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 100000)
戏剧兼具文学和舞台的特点,以观众为服务的主要对象。俄罗斯戏剧艺术更倾向于表达现实生活人物的“内心活动”,侧重于塑造人物性格、精神、心理等,力求从本质上深刻揭示瞬时的通俗生活。在演出中,观看者并不一定会注意到色调、灯光的变换推动了戏剧整体气氛的变化,在观剧过程中已经浸入到光影变化之中,捕捉色彩的艺术表现力,从而能迅速、直接地唤起内心情感。经过情节、内容、舞美多方面的描述与分析,勾勒出俄罗斯当代戏剧的轮廓,创作出感性、直接和朴素的戏剧艺术作品。创作者的意识在改变,传统戏剧的演出中注入了当代戏剧工作者的思考,在精神层面解构世界,探索新形式,并体现在每一个演员的训练中。
在剧院里,最重要的抽象概念是自己的主观看法和对戏剧的感情。戏剧创作中对话是一场战争,讨论的,心里想的,表达出来的,感受到的,都是不一样的。戏剧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角色的多面性。演出要有证据和依靠,关注表演本身会发现每场演出都有很明显的独特性。图米纳斯的《假面舞会》中,人们肆意地开着玩笑、随意地诽谤他人,藏匿于面具之下,傻瓜与讥讽者、伪君子与小丑毫无羞耻感地并行存在。当面具摘下时,你会发现自己因为同情而情绪低落。组块的场景,被疾风卷入风雪漩涡,无休止的奔跑场面,在一个吸引人而又奸诈的娱乐景片里,最后雪球滚成超大雪球填满演出画面,未经细致筹划的阴谋终将砸向受害者和脾气坏的人。俄罗斯戏剧以演员为主,有趣的创意概念比形式重要,舞台上的表达方式让观众知道所表达的情感。
导演应该是一位心理学家,遵循感觉,选择自己支持的角度,将剧本表达方式与创作想象融为一体,体验角色的感情,组成行动谱系,丰富行动环节。图米纳斯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油画场景建立了音乐情感,打破节奏与熊共舞,新形式穿插着生与死的交替、人性中不可磨灭的爱与向往。就像是狂风暴雪后一层薄雪落在了心头,化了仍有指尖触碰的温度。结合明朗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来处理复杂的道德问题及唤醒观众的感受尝试。
通过戏剧反射俄罗斯社会生活、文化意识的变化,可见艺术思维、艺术化地思考生活支撑着俄罗斯当代戏剧的创作。俄罗斯当代戏剧以屏幕投影创造了多元化舞台效果,融入了漫画质感、电影音频等生活化视听元素,钟表、雪景、分层舞台、幕布、工厂车轨等不同布景交互融合,作为戏剧描写对象表现虚拟现实。运用独特的视听角度表现俄罗斯人的生活风貌,在舞台创作中不断探索新的艺术语言风格,为整体视觉画面结构赋予了更深刻的戏剧性,通过人类精神世界的本质来表达导演的主题含义,在作品中诠释着矛盾的尖锐对立,从视像中提取本质性的艺术语言。莫斯科轻歌剧院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根据托尔斯泰的作品创作的,舞台分为三层,九个移动屏幕,数吨重的金属结构和数百个照明单元结合在一起,充满了19 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贵族闪光和奢华的氛围。以钟表为开场幕布,漫天雪花呈现出不同的雪景,丝绸长裙,俄式建筑,厚重的服装,以及工厂列车和幻影纱幕,表达了爱与背叛、激情与责任、希望与绝望。莫斯科艺术剧院话剧《大师和玛格丽特》展现了地铁站的场景,将俄罗斯大众的日常生活搬上舞台,且将展览常用的影像视觉装置搬上舞台,舞台上两块大屏幕一块小屏幕,依次摆放,交替出现影像视频,真实场景在两块大屏幕与舞台场景中同步呈现,两块屏幕播放背景影像,制造全景效果,分别播放之前、之后的影像与舞台人物相呼应,勾勒时间空间线条,演示掉入地下之后的另一个时空,演员在演出时拿摄像机拍摄的自拍视角通过两块屏幕展示给观众,作为演出片段的一部分。地铁门有两种设计,低音炮的声音控制,幕布抖动的运用,远景近景通过影像产生蒙太奇般的视听感受。演员运用艺术行为创造的艺术活动使观众获得最为真实的体验与感受。
为了展示人类生活所有的奇特之处,人们发明了木偶戏。在莫斯科,有很多木偶剧院,大的、小的、家庭的、移动的甚至是旅行的,与奥布拉兹佐夫中央木偶剧院相同的是,莫斯科木偶剧院也同样拥有自己的木偶装置、展示长廊,开场前工作人员会根据售票情况将有需要的观众调至前排座位,由木偶师负责外套箱包存放,来吸引观众对即将上演的木偶剧产生兴趣。
