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同期声在纪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2021-11-14 12:52张永清
声屏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现场感纪录片受众

□ 张永清

纪录片是以现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实事件和人物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的影视艺术。纪录片不仅在画面上讲究“真”,在声音上也讲究“真”,并且二者要同时真实。在影视拍摄现场,经常会见到举着长杆话筒的录音师,他们跟随着摄影师拍摄画面,实时录制下现场的人物声和环境声。这个过程录制的声音就是同期声,用于保证影视作品有拍摄现场最真实的声音。

同期声是纪录片获得现场感、真实性的重要方式,合理运用同期声,可以创作出更具魅力的纪录片。曾经创造国内纪录片最高收视的《话说长江》,1983年8月7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感动受众的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中的同期声,让大家全面直观地感受了国家的人文地理和自然风光。

同期声的概念和分类

同期声概念。同期声就是同期录音,也叫“有源音响”,是指影视作品伴随画面形象而存在的原始声音。与其他影视作品相比,同期声在纪录片创作中更强调现场感和真实性。与后期配音相比,同期声要自然、逼真,其记录的是现场的真实声音。这是纪录片创作中进行现场判断、选择和记录的一个重点。

同期声具有无限延续性,在空间营造上,会给受众带来更真实的空间感。当然,后期制作的过程中也会对同期声的效果进行修改、完善,剔除不必要的杂音,所以同期声也只是相对真实而已。

同期声分类。同期声具有现场感、真实性的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现场的声音情况,主要来自人与自然,包括人物的有声语言(人物声)、现场的人与物发出的声音(环境声)。前者在纪录片中是准确传达信息的重要渠道,后者是再现现场真实感不可或缺的因素。

同期声使受众在观其行的过程中还能同时闻其声,真正做到了犹如亲临现场、目睹事态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增强了影视艺术的感染力,从而凸现出独特的魅力。

由于纪录片创作周期往往比较长,周遭的环境随时会发生变化,一旦错过了同期声的录制,可能很难还原现场环境声,所以要重视纪录片创作过程中的同期声。

同期声的作用

同期声再现了时空的现场感。在纪录片创作中,画面能够真实的记录下人物的状态、情绪和环境,同期声能够充分捕捉拍摄现场的声音细节,客观地还原人物、事件的真实面貌,更有说服力。作为纪录片重要组成的同期声,正确合理的运用可以营造出浓厚的现场氛围,让受众充分感受到强烈的现场感。比如,走在乡村田间,可能听见鸟叫声,也可能听见狗叫声;走在城市路边,可能听见鸣笛声,也可能听见车辆来往穿梭声。

同期声增强了记录的生动性。同期声在展示人物的状态、情绪、性格等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纪录片中事件的当事人直接面对受众,直接陈述出感受、观点、经历等内容,不但可以见到人还可以闻其声,对事件的感受更加细腻、更加真实。比如,一只狗趴在主人身边,配合着此起彼伏的呼吸声,可以烘托出动物和人类之间温馨和谐的关系;寂静的山村,突然出现鸡叫声,可以唤起受众对乡村生活的记忆和发生主体的想象。

同期声保持了事件的客观性。任何影视作品都不可避免地带有创作者自身的主观意图,而过多表露主观意图常常会造成受众的逆反心理。灵活准确地运用与画面形象一致的同期声,可以最大程度地还原事实,让事件的当事人直接面向受众陈述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不仅具有无可争辩的客观性,还能激发受众的认同、参与意识。传播学研究表明,面对面的人际交流是最佳的传播形式。纪录片如实地向受众再现了人际交流的最佳方式,大大增强了事件的客观性,缩短与受众的距离,具有一种亲近感。比如,人物之间的谈话拉近了受众与纪录片本身的距离,尤其是人物亲口所说的内容更有说服力,对纪录片的叙事表达有很大帮助。

同期声在记录片创作中的运用

纪录片创作中巧妙使用同期声至关重要,不仅是信息量的增加,更是内容上的提高。既能够通过人物声,推动情节发展,优化表达方式,凸显起承转合作用;也可以通过环境声,彰显音像关系,弥补故事断点,展现作品主题,夯实纪录片艺术基础。

