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之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2021-11-13 09:45任玮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29期
关键词: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任玮

摘要: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语文知识的讲解与运用,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不强。借助于语言文字,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并认同中华文化,形成热爱中华文化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增强文化自信,这既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

关键词: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 文化传承

一、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是时代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将其提到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并举的高度。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树立文化自信是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语文核心素养中对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自信,是值得新时期的语文老师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

二、现阶段高中語文课堂教学中文化缺失的表现

(一)课堂教学内容较局限

部分老师在文本教学过程中以考试作为解读的依据,是考试的重点就详细讲解,不是考点就大而化之,以某老师初授《氓》为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介《诗经》,教师补充:风雅颂、赋比兴

诵读:了解诗歌大意,理清情节

分析人物形象,体悟情感

恋爱部分:氓急躁任性,姑娘温柔、体贴

婚变部分:粗暴不负责,姑娘勤劳、任劳任怨

表达手法:比兴手法

决绝部分:清醒 决绝

拓展延伸

女主人公的婚姻悲剧谁负主要责任?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背诵第三四章

从以上教学设计中我们了解到,教师对文字内容、写作技巧、人物形象分析等方面较为细致,但缺乏文化知识传承的教学。《诗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反映古代先民的生活状态和朴实的思想观念。此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传授,但缺少对优秀文化的扩展。文本解读的最高境界是挖掘课本中的文化因素,拓宽学生的文化眼界,树立文化自信。

(二)忽视名著导读

高中语文教材分为四大模块。一些老师注重“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忽视“梳理探究”“名著导读”。例如,在必修三的课本中有《林黛玉进贾府》和《红楼梦》导读的教学,一些老师容易忽视培养学生对名著阅读的兴趣,只是注重名著节选内容的教学,这也是当今社会学生不会主动阅读名著的主要原因。

三、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前提下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和灵魂,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深刻的精神追求和最基本的思想基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情怀,“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见贤思齐”的修身之道,“天人合一”的境界追求,常常出现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在语文课堂中将文化内涵升华,将课堂内容变得更加有趣,有助于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而传统的语文教学多为单篇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偏重于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内容枯燥,教学模式老旧,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强,缺乏文化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呢?

(一)注重对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

阅读经典,教师要起带头作用,用自己的文化涵养去感染学生。潜移默化,春风化雨,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会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阅读更多的时候是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时间去读。晨读、自习乃至语文课上,笔者都会放手让学生诵读经典文学。水滴石穿,铁杵成针,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古诗文学习能力明显提高,积累了大量的古诗文素材。笔者也在学生的字里行间看到了满满的文化自信。

(二)适当增添语文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嵌入语文课堂

例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的教学,笔者曾以王熙凤出场时的服饰描写为抓手,进而介绍中国的服饰文化,引导学生课下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通过服饰去窥见过去人们的生活、理想、审美以及服饰演变的轨迹。又如在教学《氓》这首诗时,笔者抓住“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一句,谈及古代的婚礼的习俗——“六礼”;由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引导学生诵读《诗经》中的爱情篇章,如《关雎》《蒹葭》,进而感受古代先民朴素而又美好的爱情观。学生们在一节轻松、有趣的语文课中感悟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增强文本理解能力的同时,调动对古代文化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认同感,对中华文化树立自信。

(三)革新教学模式

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学习,形式单一,内容乏味,学生必然缺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对优秀文化缺乏自信。应多注重语文教学资源的有效挖掘,依靠教材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例如,语文教材中有丰富的古诗文,笔者先充分地让学生进行诵读;再利用班级的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采用“翻转课堂”,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文的相关句子;甚至可以下载播放相关的视频(《中国诗词大会》等)。这样的课堂是鲜活的、灵动的,不再是单方面地知识传授。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主动学习,自由探讨,交换心得,获得的信息量大且深,对优秀文化的理解也更为深刻,无形中树立了文化自信。

(四)注重文化输出,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进而建立文化自信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注重文化的输入,还要注重文化的输出,二者协调发展,才能加深学生对文化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完成《情真意切释猜嫌》的教学后,放手让学生立足于课本,查找资料,完成一部课本剧;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小心求证,演出心中的宝、黛形象。安排这一教学活动,既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形象,又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们经过精心的准备,在元旦文艺汇演中,上演了话剧《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细心多虑、敏感自尊、生性又十分孤傲的黛玉,举止娴雅得体、待人雍容大度的宝钗,在同学们举手投足的表演中得以充分体现。再次结合《红楼梦》导读内容引导学生诵读人物判词,体会人物命运,感受古典诗词的无穷魅力。通过此次的演出,同学们对《红楼梦》的阅读热情再一次被调动。另外,鼓励学生课下撰写读书心得,积极参加“古诗文诵读”比赛等活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一个国家如果可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它就可以实现更大、更长远的发展;一名学生若能树立文化自信,才能促进语文成绩取得长足的进步。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将有所提高。

总之,无论是语文课程的属性还是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都决定了在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全方位渗透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黄海.文化自信的来源与底气[N].光明日报,2016-08-10(13).

[2]陈思.提高语文核心素养,我们永远在路上[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10):146.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文化传承文化自信核心素养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