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一夫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北京 100089)
立体声的到来使得音响的效果概念深入欣赏者的脑海中,除了备受好评的RCA 的Living Stereo 外,另外一个受到大家好评的就是MERCURY 的“Living Presence”了。其实起初MERCURY 这家公司不是以古典音乐作为其发展的主要方向,直到著名录音师Robert Fine 加盟该公司后,MERCURY 才开始往古典音乐的方向发展。对于Robert Fine 这个人来说,他主张录音要有良好的环境,良好的厅堂。他不提倡使用过多的话筒,他主张以最为自然、最为真实的声音做为其录音的理念。在之后的合作中,Robert Fine 与芝加哥交响曲团合作了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家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这个作品受到业内人士以及专家们的一致认可,自此这个作品在MERCURY 公司大受欢迎。Robert Fine 所提倡的自然、真实的理念也被该公司用来作为其古典音乐的唱片名称——“Living Presence”。
MERCURY 公司的唱片在音质上提倡大动态、真实的现场感、声场开阔、声部平衡、清晰的层次、良好的乐器质感,我们可以从其录音的方式来进行分析。MERCURY 公司同样是使用AB 拾音制式,即以两支话筒作为主话筒。同时,也会在两支话筒中间加一支“中置话筒”,但是这三支话筒全部是全指向性的电子管话筒——德津风根201,但是与其他公司不同的是,该公司对于话筒的摆放位置与乐队距离较近,但两只话筒之间的距离较远,可达3-5m 左右,这样可以捕捉到更为宽广的乐队声场,所拾取的声音也十分的饱满。这主要是受到当时人们有关音乐音响的美学观念的影响,同时由于当时音乐厅建筑的面积普遍较小,因此响度相对较大,这样也慢慢地使人们对于响度较大且距离乐队较近的音响逐渐习惯。就目前来说,我们录音时放置话筒的位置要选择在厅堂的混响半径的位置,以取得良好的声音效果。但是当时的人们却认为厅堂前排中间的位置是声音音质最好的位置,所以在录音当中很多录音师也会选择此位置作为放置话筒的参考位置。但是这个位置的声音需要不断地调整与聆听才能得到比较好的音质,可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同时为了录制动态更为宽广的声音,Mercury 公司将作品录制到当时35mm 影片底片上,以求得更宽广的动态效果。直到今天当人们谈论起MERCURY Living Presence 系列唱片时,还会对其完美的音质大加称赞。
Denon 是一个既生产音响器材同时又拥有自己的唱片公司的企业。与传统的DG、DECCA、PHILIPS、EMI、TELARC 相比,Denon 为了能与这些老牌的公司进行抗衡,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例如,在曲目的选择与编排上要尽量与传统大公司有所区别,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通过采用先进的录音技术手段来提高唱片的质量。同时,该公司为了提高录音作品的质量把录音的场地甚至录音室都选在了欧洲,而演出乐团也是从欧洲挑选的。Denon 唱片公司在拾音方式上推崇“单点式”拾音,对于弦乐的录音,Denon 基本上都是采用此方法。通过实验后录音师会选择使用一对AB话筒来进行拾音,因为Denon 公司的工程师们认为,通过这种方式拾取的声音与人耳自然听到的声音最为接近,同时可以把音乐厅的空间自然感拾取得十分真实。如果使用多只话筒进行拾音,那么在声音制作的后期就需要借助人工的混响去模拟厅堂的声场以及空间感,这样可能会造成乐队整体的融合度下降,声场不自然,没有通过“单点拾音”的效果自然。
Denon 唱片在录音过程中大多是使用了AB 拾音制式,通过使用两支全指向性的DPA-4006 话筒得以完成。对于这种拾音制式来说,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可以较好地完成录音的。但是在有些情况下,如遇到对较大规模的乐队的作品进行录音时,却不能十分完美地保证录音的声音平衡性以及各个声部的清晰度,在这个问题出现后,Denon 的工程师研发了一种“线性时间延时混音技术”,这种技术仍然是以两支DPA-4006 作为主话筒进行拾音,不同的是在有些需要加强的声部使用一支DPA-4011 话筒进行辅助拾音,同时通过使用处理器计算出每只话筒与主话筒之间的延时,同时调整好他们之间的相位关系。这种办法在保持了“单点拾音”的优点以外,还通过辅助话筒的设置克服它的不足,从而得到了自然、丰满的音响。这种方式在英巴尔指挥的《马勒交响曲》录音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这种方法在当今录制浪漫主义时期交响曲中也被广泛的使用。因为在声场不是十分完美的情况下,添加点话筒可以保证录音作品音响的平衡性。
