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思政新理念下的“无机分析化学”专业课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2021-11-13 04:35宋小杰
安徽化工 2021年1期
关键词:分析化学无机专业课

宋小杰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2017 年,课程思政教育首先在复旦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高校率先提出,并很快尝试在每个学科中应用起来,使得高校开设的各专业以马克思主义学科为指导,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心转移到构建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上来。所谓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马克思主义,并积极结合各学科课程的思政理论资源,构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大学课堂的思想政治课多以政治课的形式呈现,大学期间的马克思主义等相关理论知识,内容陈旧枯燥,教学效果不理想。到目前为止,在无机化学专业领域,有部分高校对课程思政做了一系列尝试,但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很难激发高校学生对无机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1 化学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

近四十年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日新月异,并不断受到各种不同文化浪潮的冲击,各种文化思想错综复杂。大学生刚刚离开家门,进入一个未知的环境和时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主人,其肩负着创造新时代的重要使命。首先,大学生虽然大多已经成年,但思想尚未成熟,成长过程中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等影响,容易沾染铺张浪费、个人享乐主义,最终因把握不住自己而误入歧途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与我们传统的艰苦奋斗的品行教育相违背;其次,目前大学高校的思想教育课内容单一化,枯燥无味,教学方法缺乏新的手段。所以,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改革的推进十分有必要。

2 课程思政推进遇到的问题

2.1 教学设计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

课程思政建设由于起步较晚,目前只停留在思想政治课中,“无机分析化学”等专业课教学大纲中并未涉及,所以对于整个课程思政与“无机分析化学”的结合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学校也没有指导经验,使得“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育过程在设计和规划阶段显得不够科学、规范。

2.2 教学载体和教学手段陈旧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课程思政同时也是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高校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要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无机分析化学”学科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提供理论支持。但目前“无机分析化学”学科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依然十分传统陈旧,这是下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2.3 缺乏课程思政专业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大学教师是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关键和完成课程思政改革的决定因素。然而高校中“无机分析化学”的教师受传统化学教育观念影响较深,思想政治意识不强,对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再加上教学总课时少,教学任务重,“无机分析化学”专业课教师实施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结合的时间有限。

3“无机分析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1 改善并创新教学载体

在“无机分析化学”教学中,将价值观教育、爱国思政课堂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以生动形象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教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各高校自身优势,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开展专题式等教学工作,比如在对环境工程和给排水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加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对生态平衡与自身责任进行重新审视,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利于促进课程思政的实施。

3.2 改革教学评价标准

教育部门要做好“裁判员”工作,建立课堂效果“双评估”的标准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作用下,充分了解包括“无机分析化学”学科在内的专业课模式。前不久有少数高校已经推行新的教学评价标准,除了考核学生的价值观和认知水平之外,还要考核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和认可程度,将课程思政融入更多专业课之中,以专业知识作为大学思政教育的载体,最大限度发挥课堂的主体作用。

3.3 加强基础理论教学

在“无机分析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充分重视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课建设的协同发展。例如在介绍物质结构理论这一章,可以增加波尔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这些科学家忠于真理、拼搏奋斗与为了科学事业无私奉献个人的精神,在一点一滴的教学中渗透课程思政教育。

4“无机分析化学”课程中引入课程思政的主要特色

“无机分析化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目标一致才能实现共同发展和协同推进,这一过程要求提高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无机分析化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科学家攻克科学难关的励志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国与科研热情。除此之外,高校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既进行育人教育,又进行价值观培养,建立课程思政一体化管理新路径,实现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优势互补,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5 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广价值

5.1 多元教育价值观

多元主义价值观可以培养学生设身处地地去充分理解、减少片面对待事物的能力,使其实现民族性与国际性的有机统一。其主要是培养学生能够平等地对待文化差异,可以做到尊重不同的文化体系和不同价值观的群体与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够认同自身的文化特点,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这样在民族自信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开展文化交流和合作。

5.2 主体教育观

主体教育观是指教育的对象——人的主体性,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激发、培养人的主体意识和主体属性。

主体教育观体现在高校课程思政课程体系中。在课程目标上,“无机分析化学”提倡培养学生向生活学习,从身边的化学知识学起,毕业之后能融入社会生活中并能实现自我发展;在所学课程内容上,学生学会从社会学习,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教育协同发展的目的。

5.3 个性发展观

课程思政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在于培养个体的个性发展。个性发展好的学生实现个体个性与社会性的有机统一。世界教科文组织提出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使人格得到更多发展,长大后能承担不同责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培养具备健全人格的学生。

猜你喜欢
分析化学无机专业课
现场操作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绿色分析化学实验改革
基于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的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中职《医护英语》与专业课的结合教学探索
无机渗透和促凝剂在石材防水中的应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加快无机原料药产品开发的必要性和途径
不断蓬勃发展 不断涌现新生长点的无机材料
--先进无机材料论坛例记(Ⅰ)
有机心不如无机心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中药学专业分析化学基础课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