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

2021-11-13 04:24:14
戏剧之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理念人才

(太原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3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工业进程的加快,艺术设计成为高校的重点专业之一。但是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仍处于初步阶段,对此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法仍在摸索之中,仍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需要各个高校进一步探索,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性调整,以促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现状

在工业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对于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经济市场的发展现状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迎来了发展热潮,许多高校设立艺术设计专业、培养设计人才,以推动工业创新发展。但在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许多高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在对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进行摸索的过程之中,也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一)高校艺术设计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日益迅速,而艺术设计是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20 世纪90 年代之后,中国的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对高校艺术设计发展进程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迎来了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的热潮。许多高校纷纷设立了艺术设计专业,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艺术设计都成为热门专业,很多大学将艺术设计设立为单独的院系进行教学,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比如扩大招生规模等。社会对艺术设计类人才需求量大,在招生方面设立了一系列政策,为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

(二)高校艺术设计在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规模不断扩大,但这并不代表这些学生综合素质高,当今的艺术设计类人才的培养注重数量,不注重质量,对社会工业化的发展仍然起不到较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刚刚起步,仍处于发展的初步阶段,仍在摸索探讨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设计理念落后,关于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相对滞后;对于实践教学法不注重,只看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视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导致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创新能力差、动手能力弱,整体素质不高。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艺术设计专业经历了从零散化、杂乱化到系统化的过程,在探索中不断进步,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与人才培养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仍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高校艺术设计培养的人才并没有完全符合经济市场的人才需求。

(一)课程设计过于依赖电脑

现在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课程广泛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相关设计作业,常用的电脑辅助设计教学已经充斥着整个艺术设计的学习过程。虽然,熟练掌握电脑艺术设计的基本技巧对于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但长期依赖电脑进行学习或者做作业,也会为学生的长期发展带来不利,可能会造成学生设计艺术作品没有电脑就无法完成的现象,这不仅没有促进学生艺术设计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思维和能力反而被电脑等高科技设备所影响,从而变得越来越被动。

(二)课程体系陈旧

艺术设计是一门比较复杂的课程,包含环境设计、平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多门设计类课程,而设计专业的学习需要与时代挂钩,将当今时代的流行元素应用于设计理念之中,才有利于设计出与时代相符的作品。而当今许多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仍然很陈旧,缺乏时代流行元素的融入,这也大大限制了设计类学生的设计思路,抑制了设计类学生的发展。

(三)教育理念落后

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的教育理念并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速度,没有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的体系。盲目地对学生进行教学,没有适应经济市场的人才需求发展,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的教育操之过急。对艺术设计类学生的教育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不联系实际情况,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许多高校学生在大一时学习基础知识,大二、大三学习理论知识,单纯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学习理解和记忆,导致理论知识与社会现状脱节。再加上学生并没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也需要按照当今社会的发展状况而重新学习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探究,这就使得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变得没有意义,消解了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教学价值。

(四)学生创新能力较弱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只会依赖电脑工作,离开电脑亲自动手进行设计和工作时就束手无策。除此之外,许多艺术设计类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很多学生在学设计时只会把国外的流行元素拼拼凑凑,凑成一个作品,并没有融入自己的创造理念和设计思想,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创作的成分。再次,学生缺乏到设计机构进行锻炼的时间和途径,长期在校园里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学生与外界社会脱节,融入创意产业中必然出现与公司标准要求严重脱节的现象。虽然有大量的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涌入职场,但是人才匮乏的现状却没有改变。这些毕业生中,真正满足企业需求的创意型人才并不多,多数创意人才属于复制型或模仿型,创新性人才少之又少。

三、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人才培养的调整方案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开展目的是培养满足经济市场人才需求、推动工业变革、社会进步的创新性人才,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增添活力,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就当今教育现状来看,这些条件并未得到满足。因此,各个高校必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和调整,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以促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转变教学理念

各个高校若想在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获得突出的成绩,首先一定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调整,只有好的思维体系才能促进实际行动,正确的教育方向和教育理念才能有效推动教育方式的改革。教育理念一定要跟上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以经济市场人才需求为标准培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深化课程学习的内容和价值,多方面开设设计类课程,同时也应在实践能力方面进行重点培养。

(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教学中的必要工具,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也需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构建网络学习平台,使学生在网络平台可以自由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反复学习,巩固记忆。同时,构建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也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创新理念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对于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在对教学理念进行调整创新之后,一定要结合教学计划对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艺术设计这门课程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除此之外,又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践的灵活性,在面对不同情况下,可以及时做出调整。教学过程中,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在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增加实践性课程,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课堂交给学生

传统的课堂模式一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大家都认为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与经验是极为重要的,但恰恰相反,实际上,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应该进行一定的调整,寻找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将课堂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比如课前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得到答案,更能提升学生对艺术设计类课程的兴趣,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们的参与度,比如设计一些问答环节、模拟活动等活跃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四、结束语

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今天,我们正处于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认识到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促进其完善。同时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改革必须符合经济市场的发展要求、以正确的理念作指导,构建合理的教育结构,与现代经济发展结合,从而促进工业创新型发展。目前,有很多学校已经认识到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正在积极努力地针对自身状况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对于高校艺术设计教育而言,只有顺应时代要求的变革,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才能制定出适合自己的改革方法,才能为培养社会与时代真正需要的高素质艺术设计人才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理念人才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星.云.海》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花月夜》
中国宝玉石(2020年4期)2020-09-23 07:45:56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人间(2015年17期)2015-12-30 03:40:57
安大略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