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恢复有力 风险犹存

2021-11-13 02:43苏庆义编辑孙艳芳
中国外汇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经济体疫苗出口

文/苏庆义 编辑/孙艳芳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以美元计算的中国货物贸易增长了37.4%。其中,出口增长38.6%,进口增长36.0%。与国别贸易数据发布的及时性相比,虽然全球贸易数据相对滞后,目前最新的全球贸易数据仅更新到4月,但已显现出上半年全球贸易形势的端倪。

2021年上半年全球贸易形势呈现五大特点

荷兰经济政策分析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1—4月,全球货物贸易量同比增长10.79%,货物贸易额同比增长23.33%。总括而言,上半年全球贸易形势呈现如下五个特点。

第一,全球货物贸易恢复速度快、力度大。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全球货物贸易大衰退,货物贸易量下滑12.7%。2010—2018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均为正,平均增速是4.2%。2019 年全球货物贸易微弱下降0.1%。2020年,由于疫情冲击,全球货物贸易下降5.1%。与国际金融危机对全球货物贸易的冲击相比,此次疫情冲击的影响要小很多;同时,冲击之后的恢复速度也更快。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后的2010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长14.5%,绝对量未达到危机前2008年的水平;但是2021年1—4月的贸易量,已经达到疫情前2019年的同期水平。

第二,新兴经济体恢复力度大于发达经济体,亚洲区域恢复力度大于其他区域。1—4月,发达经济体出口增长8.81%,远低于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的15.66%。从区域来看,亚洲经济体外贸增速普遍较高。一季度环比增速,亚洲出口增长7.8%,北美和拉美地区出口增速分别仅为0.1%和0.2%,欧洲地区出口甚至下降了0.3%,其他地区出口增长也下降了6.4%。从国别来看,1—4月,中国出口最强劲,增长38.12%;日本出口增长10.15%;欧元区出口增长10.08%;美国出口仅增长4.27%。

第三,医药产品贸易保持活跃态势。即便在疫情严峻的2020年,医药产品也是逆势增长。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统计,在全球贸易萎缩的情况下,医药产品增长16%。口罩、呼吸机、消毒器和超声波扫描仪更是强势增长31%。医药产品占全球货物贸易的比重从2019年的5.3%提升到2020年的6.6%。其中,中国是出口医药产品最多的国家。2021年上半年,医药产品贸易保持了活跃的态势,中国出口的医药材及药品增速达93.6%。其实,不只是医药产品,由于疫情的特殊需要而保持需求量的产品贸易也异常活跃,如常说的“宅经济”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以及家庭个人为避免公共交通增加对汽车的需求等。

第四,货物贸易恢复力度大于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恢复仍需要时间。此次疫情冲击的特征是对服务贸易的冲击大于货物贸易,在反弹时,服务贸易反弹力度也小于货物贸易。相比国际金融危机,疫情最大的特点是限制了人员的跨境流动。这对航空、酒店、旅游、商务服务、教育乃至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都有很大的影响。只有疫情在全球得到控制,跨境人员流动恢复到疫情之前,服务贸易才会重新恢复。2021年上半年,大部分经济体的服务出口依然是负增长。比如。1—4月,美国和英国的服务贸易出口分别下降7.37%和2.79%。这与货物贸易的恢复相比,形成较大反差。

第五,货物贸易的产品价格普遍上升。2021年1—4月,能源类产品价格平均上涨46.47%,初级产品(燃料除外)平均价格上涨51.41%。产品价格上涨是普遍现象。全球货物出口价格平均上涨12.86%。其中,发达经济体出口价格上涨11.76%,新兴经济体出口价格上涨14.86%。这反映出在疫情恢复期间,供给的恢复仍未跟上需求的增长。

总之,2021年上半年,全球货物贸易反弹力度很大,但是存在国别、区域、产品的差异性。全球服务贸易仍然低迷,仍在下降。货物贸易产品价格普遍上升。

全球贸易下半年仍会保持强劲恢复态势,但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下半年,全球贸易仍会维持上半年的形势。世贸组织在5月份发布的货物贸易先行指数表明,未来货物贸易仍会保持强劲的恢复态势。3月份发布的服务贸易先行指数表明,尽管服务贸易有恢复迹象,但是仍然受限于疫情发展。世贸组织3月份发布的预测报告认为,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8.0%。结合上半年货物贸易形势、诸多先行指数(如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巴拿马型运费指数等)以及其他国际机构的预测,笔者认为,2021年全球货物贸易实际增速不会低于8%。当然,全球贸易增长的同时也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2021年1—4月全球货物贸易同比增速(单位:%)