推动情节发展。人物声音的合理运用能在纪录片中承担起重要的叙事功能,进而通过运用人物有声语言,辅以相应画外音,推动情节发展。比如,由中央电视台与河南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纪录片《功夫少林》,详细、深入地记录了少林功夫在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发展状况。第五集《天下》中,以人物自述方式,由非洲裔黑人少林弟子释延麦讲述自己习武十年和传承武术的过程,生动地表现了少林文化的海外传播,进而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体现少林功夫人心怀天下、放眼世界的胸怀。

优化表达方式。人物声在纪录片中起到承接转折,或者开门见山的作用,还可以通过穿插的方式,优化“画外音+成组镜头”的组合,给予纪录片更多的表现方式。比如,由中央电视台联合深圳市委宣传部推出的纪录片《创新中国》,主要讲述了最新科技成就和创新精神,用鲜活的故事记录中国伟大的创新实践。第二集《能源》中,对托卡马克装置试验运行总负责人、中科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等人的采访,将能源领域的中国创新实践与科学家们身体力行的实践连接起来,实现承接上下文的逻辑联系,展示以东方智慧结合现代科技,创新精神推动能源变革,正在为中国为世界打造一个充满动力的未来。

彰显音像关系。环境声的巧妙应用,能够表现出音像同步的逻辑关系,使画面中的人物、环境、情节与其现场真实表现出的各种声音相融合,从而赋予纪录片更加鲜明的真实性特征。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航拍纪录片《航拍中国》,让受众在观看的同时重新发现中国地理图景,不仅看到当下祖国的秀美河山和建设成就,也能看到不远的将来科技进步为祖国发展续写出新篇章。其中,水流的声音、马啸的声音、飞机的声音等与空中拍摄的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镜头画面形成了声画同步关系,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热爱祖国的概念融入到神州大地的景色之中,使受众能够获得更为精美的画面和人文的态度。

弥补故事断点。纪录片创作中的镜头之间组接难免出现故事断点现象,进而影响纪录片的叙述和表现。创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现场环境声使同一个场景镜头成组剪辑,在流畅的环境声中自然展现。比如,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制作的《2020我们的脱贫故事》以扶贫作为线索,记录扶贫攻坚工作的艰辛过程,观察和感受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不懈努力和追求。第一集《从赵家洼到广惠园》中,穿插讲述特困户刘福有、曹六仁、王三女3户人家和赵家洼其他群众告别故土搬迁进城的脱贫故事,使用连贯的人物声和环境声,较好地弥补了叙事中的断点现象,提升了纪录片的表现力。观众看到了脱贫的全过程,感受了改变的不容易,体会到了精准扶贫的真正意义和价值,也体味了脱贫路上的酸甜苦辣。

展现作品主题。同期声使纪录片更为直观地展现纪录片的艺术主题,并在与画面交相辉映的过程中赋予更为直观、更具艺术气息的作品涵养。比如,由腾讯视频出品,稻来传媒、企鹅影视联合制作的美食探索纪录片《风味人间》,在展现中华美食基础上扩大拍摄范围,以食物为信使展现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在丰富了美食纪录片层次的同时,更实现了风味与人文、情感、历史的和谐统一。片中在讲述美食制作方法时,将人物讲述、环境声效、制作过程的声音融于一体,与纪录片关于地域、美食的画面相互照应的同时,较好地展现了美食与文化记忆的制作主题,大大增加了纪录片的艺术内涵,让受众感受到食物蕴含的质朴情感和生活哲学。

随着受众信息需求的增加和欣赏水平的提高,纪录片的纪实性与真实性会更加得到关注。纪录片不再是把事实机械地呈现出来,而要通过形式和手段彰显出作为本质的深刻内容。这其中,同期声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因为巧妙运用同期声可以增强纪录片的力度和深度。由湖南卫视、芒果TV、北京伯璟联合出品的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中国》,从儒道之学的艰难求索,到百家争鸣下的思想变革,从纷乱统一的历史洪流到盛世帝国的开放包容,通过人像展览式的戏剧结构,探寻中国民族复兴的力量之源。

总之,同期声应该出现在文字、画面、解说不易表达但又需要告诉受众的地方,只有巧妙地运用在选材、拍摄、剪辑过程中才能做到真实的记录。其魅力在于丰富画面表现力、再现时空真实感、增强作品感染力,有助于与受众的交流。在纪录片创作中,应熟练掌握同期声的运用技巧,充分发挥同期声的魅力,既要做到言之有物、语言活泼生动、结构严谨得当,又要尽可能简洁、提纲挈领,使纪录片更具有活力。

猜你喜欢
现场感纪录片受众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