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视域下《浙江文化修养》选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2021-11-13 01:46傅祖栋
散文百家 2021年2期
关键词:浙江文化教学

傅祖栋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素以“人杰地灵”、“名人荟萃”、“人才渊薮”等盛誉著称。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浙江文化蕴涵着重要的潜在教育意义。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的同时,活化地方文化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修养,而且也可以助推浙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

一、浙江高校开展地方文化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地方文化教育,先后出台《关于推进文化浙江建设的意见》(2017)和《浙江省传承发展浙江优秀传统文化行动计划》(2018),并在《浙江省基础教育地方课程建设指导意见》(2016)和《浙江省高校文化育人工程实施方案》(2017)中提出了加强浙江文化教育的要求。不少浙江高校或开设课程(如浙江大学的《浙江历史文化》、浙江工商大学的《浙江文化》、绍兴文理学院的《越文化概论》、台州学院的《台州文化概论》、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湖州文化》等),或在文史类课程中穿插相关专题,或开设专题讲座,并开展了社会调查、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旨在传承浙江文化的校园文化活动。部分高校则将地方文化精髓融入校训、学校精神中,如宁波大学致力于传承宁波商帮精神,绍兴文理学院重视弘扬越文化,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传承湖州文化,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弘扬红帮精神等。

但是,当前浙江高校在开展浙江文化教育中还存在“缺位”、“错位”和“不到位”现象。“缺位”表现为对浙江文化教育缺乏系统规划,没有纳入整体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比较零散。“错位”表现为教育内容缺乏吸引力,地方文化资源挖掘和内涵阐释不深,无法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不到位”表现为教学形式单一,重课堂教学、轻实践教学,忽视文化体验。就教材而言,目前有关浙江文化的著作主要有滕复等主编的《浙江文化史》(1992)、佘德余主编的《浙江文化简史》(2005)、沈善洪主编的《浙江文化史》(2009)、万斌主编的《浙江文化概论》(2010),这些著作有的出版时间较早,很多情况已经有了新的发展;有的因为出自专业人士之手,体现了强烈的论述倾向和浓郁的理论色彩,可读性不强。余丽芬主编的《浙江社会与文化》(2006)、罗昌智主编的《浙江文化教程》(2009)虽然是教材,但属于一般性的历史文化知识介绍,可操作性不强。同时,目前尚没有适应信息化教学的浙江文化教育新形态教材面世。因此,构建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慕课视域下《浙江文化修养》混合式教学模式,开展《浙江文化修养》慕课教材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开设《浙江文化修养》选修课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增强文化素质教育实效。

浙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挖掘并利用其特色资源,不失为一条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有效途径。同时,将浙江文化融入文化素质教育,有利于将单一的知识讲授模式转向集知识讲授、情感体验、社会实践于一体的立体化模式,既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丰富文化素质教育内容并凸显教育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强化文化担当。

2.有利于推动浙江文化传承创新。

当前,浙江优秀传统文化正面临着严重的传承危机,许多喜闻乐见的神话传说、民间戏曲等大量失传,许多精美绝伦的民间工艺、生产技术等逐渐衰微,一些灵验的民间医术、古朴的传统习俗等失去了市场。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学校以其独特的教育特色和优势在浙江文化传承和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发挥好教育的文化传承作用,可以更好地助推浙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大提升。

三、《浙江文化修养》选修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1.教学目标。

《浙江文化修养》是一门乡土教育和文化素质类通识课程,旨在通过浙江文化知识的介绍和浙江文化现象的感知,培养学生理解和鉴赏浙江文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地方文化修养。

具体而言,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将达成以下目标:一是了解浙江文化的发展历程,浙江文化的基本特点、基本精神、价值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提高理解、分析各类浙江文化现象的能力,以及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质进行比较研究的能力。三是在对浙江文化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提高文化素质,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2.教学内容。

分通识教学《浙江文化修养》和实践教学《走读浙江文化》两类。

通识教学包括线上教学和课堂教学两个环节,采用横向块状结构框架和纵向论述相结合的方法,讲述浙江历史文化、学术文化、文学文化、艺术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名人文化。其中,“浙江历史文化”介绍浙江的历史沿革、浙江文化的基本特征、浙江文化的生成环境、剑气箫心的浙东和浙西。“浙江学术文化”介绍东汉哲学家王充、浙东事功学派、心学体系的创建者王阳明、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浙江文学文化”介绍浙江的小说、诗歌、散文、戏剧领域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浙江艺术文化”介绍浙江的建筑、瓷器、书画、音乐领域的代表性人物及作品。“浙江民俗文化”介绍浙江的婚姻丧葬、诞育寿庆、岁时节令、生产行业习俗。“浙江商业文化”介绍浙江的商业传统、近代商帮、商帮精神、现代浙商。“浙江旅游文化”介绍浙江的名人故居、博物馆、饮食、特产。“浙江名人文化”介绍鲁迅、徐志摩、金庸、浙东乡土小说作家群。

实践教学是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和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指导下,通过开展“走读浙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围绕浙江文化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其中,“主题演讲”项目要求学生介绍一件浙江典型文物,发掘其故事,解读其价值。“诗歌朗诵”项目要求学生选择某一浙江诗歌,在配乐朗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歌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文化采风”项目要求学生寻访家乡某一传统节日,并介绍其习俗。“走读遗迹”项目要求学生参观浙江某一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非遗馆、名人故居、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从文化遗迹概况、参观感受两方面进行介绍。

四、《浙江文化修养》选修课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建构

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共32 学时,其中线上教学12 学时,课程教学10 次/12 学时,实践教学4 次/8 学时。

1.课前。

线上教学依托《浙江文化修养》慕课平台开展。课前要求学生看完当次课的教学视频,初步了解该专题的浙江文化知识,从中发现相关疑问。同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组开展某一与本专题相关的浙江文化现象的调查。

2.课中。

课堂教学以“讲述文物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每次课以某一代表性文物串联教学视频中相关专题的浙江文化知识,在教师讲解、梳理的基础上,解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发现的疑问。课堂教学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一是情景化教学:精心创设“讲述文物故事”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探究式教学:在课前调查的基础上,分组进行小组汇报,教师加以总结。

实践教学以浙江各大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非遗馆、名人故居、名胜古迹、文化遗产、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开展“走读浙江文化”活动,提高学生对浙江文化的感性认识。

3.课后。

每一专题教学结束后,要求学生在《浙江文化修养》慕课平台上完成本专题讨论题,师生互动开展讨论、分享观点。同时,完成本专题测验题,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程度。

五、《浙江文化修养》选修课混合式教学的考核模式

本课程采取“过程考核+期末考核”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过程考核分线上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三部分。线上教学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浙江文化修养》慕课平台上的视频、测验、讨论三个项目。课堂教学包括考勤、课堂活动两项表现。实践教学包括主题演讲、诗歌朗诵、文化采风、走读遗迹四项活动。

期末考核以“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分三次考核学生的浙江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和浙江文化现象分析能力。前两次安排在学期过程中,线上进行浙江文化知识测试;最后一次安排在学期末,线下完成浙江文化现象小论文写作。

猜你喜欢
浙江文化教学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谁远谁近?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浙江医改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