了洒金的扇面,地上斑驳的枯草乱叶,就成了秋天最好的写意。这么古朴大美的扇面,只可惜,没有人将此收捡起来,到头来,秋风营造的这些,也随着秋风的逸动,而渐渐地消失了。秋风也会像跳跃的精灵,悠悠地闪动,那满山由青变紫、由紫变酡,再由酡变成彤红的红叶,就像一个有思想的人,由青涩变成了成熟,最后,充满内涵地脱掉自己思想的羽衣,把一腔赤诚晾晒在世人的面前。如果,秋风就是一个人,它就是一个没有俗套、不遮遮掩掩的一个人。
喜欢在秋风中行走,如同陪同一位与自己无话不谈的挚友。秋风拂面的那种感觉,就像他乡遇故友。让秋风温顺地牵着自己的衣角,看天,天是那样的湛蓝明净;看山,山是那样山岚叠翠;看水,水是那样的澄明清澈;看人,人是那样的神清气爽。虽然,有时,不免也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忧愁,经不住秋风这样贴心暖肺地一吹,就烟消云散了。难怪,有了“秋风送爽”这个成语。金色的秋天让秋风流光溢彩起来,此时的秋风,就像满腹锦绣的诗人,你想掩饰都无法掩饰,绣口一吐,就是一种诗情画意的流露。秋天的田园,田畴中堆金垒银,果实的芬芳,经秋风的传递,让行人的呼吸中,都浸润着芳馨。自家楼顶的小阳台上,自种自栽的南瓜黄了,辣椒红了,桂花开了,妻子站在秋风中,脸上的喜悦,像秋风那样荡漾。
友人说,秋风吹一次,枫叶就红一分。想想,秋风功不可没,哪天双休日,不妨追随着秋风的行踪,学着秋风谦逊的姿态,到深山去看红叶。
在城里住得久了,已经很少领略山里的秋风,想必山里的秋风别有一番风情吧。
秋月,别在心头的徽章
几年前,看韩少功的那篇《月亮是别在乡村的一枚徽章》,读着那个被月光浸润和打磨的文字,我几乎真想把自己化身为一轮明月,照在自己的故乡。
中秋那天,走出上班的地方,我看了一眼时钟,时间正好是秋夜10点半了。走在街上,我抬头看月,不知道是月亮离得我们太远了,还是一家连着一家的商店挡住了我的视线,让我暂时无法看到那轮明月。
街上的行人渐渐少了,一个人走在桥上,靠在桥栏上,仰头看月。那轮玉盘似的中秋月终于与我对上了眼。一瞧,很熟悉。细看,又很陌生。好像在哪里见过,但又恍惚在梦中。记得是五年前的中秋节后的第三天吧,我们一帮文友到江西婺源采风,大家晚上到老街去玩。也是晚上10点多了,一轮明月挂在婺源的老街的上空,就像悬挂在那徽派建筑高高翘起的翘檐上,美得我们举起相机都忘记了去按快门。见到我们久久不舍离去,那位带我们前去的50多岁的出租车司机感叹连连。
走在桥上,本来人来车往的大桥今夜却显得格外的宁静。想必该回家的人,都已经回家团聚去了。独倚桥头,抬头望月,月儿如银盘,紧紧地扣在天际。俯首看河中,沿河两岸已经被彩灯点缀得金碧辉煌。那轮中秋月,静静地躺在河中央,秋风一吹,河水皱了,涟漪翩翩。这氤氲的氛围,让我想起童年过生日时,母亲为我打的糖水蛋。能在过生日时,吃上一碗母亲专门为我打的糖水蛋,那是一份难得的享受。就像今晚一样,这样独特的中秋月,专为我一个人独享,那也是一种别样的幸福。那漂在河中的圆月,把它与糖水蛋相比,俗是俗了点,但却少了几分清冷,多了许多温馨。
