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中深耕细作 在突围中教学相长

2021-11-13 09:35严小玲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1年8期
关键词:江门市学情思维

严小玲

步入教坛至今,我的经历可分为两段:前17年耕耘于湖北农村初中,近11年奋战于珠三角城区薄弱学校。不同的教学经历和特色各异的学生情况,使我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教学实践也因之逐渐优化。

一、从关注教情到立足学情

初上讲台,我妙语连珠、激情飞扬,将事先锤炼好的教学设计行云流水地演绎着。我欣然于学生崇拜的眼神、热闹非凡的课堂形式。教学中,训练学生在考试中拿高分也成了我的急切追求。为此,陷于题海战术苦不堪言但硬着头皮上。看到学生一次次出类拔萃的考试成绩,自我感觉“教”得不错。可是一次师生聊天给我当头一棒。几位往届毕业生迷茫地说:“老师,你讲课很精彩,我们也考得不错。只是到了高中,学得有些吃力,不知如何是好?”路在何方?我试图突围却找不到突破口。

调入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之后,我多次聆听区教研员周华章老师的示范课和讲座。他一次次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一线教师:学情决定教情,作为教师,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学情。是呀,一直以来我满脑子想的是我怎么教得精彩,如何凸显教师的个人魅力,如何考出高分,却对每一位学生的学情动态缺乏关注,也难以真正落实到备课、上课之中。

从此,我的“以学定教”语文教育理念逐渐成形。教学中,我通过考情分析、师生沟通等多种方式把握学情,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形式多样的学习支架,让学生拾级而上,从而有的放矢地突破重难点,各种不同层级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提高了教学有效性。在蓬江区首届“工匠杯”赛课中,我采用的“评价量化表”有效地提升了课堂效率而获得特等奖。这更加坚定了我“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学”为本,做到“从关注教师走向关注学生”。

二、从套用模板到培养思维

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看到所谓的“答题模板”时自己那不屑一顾、嗤之以鼻的态度,但是学生薄弱的语文基础,让我很快妥协了,我也开始让学生熟背“答题模板”,美其名曰“背多分”。的确,这样做有一定的成效,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提升很快。但是好景不长,我发现学生的思维日益固化,题型稍加变化就无所适从,更重要的是,在一次次模版的套用下,语文本身的灵性、美感荡然无存,学生的成绩也处于瓶颈状态,无法提升到新的高度,师生都身心疲惫。

尴尬的现状让我认识到,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学生是种子不是瓶子。教育来不得急功近利,强行灌输不如激发唤醒。语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为此,首先,我充分利用语文教材重视人文性的学科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其次,我注重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以此为切入点,调动学生积极思维。例如,读莫怀戚的《散步》,作者精妙的构思,精彩的景物描写,精美的句式,富有哲思的主旨,通过精到地点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体验,拨动学生的思绪。

教学中,我积极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学会迁移运用,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思维能力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锻炼和发展思维能力,让思维更活跃敏捷,思考更缜密合理;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用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等方法,变单向思维为发散思维。总之,思维品质的训练,让学生善疑、善问、善思,乐学好学,越学越聪明,有效地提升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三、从落实课堂到提升素养

有一段時间里,我的教学仅限于关注课堂教学,仅限于讲好教材,为了抓好课堂40分钟,分秒必争。但我很快发现学生课堂发言拘谨,与人交往不大方,另外还存在视野狭窄、写作素材单调,不关注社会热点等情况。显然,这样的结果有悖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我们的教学应该做到“近为考试,远谋发展”,让学生通过语文教育获得最具终身发展价值的人格修养与关键语文能力。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开始有意识地延伸语文课堂,让学生树立“大语文观”意识。在设计每一堂课时,我不仅会琢磨教学内容与中考的关系,更注重从“是否有益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量。于是,我的课堂洋溢着生活气息和思辨色彩:有模拟招聘式的现场问答,有签订合同式的字斟句酌,有法庭辩论式的唇枪舌剑,有新闻采访式的即兴发挥,还有由点及面的拓展阅读……从课堂学习到生活实践,从课内文章到课外读写,从听说读写等方面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场,全方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渐渐增强了,在各种征文、演讲比赛中获奖的人数增多了,考试成绩也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四、从个人发展到示范引领

十年里,我先后五次参加了团队培训学习: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蓬江区教育系统第二批“名师”工作室跟岗学习、蓬江区首届初中语文骨干班、周华章江门市教育专家工作室、教育部国家级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项目初中语文培训班学习。这是幸运,是机遇,更是不竭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团队中的小伙伴高涨的教研热情、不甘人后的工作态度、云蒸霞蔚的业绩深深吸引着我。见贤思齐焉,我在努力向他们看齐靠拢的过程中,也提升了自身。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我成长为学校的语文学科组长、蓬江区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后,积极发挥自身的引领辐射作用。我先后主持或参与了9个省区级课题的研究,我带着团队,以课题研讨为依托,真抓实干、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近5年,我开展各种示范课、研讨课、讲座30余次,参加国家级、江门市的课例比赛,均获得一等奖,“一师一优课”获市级奖,蓬江区“工匠杯”比赛获特等奖。繁忙的工作之余,我用心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笔耕不辍,收获颇丰,除20余篇论文、案例获国家、省、市、区级奖外,还在《语文月刊》《中学语文》《广东教育》《新作文》等期刊杂志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叙事等文章18篇,近2年,指导学生发表的作品30余篇。我还先后到惠州、汕头、汕尾、湛江、茂名、英德、梅州等地进行中考备考指导,在网络平台进行两次中考备考指导的公益讲座。疫情期间,积极录制区级微课开展线上教学。

“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一路走来,有曲折也有收获,有苦辣也有甘甜。我逐渐形成了“灵动·扎实·有温度”的学科教育风格,也获评“南粤优秀教师”“江门市工作室主持人”“江门市初中语文核心教研组成员”“江门市名教师培养对象”“蓬江区初中语文兼职教研员”“蓬江区最美教”“蓬江区名教师”“蓬江区优秀共产党员”。展望未来,我深信:秉持着对语文教育的那份激情和热爱,我一定能因为善于反思而不停进步,因为不断优化而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江门市学情思维
习作教学,依“规定”还是据“学情”?
基于学情调研的鲁迅单元教学研究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学情分析有效服务教学的实践探究
分类讨论思想在高中数学复习中的应用
大白兔奶糖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