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颖
摘要:陕西筝,因其悠远的历史在中国各大古筝流派中独树一帜。历经陕西筝人几十年间不停的努力,古筝艺术在文明古城陕西西安不停得到普及与升华,音乐风格脱颖而出。
关键词:陕西 筝派 特点 技法
一、历史背景:
筝起源于古时的秦地, 也就是现在的陕西地区, 陕西筝派在这里经历了消失和复兴, 同样也成为了现在筝文化中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也是人们常说的古筝界的“后起之秀”。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陕西, 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 这对陕西筝派的形成发展也有着特殊的影响。在近代, 大量古筝学家名家为了继续发展陕西筝, 其汲取榆林当地小曲的说唱形式,再与西安鼓乐、迷胡等乐种结合, 在汇集了大量历史著作等精华后再次形成了风格独特, 内容丰富的陕西筝派, 也使得现今的陕西筝派深入人心。
陕西地区传统丰富的艺术文化来自于生活, 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实践,是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陕西筝派即以陕西地方戏曲、西安鼓乐等为素材主要来源。在陕西地方戏曲素材中包含有丰富的榆林小曲、迷胡、碗碗腔等主要内容。
二、音乐特点:
在风格特色上来说, 陕西筝派有着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特性音——“欢音”和“苦音”。
欢音以“3”和“6”为主要特征, 常表现欢快的情绪, 但其在陕西筝曲中并不常用或根本就不使用。
苦音又称哭音, 常常表现陕西音乐中的悲痛、孤苦之情。它有属于自己基本阶——“5、7、1、2、4”, 其中的“4”和“7”指的就是变宫和变徵。灵活运用的“4”和“7”促成了陕西筝派基本的风格特征, 其中的“4”有原位和微升“4”之分, “7”有微降7, 很少会用到原位7。这一特征也使得陕西筝派可以在筝界快速发展壮大。
三、演奏技法:
(一)左手
1. 大指按弦
在弹奏陕西筝派筝曲时, 我们经常能看到在某些音符的上方有一个汉字标注的“大”字, 这里表示需用左手大指按弦, 这是陕西筝派特有的演奏技法。譬如在《秦桑曲》中根据谱例在“3”上标注的“大”字, 演奏时要在常规的左手三指按弦指法按出“”后保持按弦, 在右手弹出“3”时用左手大指按弦上滑至“4”音, 按弦时的力度和时间要与其他三指保持均衡, 手腕与手指要保持放松, 这种大指按弦的演奏技法在古筝指法技巧中十分具有代表性。
2.滑音
声腔化是陕西筝派筝曲特殊的音乐性体现, 在陕西筝派筝曲中经常可以听到利用二度滑音表达的淋漓尽致的陕西地区方言特色。譬如陕西筝派中的“苦音”音腔, 就像一个伤心的人在沉声诉说,有时泣不成声, 语速低缓, 有时又激动愤慨, 充满感染力, 通过带有装饰性揉弦的滑音恰恰可以很好地表达出曲子中需要的哀愁情绪。在《秦桑曲》中可以看到“以韵补声”, 就像是在聆听一个伤情人的哭诉,这样不仅体现出陕西筝派的声腔化, 发挥出陕西筝派筝曲别具一格的韵味, 也提高了传统的滑音弹奏技巧。
3.颤音
陕西筝派中颤音的表现手法极为丰富, 可分为轻颤和重颤:细腻的轻颤一般用来润色右手音韵, 情感温润悠长;重颤音吟弦时要重压琴弦, 使乐曲情感表现更为淋漓尽致。
还有许多配合滑音的揉弦、颤音, 要结合乐曲想要表达的情感进行技巧上的处理, 进一步诠释出“以韵补声”。总之, 要体现出陕西筝派筝曲独有的韵味, 左手适宜的揉弦、颤音和滑音的结合运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右手
1. 大指快速托劈
大指快速托劈的演奏技法是为了体现出秦声的慷慨激昂、豪迈直爽。大指需要快速、有力的连续托劈, 一般在弹奏时有单音托劈和双音托劈之分。单音托劈要通过大指的小关节进行快速、灵活的托劈, 譬如在《秦桑曲》中通过右手大指清脆、灵活的托劈。在烘托情緒的同时也给旋律增添了陕西地区方言的味道。
2. 撮
据史料有记载:“秦筝多撮弦”, 即为撮和摇的结合, 这种技法在陕西筝派筝曲中使用较多, 大指和中指一起弹出铿锵有力的八度, 紧接摇指, 就像豪迈的陕西方言, 这一指法取自河南筝派的扎桩摇指法。撮摇不仅可以加强音头, 增加乐句的层次感, 使乐曲更具张力, 还起到延长时值的作用, 在使得情感充分表达的同时流畅的连接起后面的旋律。在有些陕西筝派的筝曲中还会用到配合着食指的三指撮摇, 极具坚定感的柱式和弦可以绵延不断的描绘出辉煌壮丽的画面, 强有力的乐句将乐曲情绪推至高潮。
3.勾摇
勾摇的演奏方法是在演奏摇指时先用中指弹低八度, 然后紧接大指摇, 筝曲《秦桑曲》是由唐代诗人所作的《春思》中的“秦桑”一词而来, 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位思念丈夫的女子, 日夜盼望她的丈夫能够早日回家团聚的感人故事。开头慢板部分曲调委婉, 情感丰富, 经常会用到勾摇的演奏技法来润色旋律。
四、代表人物代表曲目:
陕西筝派因其悠久的发展历史,在我国古筝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著名的古筝演奏家高先生培养出了“秦筝归秦”的理论家、演奏家周先生,便是这一新流派的发源人、创始人。
例如《云裳诉》》《秦土情》等曲目,在演奏时特有的陕西风味非常的浓郁。
五、结语:
由此可见,陕西筝派的发展也是曲折蜿蜒的,陕西的筝曲不仅与陕西当地的地方语言紧密相连,还与陕西地方的民间戏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以至于秦筝受陕西音乐文化影响颇深。在今后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道路上,应继续发展、创新、发掘出属于我们中华民族的独特而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不断推动我国古筝音乐文化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陕西风格筝曲研究[J].民族音乐,2012,(02).
[2]陕西筝曲及其吊饰音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04).
[3]陕西筝曲的艺术特色[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