我与秋天有缘。我是秋天来到这个世界的。农民在秋天收获,父母在秋天收获了我。记不清是哪年的秋天了,只记得也是中秋节后的第三天,我与文友去爬黄石溪,那天我因为脚扭伤了,在那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地走了八九个小时。秋夜月亮没有那样早地爬上山岗,山谷中秋风沾上了露水,有了让人难以抵挡的寒意,大家打着哆嗦。我被几个文友说是牵着在走,其实是抬着走过了这段山路。唯一一只手电筒,还是在山坳里一户山民家借的,灯光微弱如豆,大家却命令般地塞到我的手中。走走停停,只到晚上九点时,我们才艰难地走到我们夜宿的黄石溪村。月光之下,那早已端上的菜肴,都已经成了乳白色。那天,恰巧是我的生日,我很感动在我生日的这天,大家对我这样的礼遇。
月亮在走,我也在走。渐渐地离家越来越近。走进小区,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子,把小区切割成一口深似一口的深井。走进这井中,月光如水般地漫漶起来,把我整个地浸润在这里,让我一时停止了呼吸,停止了思想,停止了回家的步伐。我静静地靠在山墙上,让自己沐浴在月光之下,思维一片空白,仿佛舟已泊岸、雁正南归。不知道过了多久,我的手机响了,我有些恍惚地靠在墙上,接听。兄弟,中秋节快乐!这是在故乡的老大打来的。哦,老大,老大,中秋快……乐!中秋节我没有喝酒,但我感到我有些微醺了。对着手机,我又对老大重复了一遍,哦,老大,我们兄弟,同……乐!
再次抬头看月时,我发现月亮流泪了!真的,月亮流泪了!我揉了揉我的双眼,我的眼角干涩,已经无泪可流了!张望着月光普照下的远方的故乡,秋月,就是别在我心头的一枚徽章。
秋雨的味道
从上班的地点回家,我就感到,天就要下雨了。虽然不是白天,看不到天幕上的表情,但那种闷热,还是昭示着有雨要下的。
立秋已经快过半个月了,那种“秋夹伏”的感覺,让人热得要哭。果然,走了不到一百米,雨就下了。开始,雨下得很优雅,毛毛的,绵绵的,有着缠绵的那种禀性。接着,就毛糙起来,浓烈起来,仿佛还使着夏雨泼辣、凌厉的劲儿。在雨中没有带伞的我,本来还悠闲地迈着碎步,不得不步伐加快了,想找一块避雨的场子躲一躲,或者赶快乘一辆代步的车子离去。公园里都是假山和树,显得很空旷,无处可躲。雨中疾驶来去的车子,面对你的招手,一路鸣笛地随风而去。原来,来去的车子上都有乘客。此时,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了,我反而有种解脱,干脆就在公园内,找一个石凳,倚靠在一棵梧桐树上,坐了下来。“秋雨梧桐叶落时”,已经不记得是谁的诗句,但此时我觉得竟然是那么入情入境。
性格多多少少受到秋天的影响,喜欢独处、较真、善感、孤寂,好像有时比林黛玉还林黛玉。我人生几次大的波折,都发生在这个季节。虽然我知道“多事之秋”,正确的解释并不是特指秋天多事,而我却觉得我在秋天真的多事起来,“多事之秋”这个成语仿佛就是为我而特设的。人们都说燠热容易引起人的躁动。清凉圆润的秋天,应该是一幅沉静的静物画,更应该是一剂清火消毒的圣药。浮躁和激烈,也理应随着秋风秋雨悄然而去。
秋雨是有颜色的,五彩缤纷是她的主色调。而我觉得秋雨是有味道的。秋雨渐渐大了起来,淋湿了我的头发,顺着我的脸颊,淌进了我的口中。刚好,我那干枯的心灵,正等着一场秋雨的滋润。我品嚼到秋雨的味道,甜甜的、咸咸的、辣辣的。
秋雨缓缓在下,一朵高高绽放的芙蓉,正在夜色的遮掩之下,热烈拥抱着这场绵绵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