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春霞
(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牧草与特色作物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内蒙古 呼和浩特010070)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体生命活动规律和机制的学科,与现代农业发展、自然环境变化等息息相关,是我国高等院校生物学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随着现代生物学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才培养战略发生了巨大转变,“互联网+”带来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的变化,与之相适应的植物生理学实验课教学也急需变革,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高校本科实验教学的主要模式依然是传统的线下课堂教学。教师主动输出,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传递呈一味地单箭头指向,这显然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1]。随着新时代教学水平的提高,这种传统教学模式在本科教学中不断显现出诸多的弊端和问题:对学生灌输式教学较多,课堂的参与度较低;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制约了新时代高质量、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培养[2]。而单纯的线上教学模式,由于缺乏师生面对面直接指导交流、学生缺乏集体学习氛围、教师难以对学生的课堂效果进行考核认证等,虽其学习体验较为新奇、学习成本较低、学习时间和地方相对灵活,但由于过于强调学生的个人主动性和自控能力,大部分学生难以获得与传统教学模式同等水平的教学效果[3]。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各类专业课程都要和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而目前我国高校大部分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认识导向”和“价值引领”仅仅是思政课的任务,专业课程只负责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培养科研学术能力。这就导致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和专业课之间各司其职,互不干涉,很难达到“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培养目标。无论教师还是学生,也都存在不同程度地重视专业学习,忽视思政学习的心理。然而,专业课程教学中如果缺乏思政教育的引领,就会迷失方向,使得专业教育中的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之间割裂甚至产生冲突。因此教师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应该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亲和力,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为民族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4]。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实验教学作为本科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渐渐被人所重视。新时代年轻的实验系列的教师,基本都具有博士学位,并且承担了大量实验课程的讲授。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实验系列教师不被重视、与教学系列相比心理落差大、总觉得低人一等的情况依然很普遍。重理论、轻实验的心理,也会由教师影响到学生。一部分学生在思想上认为,实验课只是理论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有甚者,认为实验课完全附属于理论课,甚至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上实验课,只是为了凑学分,这样极大地削弱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线上和线下教学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调整。按照教学时间的先后,一堂完整的课程分为课前、课中和课后。课前主要以线上的形式开展。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导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慕课、课件和教材等途径进行线上自学,提交自主学习报告。教师可根据学生自主学习报告的反馈内容,了解学生学习的重难点以及知识疑点进行备课。课中则主要是以线下,即课堂的形式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由于课前了解了学生的知识诉求,因此可以在课堂上有所侧重,主要起到答疑解惑的作用,重点讲授疑难内容,并随机穿插提问及讨论,根据重难点知识进行随堂测验。在课后,师生可以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线上的形式补充完成作业,也可以在线下组成讨论小组和教师同学进行交流。通过这种线上线下“互联网+”相融合的方式,学生可以依靠大数据技术支持的互联网,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通过互联网资源,自觉主动、创造性地获取教科书以外的知识,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多方面的提高。
前文也阐述了思政教育在专业课教学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性,因此将思政元素融合到专业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但是思政元素的融入切忌生硬,要有针对性和方向性,达到专业课是思想政治的具体实践、思想政治是专业课的理论升华的效果。专业课教师需要探索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有效途径,将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进行有效融合和有机衔接,形成第二德育课堂。在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中时,需要梳理在哪些章节、哪些知识点等加入思政元素和加入哪些思政元素。宏观上可以从课程本身出发,从世界、人类、历史、国家、民族等角度加入思政元素,从而拔高整个课程的思想高度。细节上可以结合章节内容,适度加入思政要素,结合该章节内容引入相关联的思想政治知识点,比如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老一辈知识分子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等光荣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5]。
植物生理学科主要由理论课和实验课组成,这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为了防止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脱节,第一,需要师生从根本上意识到实验课的重要性,实验课与理论课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第二,由于理论课与实验课分别由不同教师担任,因此需要实验课教师与理论课教师在课程进度上的互相关照,密切配合,防止各教各的。理论课进度要稍早于实验课,实验课要紧随理论课进行,并且进度不能落后太多。第三,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的教学信息需要相互反馈,对于实验课和理论课堂上学生的疑难点相互剖析,相互提醒,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程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5]。第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验,在理论课堂上可以插入一些生动形象的实验案例用以阐明复杂的理论问题,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验相融合。
本文通过探索使用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融合、实验教学和思想政治相融合、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融合的方式,阐述我国高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的改革方向,这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