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敉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音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刘爽的大哥形象被凸显,无疑为剧中人物角色的功能奠定了基础。第三乐章《巾帼情怀》,表现出了当时全军正在为胜利而庆功,刘爽被木兰不顾危险从刀剑丛中救回的事件开始为更多的人所知。所以,需要表现出一个重情重义的大哥形象。刘爽视任何一个人都是自己的死难兄弟,他在长期的征战中看到了太多的死亡、伤害与无奈,因此对于死亡与幸福有着独特的理解。他不仅对木兰具有深厚的情谊,对其他战友也一样,每一个战士都被他当成自己的亲兄弟去珍惜。
刘爽的“我多想代你流血替你去疼,若让我为你去死我也心甘”一句,强烈地体现出刘爽对于受伤“兄弟”木兰的无限情谊,体现出了在烽火岁月中,刘爽对情谊无价的思索与认知,有一种舍己为人、舍我其谁的精神。这些关于刘爽不同侧面的人物形象塑造与具体表现,形成了一个个子系统,从不同角度对男主角刘爽的内心情感进行表现,在人物形象与内心性格等层面形成纵横交错,最终与木兰的角色塑造有机结合,深化歌剧内涵。正是由于这些不同元素构成了子系统,才使得所展现的人物形象、性格与不同情景之间相互渗透与融合,最终使舞台上鲜活、个性、灵动的人物得以体现,充满戏剧性。
通常我们说演唱时需要“声情并茂”,而在歌剧表演中,更是需要全身心演绎角色,真听真看真感受,从而塑造角色,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心理情感变化,由内到外地理解所要饰演的角色。决定要在硕士毕业音乐会上呈现《木兰诗篇》第三乐章《巾帼情怀》时,笔者搜集了大量有关《木兰诗篇》的资料,包括书籍、剧本、网上视频以及借阅我院不同老师学生饰演刘爽一角的光盘存档,旨在观察和借鉴不同的人在塑造刘爽这一角色时将内心外化的表现。笔者主张在演绎角色前通读剧本、通看视频,仔细琢磨剧情内容,深度投入其中,以创造自己要表现的角色。“艺术只承认精品”这一句话自笔者学习歌剧以来一直将其当作座右铭,没有完美只有更美,在音乐会前期的排练准备过程至最终的呈现中,我收获良多,感悟颇深。提高专业水准、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我想这就是高校音乐戏剧等艺术类专业培养学生,为学生安排毕业任务的目的和用意。
第三乐章,刘爽满心欢喜去帐中找木兰,却意外撞见木兰对着镜子做出了一些奇怪的举止,内心种种疑惑之下,重情重义的刘爽以为是木兰为自己挡箭而受的伤重新发作,急切地想看看木兰的伤口。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在日常生活中对战友如此重情重义,此时此刻刘爽多想代替木兰流血,代替木兰遭受疼痛。在表现人物时,应当剖析人物的内心世界,刘爽大哥般的关怀无疑说明了他人格的魅力和心底的善良,从人物当中汲取营养,学习角色重情重义、舍己为人的品质。
刘爽是《木兰诗篇》中的重要男主角。刘爽这个角色不仅发挥着“叙述”剧情的作用,还从戏剧性层面推动了歌剧的发展,是具有多重意义的戏剧形象。
第一,刘爽的戏剧性作用体现在“男子汉”的气概对木兰的映衬方面,刘爽的高大、威武、勇猛,很好地烘托出了女扮男装的木兰的英雄形象。刘爽与木兰一样,从外表看都是一位万里赴戎机、生死战沙场的将军、老兵、英雄,而且彼此都具备将军的能力和气质。比如在《木兰诗篇》的第二乐章《塞上风云》中,就有木兰奋勇侦察敌情的场面,紧张、危险的“虎穴探底”,揭示出木兰男儿一样的情怀与英雄形象,也体现出刘爽辗转反复的形象与心理特征,从而凸显了戏剧性特点,也表明刘爽是一位将“兄弟”安危挂在心间,内心充满柔情,随和亲切,重情义的大哥。在乐章开始部分的歌词中,也很好地交代出了这种戏剧性特点,歌词凸显刘爽的男子汉气概之余,还揭示出其重情重义的为人风格,凸显出战场英雄与战友情谊的交融。
其二,刘爽个人还具有重视战友、关注战友生活细节的戏剧形象特点。当木兰从敌穴归来时,刘爽踏雪迎接,搓着木兰的手嘘寒问暖,对朋友战友情谊深厚。这种刘爽柔情化的特征、形象,与那个英雄、充满抱负的男青年形象,共同塑造出其两个不同的侧面。
