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竖屏动画的审美体验与创作变革

2021-11-14 12:52吴雁辰
声屏世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竖屏动画创作

□ 吴雁辰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较2020年3月增长854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0.4%,较2020年3月提升5.9个百分点。我国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9.27亿,占网民整体的93.7%。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逐渐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同时也影响了用户对娱乐体验的要求。广大用户更倾向于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娱乐,竖屏视频就是为了满足这一类用户的需求而诞生的新型的视频形式。与竖屏结合起来的电影、综艺、电视剧、新闻、动画等产业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竖屏视频在传播性、互动性、娱乐性、便利性等方面的优势被迅速放大,迎合了大众对娱乐的审美消费需求,打破了传统的视频形式,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青睐。

竖屏动画是在传统动画的基础上由横屏变为竖屏的创作形式,是传统动画在新媒体领域拓展和创新的一种方式。作为竖屏视频的分支,竖屏动画既拥有动画作品特有的技术性、造型性、艺术性,又兼顾了竖屏视频新兴的传播方式与独特的创作模式,给成为“上班族”等在工作生活中比较忙碌的动画爱好者提供了更简捷的娱乐方式。早在2017年,日本Production I.G公司就提出了竖屏动画的概念,并研发了竖屏动画APP——Anime Beans(アニメビーンズ)。近两年,中国也开始寻求动画艺术与竖屏视频结合方式,在哔哩哔哩APP上播出的国产竖屏动画《19天》获得了3100万的播放量,在抖音平台也有动画爱好者自己制作简单的竖屏动画受到关注,还有一些作者会将热门的动画作品二次创作剪辑成简短的竖屏动画方便观众日常的观看。但国内竖屏动画相对于主流的横屏动画,还是一种不够“出圈”的表现形式。想要有更广阔的创作与传播的天地,就要牢牢抓住新媒体发展的机遇,创新创作思路,转变固定的传播模式。

竖屏动画的审美体验

相对于横屏动画复杂的关系和宏大的场景,竖屏动画更擅长表现纵深感的空间,更好的刻画人物性格、情绪、关系、动作等细节,增强视觉冲击力,调动观众的情绪。同时竖屏更简单的单手操作方式与便捷的线上即时互动,潜移默化的转变了观众的观看与交流方式。竖屏动画在丰富了动画表现形式的同时,也影响着观众的观看行为,重新建构了独立于横屏动画之外的新的审美体验。

沉浸式审美体验。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里在1795年提出了“沉浸”一词,“使用者进入一种共同的经验模式,在其中使用者好像被吸引进去,意识集中在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内,不相关的知觉和想法都被过滤掉,只对具体目标和明确的回馈有反应”。观众沉浸状态的形成是由创作者通过“媒介”的构建引导观众意识对内容产生的认同感与参与感,打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壁垒。竖屏动画在创作沉浸感上有着天然的媒介条件,将观众的“被动沉浸”转化为“主动沉浸”。

一方面竖屏限制了观众的视野,画面中呈现的信息变少,信息冲击力变强,增加对观众意识的包裹和束缚,短时间内让观众产生与剧情的共鸣感。这种视野限制了观众的旁观感,让观众可以摆脱上帝视角,跟随剧情提高沉浸式参与感。这在悬疑类的竖屏动画中运用极为广泛,限制带来的紧张感与偷窥感赋予了这类作品极具戏剧张力的独特魅力,而这种短时间内产生震惊的生理快感体验恰恰体现了当代视觉艺术的审美特点。另一方面人像在竖屏中会被放大,中近景镜头出现比例增加,放大人物情绪和画面细节,将在横屏中不易发现的重要信息,更直观的表现出来,吸引观众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理。

互动与交流感审美体验。全媒体时代助推传统媒体的交流方式进行转变和革新,受众参与视频互动,实现即时互动、适时交流和精准反馈,给受众带来独特的交互审美体验。竖屏动画以智能手机作为主要的传播渠道,在兼具特别的观赏性的同时,可以实现不同时空即时的线上社交。观众通过简单的单手操作就能完成评论、点赞、转发的行为,在短时间内完成一次人与人关系的链接。这是传统动画所不具备的互动与交流,观众既是观看者又是传播者和评论者,从传统动画的审美体验中丰富了新的审美特征。

