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的变化

2021-11-13 13:24金伟峰陈姝子孙佳琪朱丽萍朱莉莉
检验医学 2021年10期
关键词:氧化酶内毒素屏障

金伟峰, 李 萍, 陈姝子, 孙佳琪, 方 伟, 李 丹, 朱丽萍, 朱莉莉, 林 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检验科,上海 200030)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且严重的精神疾病,全球有超过2 000万例患者[1]。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虽然有研究证实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发病原因为遗传因素[2],但遗传因素并不是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唯一机制[3]。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对大脑的发育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4]。本研究拟通过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外周血中与肠道屏障功能相关的3项生化指标(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的水平,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肠道屏障的损伤情况及相关因素。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2019年9月—2021年5月精神分裂症患者296例(精神分裂症组),其中男160例、女136例,年龄(47.63±17.92)岁。另选取同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体检健康者99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32名、女67名,年龄(44.5±15.5)岁。入组标准:精神分裂症依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5]中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由2名副主任及以上资质的医师确诊。排除标准:(1)有严重的躯体疾病者;(2)有明确的胃肠道疾病者;(3)处于妊娠或哺乳期者。将2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年龄(≤51岁、>51岁)和性别分别分组。

1.2 方法

采用促凝管采集所有对象空腹静脉血3 mL,1 000×g离心15 min,分离血清,在样本采集后4 h内完成所有检测。采用JY-DLT肠道屏障功能生化指标分析仪(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有限公司)及配套试剂(酶法)检测D-乳酸、二胺氧化酶、内毒素。所有操作严格按仪器和试剂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的正态性检验采Kolmogorov-Smirnov检验。呈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P25~P75)]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U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精神分裂症组≤51岁者与>51岁者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3。

表1 精神分裂症组与正常对照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比较 M(P25~P75)

表2 不同年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比较 M(P25~P75)

表3 不同性别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比较 M(P25~P75)

3 讨论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对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进行分析。有学者提出了脑-肠轴概念,整合了中枢神经系统与胃肠道之间所有神经传导、内分泌、营养和免疫信号传输,核心是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6-7]。有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胃肠道屏障的结构性损伤[8]。

二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人小肠黏膜、胎盘、肾脏和胸腺组织中,催化组胺的二胺氧化过程,血清中的二胺氧化酶主要来自小肠[9]。在小肠中,二胺氧化酶主要存在于肠绒毛顶端,其活性与绒毛长度及肠黏膜细胞的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密切相关。当小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时,肠黏膜细胞脱落入肠腔,二胺氧化酶进入肠淋巴管和血管,使血中二胺氧化酶水平升高,因此血清二胺氧化酶活性可反映肠道损伤和修复情况[10],是肠黏膜上皮受损的指标。

D-乳酸是细菌代谢和裂解的产物,肠道多种细菌均可产生。由于人血液中缺乏代谢D-乳酸的D乳酸脱氢酶,不能或仅能缓慢代谢D-乳酸,所以在正常情况下,血中D-乳酸的水平很低。当肠黏膜通透性异常升高时,肠道细菌产生的大量D-乳酸可透过肠黏膜进入门静脉循环。ASSADIAN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D-乳酸水平与组织病理学确诊的主动脉术后结肠缺血密切相关。因此,D-乳酸可作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的评价指标,用于评估肠黏膜通透性的变化。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上的一种脂多糖。肠黏膜屏障功能正常时,仅有极少量的内毒素会被吸收进入门静脉,很快被肝脏的库普弗细胞清除,因此少量的内毒素不但不会引起机体损伤,还会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但在机体免疫力下降、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等情况下,肠道内的致病菌,特别是革兰阴性菌会大量繁殖,并释放大量的内毒素。肠道内的细菌和内毒素可移位进入肠腔和血液循环,因此内毒素可作为肠道菌群移位的指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精神分裂症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精神分裂症组中≤51岁者与>51岁者之间、男性与女性之间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伴有肠黏膜上皮受损、肠黏膜通透性改变、肠道细菌易位。微生物群变化可能导致精神疾病的机制为:细菌通过产生有害产物损伤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导致肠黏膜通透性增强或发生肠渗漏综合征,使具有神经活性的细菌产物或蛋白质进入循环系统,进而导致脑功能障碍[13]。炎症、感染和应激是影响上皮和内皮屏障结构完整性的环境因素。发生在肠道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性疾病中,炎症因子会影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导致肠黏膜屏障或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强[13-15]。SEVERANCE等[16]分析了多糖受体CD14在人体内的表达,提示精神分裂症和精神障碍患者可能出现了细菌移位,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存在胃肠道屏障的结构性损伤,肠道微生态的改变会影响抗精神药物的代谢[17],因此临床应关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必要时进行干预。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及内毒素作为肠道屏障损伤的指标,可为临床干预提供相关的实验室依据。

猜你喜欢
氧化酶内毒素屏障
咬紧百日攻坚 筑牢安全屏障
马铃薯中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及防控技术机制研究进展
泊沙康唑原料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研究*
屏障修护TOP10
内毒素对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的危害
间甲酚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研究
一道屏障
维护网络安全 筑牢网络强省屏障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
丙二醇(供注射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