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鲍春阳
(作者单位系南京市雨花外国语小学花神庙分校)
财经素养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勤俭节约意识、开发小学生理财思维的重要教学指导手段。积极开展财经素养教育,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出色的理财思维,并在未来的生活中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本文探究了财经素养教育的重要价值,通过将财经素养教育与学科教育相融合、举办德育主题互动等方式来落实小学财经素养教育工作,希望为有关教学提供更多有效的参考。
财经素养不仅是现代公民必需的基本素养,更是学生必须积极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如何让小学生主动接受财经素养教育,如何让财经素养教育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这一问题还需要教师积极解答。
要让财经素养教育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教师必须为有关教学活动寻找对应的“载体”,或是借助小学生的消费习惯落实财经素养教育,或是针对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贯彻财经素养教育。在全新的教育要求下,财经素养教育正在与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小学生只有了解了为什么要节俭、为什么要理财的真正意义,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财经素养教育。教师可在教育学科中寻找素材,实现对学生的指导教育。
教师可尝试将财经素养教育融入语文、数学等学科当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以语文课程中的“习作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消费”这一话题与学生进行互动,布置以“今天花了多少钱”为主题的作文写作活动,要求小学生将一天的花销记录下来,随后通过数学手段,制作统计图或统计表,对家庭的开销情况进行整理。在获取数据之后,教师可让学生与家长展开互动,对家长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直观的数据与感性的文字相互融合,能使学生对日常的开支、收入情况产生进一步的认识,带给学生情感上的触动。为避免学生对教学活动产生抵触情绪,教师还可尝试改变教学任务:在综合实践教育中,围绕“生活中的财经知识”开展教学,要求学生将各种消费记录、开支账目在课堂上分享出来,调动学生的内在情感。要全面落实财经素养教育,教师可尝试围绕着学科知识开展教学,将学生已经掌握的技能应用起来,升华教学活动。
从浅显的层次进行理解,财经素养教育与节俭教育有着一定的相似之处:其都是为了教育学生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既然财经素养教育与德育板块之间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那么,教师就可以将德育教育活动转化为财经素养教育的变相延伸板块,以此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德育教育活动引出财经素养教育,能够进一步深化教学。
教师可组织德育主题活动,在德育教育中帮助学生形成出色的财经素养,借助德育,落实财经素养教育。以“成由节俭败由奢”为例,教师可要求小学生独立搜集历史故事,围绕着“钱”这一话题进行互动,由此培养学生的勤俭意识。借由一个王朝的覆灭来引入德育,让学生了解节俭的意义,随后向着财经素养教育的方向逐渐靠拢,有助于构建更为成熟的教学模式。
财经素养教育不一定非要以一板一眼的方式展开,教师对生活中的新闻、故事进行重新演绎,让学生看见财经素养教育中的理性知识,有助于小学生财经素养的萌芽。亲身参与、体验活动、情景再现,这些都是财经素养教育中的可用方法。教师可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当中,让其产生学习兴趣,使财经素养教育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
教师可通过情景剧、舞台剧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编排剧本,学生负责演绎,在潜移默化中开展财经素养教育。以民间故事《哥俩》为例:一位老人去世前,将一块匾留给了哥俩,上面写着“勤俭”二字,哥哥分得了勤,弟弟分得了俭,但兄弟两个的日子却越过越穷。这是为什么呢?在舞台剧当中,学生的演出将吸引学习者的兴趣,但在兴趣背后,是围绕财经素养展开的深层次思考,从而得到“劳动创造幸福,节俭保留幸福”的结论。财经素养教育中,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不仅要宣传理论知识,更要让小学生独立感悟财经素养教育的育人要求,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主动节俭、合理消费、学习理财,这样的财经素养教育,才是成功的。
财经素养教育能够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品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培养小学生的好习惯。在落实财经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借助财经素养教育与学科教学活动、德育活动、趣味活动的相互结合来提升财经素养教育的育人价值,让学生不断反思,产生独特的感悟,财经素养教育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