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玲
【摘要】初中学生管理是一项细致而复杂的工程,学生的成长又是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日常管理中,班主任的工作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自身可能产生惯性思维,在不自觉或自觉中给学生贴上标签。学生在班主任和其他同学的“标签”引导和定义下,逐渐变成了标签中的模样。本文主要探讨标签效应在初中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学生管理;标签效应
一位资深班主任说过,你对学生有什么希望,学生就会变成你希望的那个样子。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需要警惕标签式管理方式。在班级管理中,尽可能因材施教和因人而异,在善待、等待和优待中让学生获得幸福感、安全感和成长感。
一、贴标签的负面作用
针对初中生,贴标签往往会引发负面效果,特别是否定评价和评判性评价。在贴标签的初始阶段,这种作用比较明显,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负面效果:
第一,针对学生贴否定性标签和批判性标签。初中生心理层面较为脆弱,他们只能被动接受这些标签,同时心有不甘。但是,在标签的暗示作用下,他们可能会否定自己,最终不思进取会成为常态。班主任的原意可能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不足。但是这种贴标签的方式产生了副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反向发展。
第二,贴标签让仍处于叛逆期的初中生形成小团体。一些班主任在学生管理中给学生随便贴标签,导致一些学生模仿问题学生的不足。所谓的“问题学生”和“好学生”可能形成相互排斥的小团体。问题学生会对自己的标签感到麻木,相互之间寻求心理和情感层面的认可,成为班级中的边缘群体。
二、基于标签效应的初中学生管理思路
(一)给学生合理“贴标签”
其实,标签并不全是不好的,也有能激励学生的“正向标签”[1]。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管理和教育中,需要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在平时的管理中,针对“问题学生”,更应该给予平等待遇,避免给他们随便贴不好的标签,避免贴标签的行为产生负向作用,让学生出现个体差异。贴标签是班主任对学生一个阶段表现的评价,而不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可能评价的目标只是一个时间点的表现。
(二)给学生及时贴正向标签
贴标签也有正向作用,在平时的教育和管理中,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2]。如果学生表现良好,可以给学生贴上正向标签,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举动,逐渐向着正面发展。初中生处于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认知阶段,他们比较容易接受符合自己认知的想法。
正向标签是对学生的一種肯定,会让学生强化自己的良好举动和行为[3]。一方面,能完善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自信心,还可以强化学生对于良好行为规范的坚持,引导学生和自己的同学友善交往,创造和谐的班级气氛。一些学生偶尔会出现偏离行为规范的行为,班主任可以不立即做出评判性评价,而是对这些学生继续使用正向标签,让学生的行为回归正面的状态。
(三)提升学生的安全感
教育的核心是“善”,教师要学会善待学生出现的问题。学生的成长必然经历是不断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冷静,避免先入为主或者主观臆断。
在学生管理中善待学生,避免恶意给学生贴标签。班主任是学生生命成长中的关键要素,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学生的评价要有温度、有尺度、公正,避免过度解读学生的行为,坚持正向激励和正面管教的方式,多用正向的标签。
三、结束语
综上,本文对标签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进行阐述,结合标签效应探讨初中学生管理的思路。班主任要认识到标签的正向和负向效应,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为学生合理贴标签。学生的成长无法预测,班主任的教育也没有“极限”空间。所以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适当使用贴标签教育方式,对学生多一些理解和尊重。
参考文献:
[1]刘友会.初中班主任工作的柔性管理模式[J].教育界,2021(04):69-70.
[2]于钰,夏茹楠.初中班主任在家校沟通中的方法探究[J].家长,2021(03):39-40.
[3]张文芳.初中班主任职业压力成因探究[J].教育艺术,2021(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