刘爽还具有北方汉子所特有的英姿勃勃、豪情壮志的形象特点,剧中“大哥”的戏剧形象是相对战友而言的,在战场上,则是嫉恶如仇、英勇矫健的形象,与面对战友时亲切随和的特点形成对比,体现出他在沙场血腥中建功立业的另一面。由此可见刘爽虽然年轻、远离家乡,但早已出生入死,将生死置之度外,成为一位心细胆大、成熟稳重的将军。
歌剧《木兰诗篇》中,针对刘爽这个人物形象的戏剧性塑造非常生动、鲜明,因此很容易就给人留下深刻、明确的印象。刘爽不是中原人士,他是北魏军中的将军,因此其性情与塞外环境具有密切的联系,直率而爽朗,满腔豪情壮志。
第一,刘爽英姿勃勃的戏剧形象通过“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男儿无畏、英雄无悔、一腔豪情撒边陲”等很好地展现出来,也很好地映衬出形势紧急、战火连天的环境和气氛。战火纷飞、金戈铁马,这些都是对刘爽的人性考验,从而很好地塑造出刘爽的戏剧形象。刘爽昔日舍己为人的大哥形象与英姿威武、所向披靡的将军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戏剧形象塑造之余,也点明了他的“将军”身份,以及常年在野外作战的军旅生活背景。
第二,通过这些描述也可以展现刘爽作为一名将军的伟岸与雄心壮志,揭示出英雄在塞外边关抵御外侵的壮举,体现出了“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戏剧形象特征,也表现出了男儿无畏的激情与热情,刻画出一个拥有一身豪情正气的男儿形象,彰显出威猛、热血、刚毅的形象特点。刘爽作为战争时代的一员,体现出面对国家安危、边关安危、人民安危时舍我其谁的传统民族精神。
《假如你是个女人》是第三乐章中刘爽最经典的唱段,刘爽性格憨厚,木兰假设她是个女人后,刘爽又做出了一系列幽默的假设而深受观众喜爱。他并没有察觉到木兰是在试探自己对其女儿身的反应,心想这么多年悉心照顾自己的沙场兄弟如果是个女子,一定能成为一位肝胆相照、细致体贴的夫人,刘爽在玩笑滑稽的同时,也加入几分他自己对爱情、对理想佳人的向往,所以刘爽在唱段中提到要八抬大轿把理想佳人娶回家中,让佳人“搽、涂、贴、戴”,一系列的纯情憧憬溢于言表,喜不自胜。通过刘爽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有着真挚友善的人物心理特征,也有着对心目中美好恋人的专注和向往,为刘爽这一形象增添了一个可爱的人物标签。
刘爽还在多年的战争和军旅生活中树立了纯真的友情、爱情价值观念。刘爽深知生死对于个人的意义,因此善待每一位士兵,用生离死别的观念意识对待身边如同兄弟一样的士兵,珍惜这份沙场上的缘分与情谊,发自肺腑。
刘爽与木兰之间的友情是纯洁的,在刻画其具体的戏剧形象时,应该围绕着两人之间的友情、爱情来进行展现。从友情发展到爱情则反映出木兰对刘爽心理态度的变化,也反映出剧作家在描述剧情时对刻画人物的良苦用心。作者将二人建立的战友情、兄弟情徐徐展开,并逐渐发展成为感人至深的甜蜜爱情。刘爽的个人形象与戏剧形象到此发生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变化。此时的刘爽不仅温情、温柔,还体现出前所未有的细致、细腻等心理特点。这部歌剧中关于刘爽的很多唱段都很好地刻画出了其待木兰如亲兄弟一样的真切友情场面,形成一种独特的情感氛围。
其一,这部歌剧揭示出刘爽与木兰之间的友情转变为爱情的这一戏剧性场面。战争中木兰受伤,唱道“假如我是个女人”,刘爽担心十年相伴的战友即将离去,不断地哽咽,泣不成声,很好地体现出“爱情”场面的戏剧性特点。战争之后,木兰重新表现出女儿身的形象,刘爽除了惊讶外,对木兰的战友情谊也顿时变为爱人间的好感,这种场面、气氛也被展现得淋漓尽致。作品中的场面设计很好地衬托了刘爽与木兰在战斗与军旅生活中将友情转变为爱情的戏剧过程。
其二,剧中刘爽这个人物的戏剧形象塑造,除了通过男女主角的表演进行共同演绎外,还由多个不同场面、片段构成一个宏大的表现平台。在多种戏剧场面共设的情景表达中,塑造了刘爽这个人物的戏剧形象,凸显不同的情景下刘爽的人物特征。
要想成功地饰演歌剧中的一名角色,需要深刻体验人物的内心,全面理解人物,深入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关系等等,越挖掘越能发现所饰演的人物形象的闪光点和可贵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