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故事与节奏:财经类微纪录片的三重生产逻辑

2021-11-14 12:01罗凯华
声屏世界 2021年14期
关键词:财经类纪录片受众

□ 罗凯华

随着网络媒介的发展,信息环境呈现出“微传播”“内容碎片化”的特征,纪录片的发展在策略、结构、时长及传播平台上,都在积极适应着受众对于文化的需求变化。财经类微纪录片承担着传统财经类纪录片记录经济事件的重要载体,传播金融知识,进行经济市场交易、生产观念的交换等作用与功能,以多种叙事策略、结构模式、创作手法和表现风格的生产创新,探寻个人经历和社会结构之间如政治、文化、经济、民生等公共领域的联系。创作者致力于透过微观材料去记录和反映宏观的经济史,传承着记录典型的社会经济事件及其过程,深刻关注现存社会问题并推动社会进步等。这也推动着财经题材的微纪录片成为微纪录片创作中的优秀代表,为其他题材的微纪录片的创作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因此,本文的研究意义对财经类微纪录片的生产逻辑,即从理念、内容以及结构三个方面进行总结。

生产理念:立足全球意识的视角,展现公共立场的关怀

在新媒体生产环境和市场需求的多重影响下,纪录片的创作理念也经历了适应、流变、更新的过程。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政治性、宣传性、程式化和标准化的视觉生产特征,微纪录片出现以来,这些内含政治性因素的内容创作意识逐渐被淡化。微纪录片的创作在传统纪录片意识基础上融入娱乐、反转等新奇性特质,甚至在内含政治宣传意味的微纪录片创作中,也注重加入了人暖情柔与社会关怀,以更为年轻人所能够接受的形式或者语言去重塑意识形态。尤其是当“全球化意识”成为一种世界性潮流之后,微纪录片的创作者也开始在生产过程中进行纵向对比,将“全球化意识”视为微纪录片创作的重要理念。

以财经类微纪录片为例,经济全球化既为我国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同时也为其内容生产提供了国际化视野、全球化交流等软文化的意识和规范。这些因素也促成了财经类微纪录片在创作过程中会出现更多基于彰显全球意识,坚守公共立场的创作理念。例如,B站纪录片频道中的《美国电力系统的中文世界》将视角落在了在电力特高压领域中,关注中国电力标准是如何成为美国通用的技术标准和操作准则。该纪录片通过对内蒙古锡林郭勒地区的电力发展梳理与中国国家电网“电力援助巴西基建”的事例进行比较叙事,从电量数据、传输里程、全球技术组装等可视化数据呈现以力证“中国电力标准是经济工业全球化下的新进产物与标准”等观点,从而逐渐展现中国实现“大国崛起”后,在经济全球化下中的突出贡献。该片创作团队在全球传播语境下,建立了一套具有全球意识立场的拍摄视角,关注发展中国家在向上探望、向下普惠中的关怀意识,在不同领域中的经济贡献。

内容创作:选题生活化 故事化细节引发联想

在新媒体“微”传播语境和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下,受众对于内容的选择与偏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这也推动着微纪录片的题材选择,内容表达呈现出更为丰富、广泛、多元的趋势。在碎片化传播环境下,观众对于财经类微纪录片的内容叙事也产生了更为丰富的期待。其中,相较于传统纪录片的话题宏大、内容严肃、表达专业化等特征,“选题生活化、内容通俗化、故事化表达”等则成为微纪录片创作选题的重要参考指标。基于此,创作者会依照不同人群的喜好和审美趣味,着眼于不同的主题、事件的财经类微纪录片,将选题更为生活化,将创作视角更广泛地聚焦于生活理财类、经济政治事件类、市场奇闻轶事类财经事件等。如2021年初,B站平台的纪录片频道创作者将视角投向了“90后年轻新基民”的金融投资题材,并以小见大从基金饭圈的现象切入,逐步上升为关注“经济Z世代选择”的社会心理,抑或是创作者关注新能源汽车、咖啡、白酒快消品、新茶饮赛道、无人机与城市发展等休闲经济娱乐相切近,生活接触较为密切的生活财经类题材。

