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爱霞
(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安徽 池州 247099)
高等职业学校教研室是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单元,是直接面对教师和学生的基本教学组织,是落实教学质量的执行单位。基层教研室建设工作,在规范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加快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一些高职院校的基层教研室建设和基本教学活动的开展还存在一些不足:
(1)对教研室地位重视程度不够,特别是在措施保障、职能发挥等方面和与当前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严重不符。
(2)教研室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也不到位,一些工作如教研活动等难以开展,教研室好似“一盘散沙”。
(3)教研室对外交流和调研的机会较少,教研室教师对社会需求和技术发展现状等了解不够,从而变成了课程改革上的“井底之蛙”。
(4)教研室的教科研能力相对较弱,主要是学校对科研重视程度不够,激励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不少教师仅为完成基本工作量而开展教学工作,不愿意在教学研究方面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针对上述问题,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妇外护理教研室以省级示范基层教研室项目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教研室建设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
根据学院各种教学与管理规章制度,教研室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规范本教研室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强化管理,使教研室职能服务于教学工作。妇外护理教研室认真梳理教研室的各项规则,实施制度的“废改立”工作,修订并完善了一系列制度,明确了工作任务,如:学期工作计划、工作重点、工作总结制度,岗位责任制,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制度,例会制,教师试讲制,“以老带新”帮扶制度,集体备课、听课、看课、评课制度,检查考核制度,档案资料管理制度等。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并认真执行,落实到位。施行规范化的教学管理,使教研室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
(1)严格制订学期工作计划和方案,明确工作重点内容
妇外护理教研室每学期在开学前,召开教研室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内容,编制详尽的工作计划和工作进程表。教研室主任将本学期教研室的全部工作进行详细分配,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落实到人,实行岗位责任制。将工作计划的落实情况作为教师学期教学量化考核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2)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及时总结
切实加强对工作计划的管理,在教研室会议上,要求教研室每位教师结合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及时上传教学过程材料。同时要求大家团结协作,实施集体备课,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等。每学期结束后,教研室对学期工作进行总结,梳理学期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制订整改措施,为下学期的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妇外护理教研室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开展教研室日常教学管理,认真落实每学期的“期初、期中、期末”三检制度:
a.期初检查教师的授课计划及开学前两周教案;
b.期中检查教师的教案、教学进度与教学计划匹配度、作业及批改情况等;
c.期末检查教师的教学完成情况、试卷批改、成绩上传及教学文件的归档等。
同时安排教学督导不定期的听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及督导反馈内容,每两周安排一次教研活动,组织教研室成员集体学习、备课,“找差距、抓落实、提质量”。还组织开展教学设计、说课比赛等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准备院级和省级技能大赛,安排教师进行指导。通过大赛,学生的技能水平不断提升,获安徽省护理技能大赛三等奖、助产技能大赛团体三等奖等,取得可喜成绩。
专业建设是教研室的基本建设任务,与人才培养的质量和办学特色紧密相关。妇外护理教研室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专业建设。
一是开展校企合作。教研室与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签订了“双主体”教学合作协议,实施“双主体”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医院、社会医疗组织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利用医学教育资源,有效地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和反复临床”的医学人才培养理念,提升人才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让人才培养更好地契合产业发展需求。
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除了开展教研活动外,还实施“以老带新”帮扶措施,每名老教师帮扶1至2名青年教师,每年假期要求教师到合作的医院进行实践锻炼,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师资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
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妇外护理教研室以金课引领,优化课程体系,并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教学资源,推进教材建设。
一是与国家护理工作标准对接,针对护理行业岗位需求,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标准,建设专业金课。围绕护理专业关键要求与规范,建成了外科护理学省级精品课程、妇产科护理院级精品课程。针对专业优质核心课,围绕护理产业链技术编写了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5本。
二是深入开展课程改革,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实施项目式、案例式教学。近五年来,已立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9项。其中以学生技能竞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引领,开展“赛-教-学-做”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项目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开展在线教学。利用职教云、慕课等平台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拓展学生学习空间。目前已建成线上教学课程8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在新冠疫情期间,开展的线上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实质等效”。
实训室是高职院校非常重要的教学以及科研基地,是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加强实训室建设和管理是尤为重要的。妇外护理教研室围绕校企共建现代化护理实训基地这一目标,整合完善校内护理基础技能实训中心,按照护理专业重点技术领域新建护理技术研究中心,拓展校外护理实训基地。构建完成了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实训逐层递进的四级护理技术实训体系。同时,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具备国内领先水平的开放共享护理专业实训基地,借鉴医院的先进管理模式,建设实训基地信息化管理中心,制定实训基地建设标准、章程和实训基地管理体系,形成良好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实训开课率达100%,并进行实训考核,大大提高学生实训效果。目前护理实训中心已成为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
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学研究,可以改进教育手段和教学法,进行教学反思,提升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是教研室努力追求的目标。妇外护理教研室积极推进护理关键技术与教学、科研的深度融合,开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研究,成立“专家型”教学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妇外护理教研室建成省级教学团队1个,立项省级教科研项目14项,已完成省级教科研项目6项,发表学术论文13篇,并将教学改革成果推广应用到教学活动中,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加强新时代教研室建设与管理是高校教学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如何把握发展定位,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强化过程管理与质量监督,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教研室发展建设的新途径,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保证专业高质量有特色发展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