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海鸥
秦腔《项链》是2017年陕西戏曲研究院的重点打造剧目,编剧徐新华老师从法国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汲取灵感,原著小说创作于1884年,堪称经典。故事讲述了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为别人打短工,整整劳苦了十年。最后,得知所借的项链原是一串假钻石项链。
秦腔《项链》结合了中国当代社会背景而进行了改编,保留了原著中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及最后才得知借的项链是假钻石项链这一主故事线,又增加了另一条以同乡借钱和还钱的副线,因为丢失巨额钻石项链这一偶然事件,导致她为之付出了整整三年的辛劳与青春。在这三年里,剧中韩雪莹历经生活艰辛、内心煎熬和精神救赎,最终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阐释了诚信为人的人生真谛。同时,剧目生动、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普通白领、底层民众、上层富豪等各类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追求。咏叹调式大段唱腔和细致入微的人物塑造,李梅院长的精彩表演将韩雪莹从丢项链时的自责自问、还假项链时的忐忑不安到面对爱人愤然离去时的无奈动摇,再到最终“做人,就得像个人”的责任警醒刻画得淋漓尽致,一次次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且引发了人物内心深处对“诚信做人”产生的最真挚的拷问。
在当今中国的戏剧创作规律下,剧本仍是二度创作的根源所在,剧本主要是由台词和舞台指示组成的,是戏剧艺术创作的文本基础,是编导与演员演出的依据,它是以代言体方式为主,表现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舞台设计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环境营造,如何从剧本中找寻舞台空间样式,又以何种形式的呈现来体现剧本的深层含义,这是舞美工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在剧本阅读中大致分为三个层次:1、浅表性阅读——先弄清楚剧本要讲述的是什么故事,这个问题在初读剧本的过程中基本都可以完成。在初读剧本的同时,我一般也会准确记录剧本中所描述的场景表,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描述。2、文本的内在深度挖掘——对角色和剧作要表达的主题的挖掘。这个问题需要熟读剧本后才能解决,记录在剧本阅读中感受到了编剧的表达所在,并且和导演深入沟通,看是否与导演的创作思路相统一。3、对当今社会的关照,找寻剧本中所隐含的影射含义,这也是剧目的精神气质及灵魂所在。剧本及剧种的特质的研究同样也是风格把握的关键因素,中国的地方戏曲多达300多个,每个剧种本特有的气质也决定了一些风格的选择,与导演的整体风格定位结合由此产生的舞台空间样式及造型形象。
秦腔《项链》在原著的基础上增加的副线使得本剧更加贴近当今社会,韩雪莹和韩二龙、贾三妮三人同为老乡,从借钱不还落荒而逃,再到还钱被拒收,三人重温祖训。此副线增添了戏剧性的同时,将三人共同推向了诚信坚守的保卫战中。遭到严重损毁的契约精神如何修复?主人公韩雪莹最终用自身的行为给出了答案。她的灵魂挣扎,是当今社会大部分人面临同类境况时的真实写照;她的人性坚守,是中华民族优秀品格血脉相传的必然接续;她“做人,就得像个人”的泣血呼唤,引发人们作为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责任警醒和必然思考。
在回忆创作过程时,谈到初到西安时的印象:从永宁门驶出刹那间,厚重的传统建筑与现代化的高楼林立仅一门一墙之隔,城墙下书院门的安静与喧嚣繁华的时代广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门里和门外的对比;2、喧嚣和安静的对比;3、现代和传统的对比;4、剧种的特质,秦腔别称“梆子腔”,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起于西周,源于西府,成熟于秦,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这四者的研究确定了我们的设计种子所在。西安是一座千年古城,老城区所保有的历史文化遗存、跨出城墙之后现代化的车水马龙,正是《项链》一剧中人物生活的环境。在这些启发下,舞美建立了初步的形象:传统建筑和现代建筑作为强烈的视觉符号并置于同一空间,形式的统一和对立、传统与现代的冲击和融合正好契合了传统文化在现代人心目中的印记。
另一个问题的探讨就是“场次”的迷惑。1、淡化场次——与中国戏曲本体表现方式相关、街景铜人的运用。创作者经常遇到很多个场次的戏剧创作,场次过于繁复为舞台的呈现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假使依照剧中提示,将频繁的出现景片切换的问题,扰乱观众的视觉体验,打断戏剧的节奏及其他过于浪费等很多问题。2、演出空间的建立——转台的运用是一种避免平面化切换景的解决手法,可以快速的立体化流线型的提示观众场景的切换,也能产生流动感的戏剧效果。3、符号化的形象选择——古老的西安和现代化的西安。此剧创作中淡化了场次的切换概念,希望用一种更为流畅的方式切换,避免节奏的拖沓,最后选择利用转台内外圆之间的顺逆旋转完成了切换,导演韩剑英运用了大量的街景铜人贯穿整剧,戏剧评论家孙豹隐这样写道:“舞台上出现的青铜色、蓝色、红色三种色彩的‘人物雕塑’,有序地传达着涌动的艺术信息。这种‘人物流’,反复运动,迭次呈现,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戏的内涵,强化了舞台风景,释放着一种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与人相和谐的思想意蕴和文化智慧。”
秦腔《项链》的灯光设计邢辛老师,充分运用了景片的特点和造型,加强了光影的运用,随着景片的推拉和移动,光影随之变幻,斑驳古建的厚重与现代化建筑的质感通过灯光的造型更具韵味,景片的重叠交错也在灯光的渲染下层次更为分明通透。
对于年轻的舞美创作者来说,文本的解读是创作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不仅要读剧本,更要熟读剧本,深挖剧本中的精神内核所在,了解剧作对当今社会的关照,深度分析剧本及剧种特质,最终才能创作出符合剧目精神气质的舞台空间样式及造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