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晶 李 毓 王雨菲
(天津城建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天津300384)
现代仪器分析是环境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其内容在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经济学等多门课程中均有涉及,掌握仪器分析相关知识,对于环境类专业的毕业生从事环境监测、环境污染防治与环境科学研究均具有重要意义[1]。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在天津城建大学属于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的专业核心课,环境工程专业(环境污染治理方向)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选修课。课程主要教学内容为根据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特性,对环境中物质的组成、结构、信息、含量进行表征和测量。课程主要讲授的分析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光谱、气相/液相色谱、离子色谱、质谱仪等。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并配有先进仪器用于实验教学,此课程对于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环境监测与评价方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着突出作用。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操作,使学生具备根据分析对象的要求,结合各种仪器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应用范围,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传统的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过程存在以下不足: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主要为理论教学,存在知识点多、枯燥、抽象的问题,同时实验课时有限,大多数本科生也缺乏参与实验室科学研究的经历,导致学生对分析仪器相关知识理解存在较大难度。
此外,目前各高校本科教学普遍面临理论学时压缩的现象,案例引入不足,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无法得到有效锻炼。
教师授课往往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师生的互动性严重不足。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参与度较低,学生在主动查阅文献、分析问题、提出问题方面的能力明显不足。授课教师与学生缺少交流,未及时获取学生对授课内容的反馈,没有真正做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难点进行有针对性地备课。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实践教学内容少,理论与实践脱节。一般来说,本课程涉及的大型分析仪器较为昂贵,实验室台套数少,无法满足每位本科生上机实操训练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近距离接触仪器,学生动手能力并未得到有效提升,无法突出此课程的实用性的特点。
针对以上问题,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教学需要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向“参与式”教学方式转变。“参与式”教学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中来,不再充当被动的旁观者角色,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也可近距离的接触学生,更加有效的接受学生的反馈,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思维和兴趣点,从而有针对性地备课,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而“参与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可改善课堂沉闷现象,师生精神面貌良好,课堂氛围轻松愉悦,互动效果显著[2-4]。我院在现代仪器分析教学过程中,具体改革措施如下:
课程教学开展“参与式”教学方式改革,首先,精减理论教学内容,尤其是过于抽象的理论知识点;其次,在确保学生掌握分析仪器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引入实际案例,如三聚氰胺、兴奋剂、化妆品的分析检测等,并将教学模型(如色谱柱等仪器配件)带入课堂。此外,授课过程借助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增加仪器视频和动画的演示,实现“图、文、声”并茂与“立体—动态”的教学效果。通过以上途径,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避免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增加对学生的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以气相色谱—质谱为例:录制科研实验中气相色谱—质谱仪器操作视频,引入课堂教学,结合理论教学知识点,采用“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析讲解”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测试目的、分析方法选择、仪器操作要点、数据处理方法等关键问题,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解决问题。
课后训练过程中指导学生摒弃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授课教师利用现代网络技术与平台,向学生推送课件资源、学科前沿知识,并进行答疑交流。课后作业题目的设置更加灵活,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针对某类分析仪器的原理和应用展开论述,教师从中选择部分题目在课堂中展开讨论,从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不断修订,增加现代仪器分析课程实验、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并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学时。实验环节主要以学生上机实操为主;实习环节学生在进行仪器操作训练的同时,还对校外分析测试部门进行参观学习,或邀请校外分析测试技术人员,针对待测样品的预处理、分析方法的建立和仪器的选择应用等开展学术讲座,在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与专业人士的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能力。在实验、实习成绩评定中,突出对学生参与效果的评价。
借助我院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比率高的优势,鼓励学生在本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进入实验室参与科研实验。对于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在利用大型分析仪器进行环境质量监测和水质分析的同时,可以将课堂理论教学内容在分析仪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得以巩固。
授课教师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仪器运用效果进行调查,通过学生的反馈,及时汇总学生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以此为依据指导理论教学,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重点。与此同时,将部分学生科研实验中分析仪器的应用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在学生中产生激励作用,进一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积极性。
现代仪器分析课程是环境类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主要讲授分析仪器的结构、原理与应用,课程理论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相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参与式”教学方式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强化了学生对分析仪器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增强对仪器的认知,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显著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并激发了学生参与教学与科研活动的热情。与此同时,“参与式”教学方式强化了师生互动环节,有利于授课教师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授课计划,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切实做到因材施教,教学质量显著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