作为一名录音师我们首先要对录制的作品有一个音响的概念,在音乐录音中,古典音乐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活跃在各国的舞台上,但是在中国,我们没有经历过欧洲几百年以来的深厚的西方古典音乐文化,也没有发达国家那样成熟的演出市场,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对这种作品的音响风格有一个明确的概念,明确各大唱片公司的录音风格是什么,什么样的录音才能算是优秀的录音。
这个问题是业内人士一直关注并研究的问题。在录音技术不是非常发达的年代,人们追求的是能够尽可能地将所录音的声音录制得清晰。这涉及录音设备的频响、失真、信噪比等方面的问题。当这些问题得以解决后,声音的方位感、立体感开始成为人们所追求的目标,这种追求促使了立体声技术的发展。
TELARC 出版的管弦乐作品音质自然、流畅,其中包括马泽尔指挥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图画展览会》《瓦格纳—无词指环》《1812 序曲》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对于声音品质追求的提高,TELARC 对其作品中低频聚焦的不足以及整个乐队透明感的缺陷进行了完善。通过录音设备的更新,使其录音作品的音色更加通透、顺畅,质感得以加强,低频控制力和聚焦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作为TELARC 公司录音师的杰克莱纳先生,提出了录制古典音乐的音响理念以及录音方法,他说:“通常我们是追求一种自然而平衡的音响效果,我们所刻意营造的就是尽可能地接近现场演奏的声场环境。为此,我们在录音时基本上不会使用均衡器去破坏声源的自然音色,当然也不用数字混响器去产生‘不自然’的厅堂混响声。TELARC 唱片大部分的录音是借鉴了Mercury的Living Presence 时代的拾音方法,采用三支话筒组成的小AB 拾音制式,选择室内声学优秀的录音场地进行一次合成式的录音。”(陈小斌)这种方法通过最为简单的手段而拾取到最为自然的声场,同时可以避免由于多只话筒造成的相位干扰的问题。TELARC 的作品无论是早期还是最近的,对于厅堂的混响他们都会在厅堂的后方或侧面放置专门的混响话筒,该话筒所拾取的自然混响信号与AB 主话筒拾取的信号混合得到了自然并且具有现场包围感的效果,也是TELARC 的声音特点。对于话筒的选择TELARC 大多选用Schoeps 系列、Sennheiser 等品牌。
通过以上几家唱片公司的梳理我们不难看出:就记录设备来说,现代的记录设备在信噪比方面相较于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但是在失真度以及频响方面的改进却不怎么明显。所以就这方面来说,主要的还是在动态范围方面的提高。但从拾音制式的角度来看,差别还是十分明显的,这也是在音质上造成现代录音与早期录音差别的原因所在。在早期录音的过程中,如MERCURY 公司大多都是使用两三支话筒构成的AB 拾音制式,并且十分注重厅堂的声学环境,不会人为地加入人工混响等。然而在现代的录音过程中,由于大型调音台以及周边设备(压缩器、限制器、混响器、延时器等)的出现,人们开始习惯于使用各种设备,在拾音的过程中,包括浪漫主义时期音乐在内,很多录音师都喜欢使用多只话筒进行拾音,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后期制作的过程对所拾取的声音信号进行加工处理,从音色、空间感到整体声部的平衡方面我们都可以通过人工的方法进行调整。但是这种方法却带来了诸如声音整体的空间感以及声部之间的融合感掺杂了很多的人工痕迹,缺少了早期录音作品当中的自然与真实。所以TELARC等一些唱片公司在古典音乐的录制过程中仍采用只使用AB 制式来拾音的方式以还原出自然的空间感及真实的音色。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声场的选择问题。作为国际上一流的乐团,柏林爱乐乐团在DG 公司录制的录音作品却很少有堪称完美的作品,除去录音技术手段的问题外,另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演出场地的选择问题。一个良好的厅堂要具有合适的延时、早期反射声以及适中的混响时间,并需要具有良好的声音扩散性。由于早期反射声具有方向性,可以帮助听众来感受舞台的特征;对于混响声来说,由于其是没有规则地反射,要使听众感到它是来自各个方向,这样会有良好的包围感。同时应使各个频率点上都有较为均匀的混响时间,这样可避免声染色问题的出现,除以上提出的厅堂方面的问题以外,再配以合适的录音技术手段才能造就一个出色的录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