第一,世界经济形势恢复较为乐观,但也存在不确定性。2020年疫情对全球贸易的冲击,一方面是隔离造成的生产停滞从供给侧影响贸易,另一方面是世界经济下滑带来的需求疲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2020年世界产出下降3.3%,这是二战以来罕见的大幅负增长。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其出口均会受到外部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而外部增长的好坏则意味着需求的多少。世界经济增长情况从需求侧影响全球货物贸易。根据今年3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计,今年世界产出增长6.0%,相比1月份的预测调高0.5个百分点;但同时也指出,世界经济增长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今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无法达到预期,则全球贸易下半年的反弹力度也会下降。

第二,疫情发展和疫苗接种的不确定性。尽管今年4—6月,全球新增确诊人数出现下降,但近一个月以来,新增确诊人数又呈上升态势。7月20日,全球每天新增确诊人数仍达到54万多。全球人口大约有75亿,只有接种率达到70%,也就是52亿人接种疫苗,才能形成群体性免疫。由于大部分疫苗需要注射2针,因此要满足这一需要就要有100多亿剂新冠疫苗。但目前全球疫苗的产能只有30多亿剂,据此测算,还需要2—3年,才能形成疫苗的全球覆盖。由于疫苗分配的不均衡,许多新兴和发展中国家的疫苗接种率偏低。更为重要的是,疫苗对新冠病毒新菌株的作用可能会下降,这将影响疫苗的有效性。当然,如果已经普及疫苗的国家之间能够放开人员流动,则有助于航空、旅游、酒店等服务业发展,从而提振服务贸易。

第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空间及其有效性。为提振经济、救济贫困,各国普遍出台了财政和货币政策。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将近30个经济体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政府将刺激经济恢复至疫情之前的水平作为政策优先。但目前各国财政政策均受到较高的政府债务率的制约。美、欧、日等经济体在疫情之前已经拥有较高的债务和GDP之比:美国的政府债务/GDP超过100%,日本更是超过200%。在这种情况下,财政空间已经很小,只能动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则需要观察其有效性。全球负利率债券规模已突破15万亿美元大关。在负利率时代,流动性增多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可能无法达到预期。尽管二季度以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有所上升,但是仍有待观察。如果货币政策的效果有限,许多国家可能会陷入滞涨的局面。

第四,中美经贸关系的不确定性。拜登政府上台以后,仍保留了特朗普政府时代中美互相加征的关税。目前,中美相互加征关税的产品涉及的数额仍较大。拜登政府相对理性务实,额外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可能性很小。近日,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称,美国加征的关税相当于对自身的消费者征税,而且加征关税的行为和签署的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无法解决中美深层次的问题。很显然,这释放了相对积极的信号。如果美国在下半年取消一部分加征的关税,中国也能予以回应,将有助于提振全球贸易。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美欧以保护环境和保护劳工权益的名义,征收碳边境调节税,或者对与新疆所谓强迫劳动有关的企业进行制裁,从而破坏全球贸易的运行。

第五,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贸易协定进程的不确定性。全球贸易运行受到国际经贸规则的影响。世界贸易组织和区域贸易协定作为多边、区域和双边的国际经贸治理平台,能够起到促进或者阻碍全球贸易发展的效果。世贸组织新的总干事奥孔乔-伊韦阿拉就任之后,看其是否能够有新的作为,是否能够放出新官上任的三把火。在下半年,世贸组织框架内的渔业补贴谈判可能会完成,第12届贸易部长会议也会召开。新总干事还会试图在促进医药产品贸易、降低贸易保护方面有所作为。这都将利好于全球贸易。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体现在,如果涵盖全球30%的人口、GDP、贸易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在下半年生效,能够促进亚洲区域贸易的发展。目前中国、日本和东盟的新加坡、泰国等已经批准,如果能在近期达到生效条件,并在今年生效,将有助于年底的贸易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体疫苗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抢购疫苗暴露全球不平等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工作图什么?
防患于未然的疫苗
给情绪找个出口
新兴经济体分裂为三大阵营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