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艳,王巧利,曹润泽,田晓静
(河南省许昌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河南 许昌 461000)
丙烯腈为无色液体,有毒,来源于有机合成工业,常与乙腈、氰化物共存于水中[1]。丙烯腈一般通过工业废水排入水源,造成水体污染[2]。水中丙烯腈的测定方法有: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3~14],直接进样法对色谱柱的伤害很大,存在水峰的干扰;液液萃取气相色谱法中有机试剂的使用,会损害实验人员的健康。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是目前测定水中丙烯腈最常见的方法。本文利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测定地表水中丙烯腈。
7890A 型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CDS7000型吹扫捕集装置,具自动进样器、5mL石英吹扫管,5 mL气密性注射器并带有截止阀,美国CDS Analyal公司;30 m×0.25 mm×0.25 umBR-Swax石英毛细管色谱柱(BRUKER公司)
丙烯腈标准溶液100 μg/mL,溶剂甲醇,北京瀚德沃克科技有限公司;试剂为色谱纯,实验用水为超纯水,色谱检测无待测组分。
采用氮气为吹扫的载气,吹扫温度为45 ℃、流量30 mL/min、吹扫时间15 min;解析温度为200 ℃、时间3 min;烘烤温度为250 ℃、时间8 min。
通过分析丙烯腈的极性,分别选用BR-Swax柱(30 m×0.25 mm×0.25 μm),HP-FFAP柱(30 m×0.53 mm×1.0 μm)进行分离测试,发现两种色谱柱的分离效果相当,而Swax柱的出峰时间较快,同浓度峰形更好。
3.2.1 吹扫温度的选择
由于丙烯腈的水溶性很好,所以对样品管加热,以提高丙烯腈的分离效果。分别改变不同的条件,找到吹扫的最佳条件,详见表1。
表1 吹扫温度与峰面积的关系
3.2.2 解析温度的选择
通过对浓度为10.0 μg/L的样品进行分析,解析温度分别为160 ℃, 180 ℃, 200 ℃, 250 ℃进行实验,最佳解析温度为200 ℃,烘焙温度和烘焙时间的选择影响捕集阱的使用效率,在烘焙温度为250 ℃以上,烘焙时间8 min以上,气相色谱分析没有杂峰影响,故选择烘焙温度250 ℃,烘焙时间8 min,解析温度与峰面积的关系见表2。
表2 解析温度与峰面积的关系
3.2.4 样品的采集、保存及分析步骤
用硬质磨口玻璃瓶采集样品,采样时容器上方不留空间和气泡,水样采集后立即分析,最长不超过48 h。
用吹扫捕集自动进样器采集样品与吹扫管中,吹扫、捕集完毕后,解吸进入气相色谱仪,Swax毛细管柱分离,FID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外标法定量。
3.2.5 校准曲线的绘制置
取丙烯腈标准储备溶液逐级配制成标准溶液系列,溶剂为超纯水。每个标准浓度测定三次,取平均值,以平均峰面积与相应浓度做线性回归,得到的标准曲线见表3,浓度为10.0μg/L标液的色谱图见图1。
表3 丙烯腈的标准曲线
图1 丙烯腈的色谱图及校准曲线
3.2.6 检出限的计算
以最低浓度样品作为试样,重复测定7次,根据技术导则[15]中推荐方法计算方法的检出限。具体结果详见表4。
表4 丙烯腈的检出限实验
3.2.7 精密性和准确性
取本市某河水进行丙烯腈组分检测,结果未检出,对其进行加标回收实验,移取标准使用液1000 μg/L 配制成浓度约为5.00 μg/L,50.0 μg/L,100 μg/L的3组样品,分别测定7次,用超纯水做实验空白,具体计算结果见表5。实验结果显示相对标准偏差在4.7%~10.0%之间,加标回收率在 78.4%~111%之间。
表5 丙烯腈精密度和准确度实验
本文利用吹扫捕集前处理,BR-Swax柱(30 m×0.25 mm×0.25 um),气相色谱FID检测器测定清洁水中的丙烯腈,最佳吹扫温度45 ℃,最佳解析温度200 ℃。本方法简便快捷,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能满足环境标准[16]和生活饮用水标准[17]的要求,且不需要有机试剂,减少了对实验人员健康的损害及环境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