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启艳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颖的教学途径和手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这些手段可以丰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扩大教学空间,优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进行教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9-159
引言
将信息技术灵活的应用到小学数学教学当中,体现了教育科技创新的成果,同时这也有利于开创数学教学新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师生互动更加协调。互联网信息技术和智能终端的应用也可以为数学与生活的紧密结合提供有利条件和平台,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多课堂体验多样性、综合性、丰富性提供支持。
一、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可以增强学生的课堂体验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设备和智能终端的使用,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手段更加直观,应用照片、视频、幻灯片将以往板书内容和教科书里的抽象文字、数学符号进行结合,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力,开发学生新思维,为学生探索更加广阔的數学世界提供支持[1]。
(二)可以促进数学抽象思维教学的具象化。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课程内容是较为抽象,是对具体生活的符号化表示,但小学认知大多源于他们感官所听到的、看到的、经历过的、动手操作过的具体事物,并且这些从感官获得的印象和内容也较为深刻。应用信息技术则可以整合具象事物与抽象的数学知识,丰富他们在课堂上的感官体验,从单纯的听老师讲课和被动做练习题转变为动手操作教具,应用软件绘画图形符号,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使用数学知识探索生活。这样丰富性的学习过程,可以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就能够缩短学生思维意识与教学内容的距离,使他们逐渐的掌握处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方式,综合应用两种经验获取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学习,从而扩大认知的范围和方式。
(三)运用信息技术来开展教学互动更为容易。数学对生活是有价值的,生活中有很多元素可以与信息技术相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能使学生适应生活的复杂环境来,运用数学去解决实际问题。此外,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促使在认知上存在差异的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使他们都能够获得进步。
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的研究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数学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强学习主动性的发挥。游戏是小学生较为喜爱的活动,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游戏,实现现实中难以完成的步骤,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游戏也是小学自主参与数学互动的一种有效方式,伴随着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学生对一些数学知识的内化[2]。例如,利用积分竞赛游戏对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二)”的内容进行引入或考查,可以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说出形状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具体事物,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指出教师给出的图片中指定图形的个数,完成最快的小组获胜,可以获得精神或物质奖励。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借助紧张的氛围,让培养学生的条件反射能力,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力。
(二)增强数学知识教学分析的直观性。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相结合会更有趣味性。利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与生活事物进行整合,以生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例如,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一个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的情境,将学生分组,并发给学生道具,使他们将认识、使用、换算的过程连接起来,完成在生活中的运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三)及时掌握学习动态。利用信息技术智能手机互联网社会对课堂教学进行监控,可以有效的获取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也可以利用多种软件的功能来分析学生所交的作业、习题、试卷情况,应用数据库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学生的易错题型、易混淆的知识点以及学生比较喜爱教学环节和知识范围,从而增强对学情的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教师教学策略的制定,对教学设计的改进,对学生辅导策略的优化[3]。
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可以为数学教学提供各种便利,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内容,也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为学生创造出更加有趣的数学课堂,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更加适用的学习手段。同时,基于信息技术的丰富性,也可以为学生认识生活提供一定的帮助,对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提供手段,从而促进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生活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秦彩艳.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5):20.
[2]王璐.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有效路径研究[J].学周刊,2021(17):11-12.
[3]张玉涛.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策略[J].天津教育,2021(14):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