其中竖屏动画多以悬疑、搞笑、科普等题材或是动画的二次创作,情节夸张、曲折、高潮迭起,富有一定的戏剧性,趣味与互动相辅相成。例如,在抖音、快手上广为流传的由聚猿创团队创作的竖屏搞笑医疗动画,就让观众在嘲笑大叔身娇体弱的同时,交流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互动,让受众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实现互动。这极大地满足了观众的心理和互动审美体验需求。强度、快节奏的叙事特征。相比于横屏动画传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的线形叙事方法,竖屏动画采用了碎片化的单元式叙事方法,每集都至少包含一个小高潮,在保证故事完整性的情况下,满足观众对剧情节奏的需求。其次,竖屏动画舍弃了宏大的全景场面和复杂的人物关系,每一单元的剧情聚焦在单个人物或两三个人物上,场景设置在单一的场景中,着重表现人物面部的表情和动作特征。例如,在抖音受到广泛关注的竖屏动画《恶魔的爱》中,在简单的场景里讲述两到三个人物或甜蜜、或感人、或搞笑的故事,突出表现主人公之间友爱的互动。这种竖屏动画叙事规则类似于西方戏剧理论“三一律”(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但并不完全相同,竖屏动画的时间和场景的变换更加自由,强调从小出发,突出个人的观念和意识,通过快节奏的反转、悬念等方式,保证故事的完整性,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满足个体在快节奏生活中不断对孤独和陪伴的情感诉求。

竖屏动画的创作变革

视听变革。竖屏和横屏长宽比例的变化使竖屏动画的镜头规则不同于横屏动画,依据竖屏动画的特点长宽比例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于竖屏视角变窄的原因,镜头的摇移让摄像机的存在产生更明显的运动感,用来模拟人物的内心状态,遵循竖屏动画以人物为中心的特征,弱化以叙事为中心的镜头原则,使用中近景和特写镜头完成整个故事。其中中近景镜头将观众的视觉焦点聚集在画面的中心,关注直接的、细节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包围感、束缚感和参与感,营造沉浸式的观看氛围。

竖屏动画相比于横屏动画,在全景视角下对表现人物的运动有一定的缺陷。横屏动画在表现运动时一般采用镜头固定全景的人物运动方式,而竖屏动画则为了弥补画幅的宽度不足,固定人物原地运动,通过向反方向移动背景来达到画面运动的目的,再使用特写镜头穿插在运动中表现运动的速度、人物状态等内容。如由抖音作者杰克大魔王创作的《漫画家与动漫人物的日常》就运用了大量的移动背景完成运动的镜头。但竖屏动画并没有完全摆脱横屏动画的影响,在一些竖屏动画里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横屏动画的画面构成,例如在《一个人生活的小学生》中就使用了横屏动画的构图方法,但它巧妙地运用了分屏,既保留了横屏动画的特征又兼具了竖屏动画的便捷性。总体而言,竖屏动画的视听规则既是一个独立的法则,但又离不开原有规则对它的限制。

叙事逻辑变革。竖屏视频的视听语言和审美特征,使其更适合快节奏、高密度的叙事风格以及聚焦个体的“小叙事”。首先,竖屏动画主要是5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表现出碎片化、高

结语

智能手机和无线移动网络的应用影响了观众审美体验和观看行为,给视频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小成本、快节奏、碎片化的竖屏动画在日常生活中也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但是竖屏动画在国内还没有出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爆款,大多都是对原有动漫精彩部分的二次创作,但它还有很多新的潜力等待被挖掘,创作者需要积极看待观众与市场的评价与反馈,总结创作规律,创新叙事结构,为竖屏动画的发展带来新气象。

猜你喜欢
竖屏动画创作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发展史
我的动画梦
浅析竖屏影像的历史、现状及未来
竖屏时代,如何以竖视频的形式讲好新闻故事
竖屏剧将是视频网站争夺的新领地
《一墙之隔》创作谈
我是动画迷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