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凤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规范》将航空器维修人员执照培训内容分为航空器维修基础知识和实作两大部分,有M1~M8共8个模块,其中实作对应的是M7和M8两个模块,这两个模块是各执照类别的申请人都要学习并通过考试的。在实作培训中,工卡是教员上课的依据,是学员练习的依据。那么,如何设计出符合《规范》要求的实作培训工卡呢?以下以《规范》附录2《维修实作培训模块知识点、要素等级和学时》中“M7.1 维修基本技能”的知识点“M7 7.1.3硬软管路施工”为例,介绍培训实作工卡设计的一般方法与步骤。
《规范》中,与实作培训工卡设计相关的要求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关于培训知识点、培训要素、培训等级、最低学时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是关于培训实作器材、设备和文件的要求。查阅《规范》可知,设计“M7 7.1.3硬软管路施工”工卡,这两方面的具体要求如图1、图2、图3。
图1
图2
图3
根据上述汇总的要求,首先,将《硬软管路施工》这个知识点初步设计成3个工卡,内容与学时分配分别为“硬软管路施工基础知识”4课时、“常见硬管的检查及拆装”4课时、“常见软管的检查及拆装”4课时。其次,从实际工作出发,筛选出与这3个内容相符、涵盖培训要素内容、操作总时长合适,在飞机上可操作、安全系数相对较高、工作任务相对完整、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如将“硬软管路施工基础知识”设计成工卡《飞机管路检查与识别》,工作情境设计可以是从注册号为B-2596飞机(以下举例均以该注册号飞机为例)的电子设备舱舱门、起落架、前货舱舱门、空调设备舱舱门等位置进入或接近某些管子,检查管子外观,识别管子件号,查阅配套AMM、IPC手册,认识管子的种类、工作用途、识别方法、尺寸标注等管路施工基础内容,并记录在工卡的空格中,该工卡设计成填空题形式,如图4。将“常见硬管的检查及拆装”设计成工卡《前轮舱液压硬管检查与拆装》,指定拆卸件号为P/N∶65-44541-3010的管子,手册中没有针对该管子的拆装程序,这时可用该液压回路中与之相连的下游航线可更换件Nose Gear Transfer Cylinder的拆装程序作为该管子的拆装程序进行工卡编写,如图5。“常见软管的检查及拆装”可设计成工卡《前轮舱液压软管检查与拆装》,编写思路、方法与《前轮舱液压硬管检查与拆装》相同。
图4
图5
在自查完善阶段,首先,按照《规范》要求,对工卡初稿从培训知识点、培训要素、培训等级、最低学时、培训实作器材、设备和文件的要求,进行符合性验证;其次,反复实践操作,确认操作步骤的准确性,操作时长是否合适,是否有潜在的安全隐患,操作人员的劳动保护措施、工具型号、尺寸、数量是否齐全,工位是否充足,是否所有的练习操作都在飞机上进行等问题。最后,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是否需要对工卡进行修改、编号,对工具进行编号、打包、装箱,是否需要增加模拟培训器材工位,如需增加,可根据拆装位置的在机状态,在拆装位置使用同样的航材,在非拆装位置用示意图板代替,按1∶1的比例进行设计制作,这样的工位既符合《规范》要求,又能解决人多操作需等待,在航空器上频繁地实作练习,造成设备维护成本高、周期长、安全风险大等问题。在局方审核阶段,即根据局方提出的问题,逐项整改,直至审核通过。
实施培训前,应组织授课教员、教辅人员进行培训。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工卡、工具、工位的使用,一般都还会出现一些小或突发的问题,如工位摆放间隔是否合理,工具、工位、配套设备正常损坏或丢失,工卡错字、漏字等,这就需要项目负责人、授课教员、教辅人员之间多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断地总结、完善、改进,才能使各个实作培训项目良好地运转起来。
CCAR-66R3的培训相较于CCAR-66R2的培训,在实作培训内容方面变化较大,实作培训课时在总培训课时中占比也较高,在考点建设中是最为繁琐、最为核心的部分,各R3考点的申请机构可按照上述工卡设计的要求汇总,并在工卡设计与编写、检查与完善、实施培训与反馈改进四个步骤进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