奥布拉兹佐夫中央木偶剧院大门处拥有时钟造型的木偶装置,街边外墙张贴了俄罗斯风格的木偶剧海报,内部有两个木偶剧场,剧场座位可上下调整高度,便于“大朋友”、“小朋友”可以无阻挡地观看舞台上的木偶演出。这个剧院里的几个演出节目:其一,木偶剧《费加罗的婚礼》,每个人物都有代表自己角色的人偶,幽默诙谐,大小不一,动作充满了游戏性质,讽刺和恶作剧意味浓厚。将婚礼的琐事变成了令人头疼的旋风、微妙的境遇。他们的感情和苦痛相结合,急速、活跃而热烈,仿佛宣告婚礼仪式已经完成,喜宴正式开始。其二,木偶剧《老先生》,老先生有一个精心雕刻的脸部,代表着一种传奇的祖先之美。演员必须通过玩偶、物体、对手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绪和情感。演员成为玩偶的伴侣,要归功于玩偶的身体。玩偶的身体与灵魂有一对一的关系。木偶所有的肢体都是裸露的,木偶和演员的互动通过黑色幕布实现,灯光选择性地投于木偶脸部,可以实现电影式的特写。戏剧艺术是关于观众、演员和角色的艺术,浪漫主义处理使人们认识到世界的不完美,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人性缺点。其三,木偶剧《格列夫游记》,为了展示不同比例和角度的木偶,制作了50 多个玩偶,主人公先后掉进了小人国、巨人之地。有大腿、手臂、头部的自动玩偶,也有借助技术设备,通过传送带给格列夫巨大的头喂食的壮观场景,配合紧身衣操控服,使用投影布景产生大小玩偶的对比,用布模拟海浪,加入手偶魔术,丰富演出各个环节。
演员通过身体和语言向观众传达角色的精神世界,从出生那天起,演员就不断从其成长过程中的文化和社会环境中吸取营养,其影响着思想和心理建构的同时也影响着个性化的眼神、手势、坐卧、行走等动作表情的形成。演员需要关注每个人,大脑中有不一样的人物和说话方式,保持清醒,平衡头脑,支配身体,做身体的主人。演员训练时边移动边做动作,由简单变复杂,将动作串联。动作和语言在不同场景中的结合方式不同。专注是演员最基础的能力,行动意味着身体做的每一个动作都是内心想表达的动作,行动是时间事件而不是言语。将肢体放松,模仿木偶的练习,可以使演员注意力集中;围成圆圈,按照不同节奏进行练习,不一定要用眼睛感知,可以培养默契,相信彼此;按顺序记住每一位对手的名字,通过互相认识并联系其他人关注对手的反应并思考,团队意识是不可或缺的;方形模特步练习,所有人围成一个方形,互相向对面的人行走并换位置,不许触碰他人,逐渐变为闭眼行走,从简单到复杂,空间节奏、注意力、各类感官同样重要。演员训练不是看见而是看到,不是听见而是听到,对于演员来说眼睛是尤为重要的,用肢体表达感情,依靠身体表现行动,通过动作引导身体。从当代角度来看,戏剧需要艺术想象,由外貌表现人物,也可以运用服装体现内心情感,不被传统所束缚。注意力训练是演员最基础的训练。演员训练和生活一样,生活有所变化,戏剧有所变化,道理有所变化,培养体系等一切都在变化。
托尔斯泰《艺术论》中提到:“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辞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出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俄罗斯戏剧艺术强调自觉、感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引导观看者感受人物内心逻辑。通过戏剧思考现实生活是俄罗斯人民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观众有着良好的欣赏习惯,舞台上与舞台下有一种气场,相互呼应。通过深沉、凝重、苍凉、浑厚的艺术处理表现独特的艺术和审美内涵,去认识和探索,在舞台艺术创作中或真实或象征或隐喻地呈现戏剧情境和精神实质。将当代造型艺术转化为民族艺术语言,对俄罗斯的当代戏剧艺术进行挖掘、认识和理解,一方面有助于重新认识俄罗斯艺术和俄罗斯美育教育,全面正确地看待俄罗斯造型艺术的发展;另一方面有助于对俄罗斯艺术发展过程进行再认识,从而了解中国现代造型艺术所处的阶段及其发展状况。如何将戏剧语言转化成为一门民族艺术语言,让戏剧艺术具有民族特点,同其他民族相区别,形成中国戏剧艺术和俄罗斯戏剧艺术不同的面貌,是值得当下艺术家和艺术工作者长期思考的问题。建立民族艺术语言,以本民族文化和艺术语言去从事艺术创作,必然在文化形态和文化思维方面与俄罗斯存在差异,但也会存在相同之处,这些异同会产生文化输出力量和文化影响力。这种相融合后的艺术,不再处于一种模仿的地位,而是有俄罗斯现当代艺术中缺失的艺术人文观点,作为一种文化输出,从而产生影响其他国家文化的力量。中国戏剧艺术处于转型的重要阶段,也是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