此外,由于财经题材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领域,它相对于其他题材存在着较强的逻辑性。如何使得财经话题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受众在观看后理解其中的门道和故事线,财经题材的内在叙事逻辑也推动着创作者们对于事件叙述方式的探索与创新。其中,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是创作者的主要选择,也是最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和理解的。当下,故事化的叙事结构已成为财经微纪录片叙事方式中的重要趋势。财经类微纪录片中“故事化”的叙事方法主要表现为,在记录的财经事件中人物或家庭往往是内容主题,如何对内容情节做到故事化叙事是重要的考量标准。创作者通常会在叙事结构中引入悬念,再通过细节放大,配乐和背景导入,引发观看者的好奇心理,探究观看者对社会事件的关注与结果、原因等角度的思考。在财经类微纪录片作品中,不同时期的社会对财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的语境是存在差异的,经济学者、政府管理专家通过学术术语来阐释财经专业调查,而受众对于这些经济事件的理解则需要通过生活化的细节进行表现。受众从中发现隐藏与呈现出影像创作者、叙述者所持的态度、思想和行为价值,从而达到理解作品的目的,例如在财经类纪录片中“情景再现”。微纪录片《比特币与特斯拉:韭菜的收割》中,通过对比特币运用和欧元设置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横向对比,设置3D动画、剧情搬演等方式,模拟计算交流电、制造银行交易舞台剧、货币抢劫现实画面和想象的数据丢失等突发事件使受众身临其境,还原事件发生的真实感,了解客观情况,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背后真相。综上所述,通过影像叙事结构的设置、细节刻画放大、强调情绪唤醒、关联生活化、缘由追问以及真相再现等都是创作者用来阐释作品故事性的重要方法,利于增强经济事件本身的真实性和时效性,给受众以信任感和说服力。

叙事结构:故事化叙事营造节奏感 视听元素增添艺术内涵

微纪录片脱胎于传统纪录片,它除了强调“微”传播特征之外,艺术结构更多是基于原有模式和规则上相应地变化,大致可分为视觉结构和听觉结构。由于纪录片的核心点一直以真实为主,在过去一切虚构手法和戏剧化冲突都被创作者否决,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受众媒介素养不断提升,对于影视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一直观的影像呈现已经很难再满足受众的需求。加之外国优秀的纪录片早已开始采用故事化的叙事手法,这也给我国纪录片创作变革提供了经验:故事化策略,对情节再剪辑加工。通过对原有的新闻事件进行“裁剪式”生产,抛弃事件中冗长沉闷的情节,对原有的故事进行再创造,以制造此起彼伏、情绪涨落的故事内容,提高了受众的观看快感。此外,视听语言的编排也是微纪录片再生产中的特征之一,是创作者通过对影像、声音、剪辑等方面内容的设计,刺激、唤醒受众的视听感官。在影像作品中,视听语言元素的合理运用对于叙事空间的建构和环境氛围的渲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纪录片中,由于强调其内容的真实性,创作者一直避免过多地运用视听艺术,而是将记录所得简单直接地呈现给受众以维护其真实性,但难免会对影片的艺术性和观赏性造成一定程度的削弱。在保证纪录片真实性的前提下合理运用视听语言增强影片的艺术内涵成为了当下纪录片创作的主流。在财经微纪录片《阻击华尔街》纪录片中大量运用丰富的视听元素来拓展画面空间,丰富信息量,增强叙事的戏剧性。在微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上,创作者是有意识地忽略了事件时间线的由头、开始和发展阶段,叙事上选择性突出重点内容和结尾,着重强调主题、故事、情绪的高潮阶段。具体而言,财经类微纪录片的主题词和解说词没有以往的清澈嘹亮、慷慨激昂、婉转悠扬甚至娓娓道来的方式,而是选择事件主人公或者镜头面前的人物进行第一人称讲述,用最直接的方式保留微纪录片的本真。财经类微纪录片的叙事结构也是根据主题理念、创作需求、观看环境和叙事策略,在叙事结构上充分依据真实性的原则上,对听觉叙事符号上进行结构性调整。

结语

随着“碎片化”“节点化”的传播环境愈发被强调,微纪录片的理念、立意、以及思想核心都在不断的变化与更新。本文除了对财经类微纪录片的三重生产逻辑做了简要概述之外,笔者通过对具体的财经类微纪录片案例分析,以便直观地了解财经类微纪录片的生产逻辑和特征变化所在,探讨微纪录片理念和生产手法的嬗变,以期盼微纪录片的创新能为市场带来更为广阔新颖的创意内容,推动越来越多的微纪录片成为人们生活的记录。

猜你喜欢
财经类纪录片受众
纪录片之页
纪录片拍一部火一部,也就他了!
纪录片之页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财经类MBA院校案例研发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