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冰杏
碎片化研究最早出现在上世纪80年代的后现代主义研究文献中,进入新世纪后,我国以黄升民为代表的学者把碎片化引入到传播学研究中,其概念界定为: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导致消费者细分、媒介小众化。互联网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格局,而且引发一个广泛的碎片化传播场景,让碎片化不可避免地闯入我们的视线。在传播学领域中,“碎片化”不仅是当代社会传播语境的基本特征,还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之一。
时间短。新媒体的兴起使得大众传播的结构分散、支离破碎。巨大的专业媒体和自媒体一直在生产大量的信息。受众的时间被碎片化的信息分割成碎片,人们的注意力高度分散,在各个媒体的停留时间越来越短。消费者的注意力被争夺,人们很容易就在各种媒介中跳转。有时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玩手机,有时候查阅资料又被跳出的新闻吸引过去,这种不稳定性越来越强。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和受众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相辅相成,而短视频的兴起恰恰迎合了这种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以其短小精悍的传播特点满足了受众的需求,尤其是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的结合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成为受众在互联网上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各大媒体也在纷纷争夺短视频的市场。
形式冲击力强。短视频虽然体量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在几十秒甚至几秒的时间里在过剩的信息洪流中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就要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标题上要能够吸引眼球,内容上要独特,让观众在短时间内接收到新闻作品的关键和闪光点。但是并非所有的题材都适合在短时间内展现,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新闻就需要把握好细节部分的描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震撼人心的色彩表现力、细微的细节描写等都是形式上是否具有冲击力的表现。因此在报道实践中,要根据具体的新闻事件选择合适的媒介形式,而不能一味地迎合流行的短视频题材。
去中心化。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使得发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在传播过程中变得模糊。每个人都是传播者和受传者。在这种近乎平等的传播关系中,中心被弱化,传播主体不仅是专业的媒体组织,而且是网络上的任何个人。传播主体的解构和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培养了网民的去中心化思维,极大地削弱了所谓官方媒体和专业媒体的权威性。他们不能再简单地依靠权威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而更多地依靠信息本身的质量。这种分权还体现在人们对权威信息的态度上有一种怀疑的态度。
亲民性。在电视媒体时代,《新闻联播》作为“宣传党和政府声音”的新闻节目具有绝对的权威性。为了体现报道题材的宏大、引起观众的重视,节目通常采用较为规范但生硬的语言。然而,网络传播的快速发展使得主流媒体的权威性被大大削弱,受众拥有了更大的信息选择权,要想抢夺受众的注意力就不能再延续以往教条式的话语方式,而要适应网络传播的碎片化和互动性特点。
灵活性。短视频新闻突破以往传统的“文字+图片”的编辑模式,将文字、图片、声音、画面这四种表现形式充分应用,丰富了新闻报道的形式和内容。加之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社交平台与媒体的结合,使得短视频社交媒体异军突起,受到广泛受众的欢迎,其语言生动活泼,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也拓展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空间。
短视频的模式使得新闻报道在节目的视听方面也变得更加丰富,例如《主播说联播》视频中下方的显眼字体和上方直观的话中话,并且通过字体和颜色的不断变化起到强调的作用。
权威性。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一方面使传统媒体的权威性降低了,但并不是完全消失了。由于传播者的门槛降低,因此碎片化的信息也变得鱼龙混杂,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反而愈发的显著。这不仅体现在采访渠道的来源上,也体现在记者的职业素养上。央视的新闻评论员制度使各类新闻专业化、深度化,包括白岩松、董倩、陆健以及杨钰、张肇中、宋晓军等众多特约评论员和专家。他们在政治事件、新闻事件和各专业领域的权威评论和预测,形成了独家演讲,为公众所接受和喜爱。深度的力量和专业的权威使舆论高度可靠,凸显主流媒体的主导力量。
专业性。主流媒体不仅拥有专业技术、设施和资源的硬实力,还拥有专业人才、团队和经验的软实力。“软硬兼备”的专业水准是节目质量的保证,也是主流媒体的独特优势。作为《新闻联播》衍生的短视频栏目,《主播说联播》拥有一支顶尖的制作团队,节目主播主要由康辉、李梓萌、刚强、欧阳夏丹、海霞、郭志坚六位组成。他们都受过专业培训,并且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对于不同题材和内容的新闻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去选择最妥当的表达方式。
《新闻联播》的主播在老百姓的心中向来严肃权威的形象,《主播说联播》虽然沿用了《新闻联播》中的主播,但在形象上不再“端着”,而是采用更加贴近性的话语,并且在节目形式上也通过“短视频+新闻评论”来增加可看性。既保证了新闻报道的深度,又保持了节目的娱乐性和亲民性。是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的成功典例。
报道深度有限。随着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形态占据了新闻报道的重要地位。整个大众传播语境的变化,导致消费者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人们更加倾向于选择短小浅显的内容来填补碎片化的时间,因此,市场上信息消费的主流也变得浅表化和泛娱乐化。
媒体信息供给过剩是网络媒体的一大特点,但并非多多益善。信息过剩的一大诟病就是信息的把关变得极弱,良莠不齐的信息不但会使得受众不能快速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也让受众对信息的要求变得复杂。群众不像原来一样接受统一的信息、按照统一的模式生活着,结果导致了多种多样的思想理念和消费方式,所以社会阶层也不再是简单的分层,而是肢解成众多的“碎片”。在技术的支持下,人人都能够更加便捷地订阅自己喜欢的服务与内容。消费者开始更加追求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要想提高大众传播的效果,就需要根据人们的需求而推出更加碎片化和垂直化的内容。
报道题材局限。短视频的形式虽然对于简讯类的新闻更加适合,但是却不适用于一些故事性较强或是题材宏大的内容。短视频新闻报道需要迎合大众的普遍品味,这就意味着要减少以往时政新闻中的宏观及国家政务的内容,转而集中于贴近百姓生活的新闻。因此,相对于传统时政新闻来说,碎片化语境下的时政新闻报道题材会有所局限。
作为一种新的新闻生产方式,短视频新闻生产要注重细节叙事的构建,以此来突破报道的局限性。新闻报道不必局限于贴近百姓生活的主题,那些代表时代的重大人物和事件同样可以用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有限的篇幅中展现更深刻的内容,深入“短”出,如何在简短的时间里拍出新的创作视角,这是解决短视频报道题材局限的关键一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传播信息的碎片化已成为主流,传统媒体要想适应新的传播环境就必须做出调整,尤其是新闻媒体。作为国内最具权威的新闻节目《新闻联播》更需要转型,它不再是简单的依靠报纸、广播、电视单一的媒介就能够满足受众的需求。《主播说联播》是传统电视新闻媒体向互联网传播的成功案例,它源于《新闻联播》但在节目内容上能够按照受众的需求和喜好做出调整。在中国大众传播的碎片化语境之下,《主播说联播》在选题方面,更多的选择话题度较高的、容易引发群众讨论的话题;在节目时长方面,一般控制在一到两分钟;在发布平台方面,多投放于当下传播效果佳的社交平台,例如抖音、微博等。
毋庸置疑,《主播说联播》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同时作为业界顶流,央视也为其他传统媒体做出了好的榜样。主流媒体合理利用流行的短视频形式来抢夺话语权、积极设置媒介议程,主动引导舆论。未来主流媒体也一定能够进一步向全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我们要讲中国故事,用适当的方式传播中国声音,在国际网络上有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