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晨星
摘要:体育课无论小学还是中学,体育与健康的教育应引起高度重视,并且应常态化。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36-030
纵观体育教学现状,一般是重视知识与技能教学而忽视体育与健康的思想教育,也许有人会说,这是很简单的道理何须常费口舌,因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党和政府都十分重视体育事业,而且毛泽东主席还题词“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一个人病了去医生那儿,得到的指导都是“三分治疗,七分保养”。而对保养的解释都有适当的体育锻炼。还有一句人人皆知的名言“生命在于运动”。更有每年的高考录取都要有健康标准。尽管这些都是学生共知的,但在执行起来却打折扣,而这些年来,大学毕业生中,身体不达标,影响了工作的情况堪忧。所以体育与健康教育虽是老生常谈,仍然不能放松。为了卓见成效,不仅体育老师要讲,还要发动学生们进行自我教育。除了体育课教育还应联合各学科也融入进来。因为健康与各学科都有联系。例,在体育同仁中,这方面作得好的大有人在,如有位体育老师把体育与健康教育要点印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各科教师,让他们在教学中有机地融入其中。这样学生可以从各这科中了解到体育与健康有关的东西,如美术课对人体美的欣赏中,人的身材、体态(胖瘦),气质(显露于外的精气神)等方面对人追求健康有警示作用。促使他们去为健康而爱好体育锻炼。又如学生从生物学习中也获得了大量的体育与健康的原理,又如道德与法治课,思想政治课,从这些课文中,学生懂得了一个人思想的健康向上,一方面受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还有一方面是身体机能因素的影响。如一个人发现歹徒正在加害于人,欲见义勇为,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如心理反应能力差(心理健康不达标),身体活动能力差(肌肉的力度,肺活量等等),要见义勇为却对歹徒无能为力,这就促使学生对体育爱好程度的反思与调整。又如讲到团结协作,这是我们时代的重要精神,但有的同学却不具备,不具备的原因很多,其中也有不重视在体育活动中进行培养的原因。这也促使学生转变不爱好体育活動的态度。由于各种教学都融入了健康知识因素,当体育老师发动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的自我教育时,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例:体育老师要求同学们各写一篇体育与健康的关系的体会,同学们便积极行动起来,写出了一篇篇好的文章。下面举例展示。体会(一),对心理健康的体会:人的身体与心理有密切的联系。心理依赖身体的健康而健康,如认知能力,认知能力强弱的因素有多种,比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注意力等。这些有训练的因素,但也有身体健康与否的因素。身体健康,学习起来头不晕脑不胀,记忆力强,思维能力强,若是病了,则一切都会衰退,而身体的强弱与遗传、营养有关,但与体育活动也有密切关系。我的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课堂上别人精力充沛,可我易疲倦,课后做作业,别人能坚持很久,可我不能长久坚持,所以我的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成绩也不及别人。不是我的智商低,是身体不很健康。所以我要改变我不爱好体育的习惯,锻炼好身体,身体才是学习和将来工作的本钱。体会(二)我的家庭很富裕,常常炫耀吃穿用的方面,别人骑自行车上学,我骑高级电动车上学,有时还要父亲用轿车送我上学,我长得特别胖,但我不在乎,说胖子总比瘦子好。但有一次,一件事深刻地教训了我,头天晚上我和邻居同学小勇一道看电视,看见电视里的解放军战争登山如履平地,跳沟如飞燕展翅。于是我想长大了去当兵保卫祖国。第二天星期天,我们约了几个同学一同去一座山玩,这山风景优美非常诱人,我们开始登山了,说谁先登上山顶就是英雄,谁登不上去就是狗熊。我们九个有高中生、初中生、小学生,只见那几个步履轻松地往上登,一会儿就把我甩到了后面,我走得气喘吁吁,走几步歇一下,还没到半山腰,实在走不动了,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又过了一会儿,他们已先后登上了山顶返回下来了。我随他们下山了。我是唯一一个没登上山顶的人,我承认我是狗熊,回到家里,我细细反思起来:钱再多又怎样,没有强健的身体,做什么都因体能不行而受限,我平时还炫富呢?炫健康的身体才光荣哩。科学健身方法里说,要减肥,体育锻炼是第一要素,我以前不爱好体育,现在我要改变改变了。以上是由学生谈体育与健康的体会,使他们进行了自我教育。下面再谈怎样促进学生爱好体育。
利用体育运动所需与原有心理水平的矛盾,推动心理健康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的,就要寓体育与健康体育活动之中。比如一个学生性情孤僻,不喜欢与大家一起活动,常常在自由活动时间一个抱着一个球玩。跳绳也只自己一个人跳……,这样的性格是不会有团结协作精神的,我于是专门安排他参加一场篮球赛,说是赛也不过是班内比赛,输赢没关系,大的心理压力是没有的,但就是这样一场篮赛球也要涉及到多方面的能力。如队员间的协调能力,观察力,反应力,等等。赛球中他各方面都不行,心理不适应,体育技能也不行。过后,我让他思考如下问题:赛球就好比社会竞争,个人能力,团体精神都要具备,假如现在不在学习与体育活动中提高这些素质,将来能适应社会吗?他通过深刻思考,想通了很多问题:体能、技巧、心理适应能力,团结协调能力,都可以从体育活动中培养。如果长期不参加体育活动,自己将来是不能有好的发展的。于是下定决心积极参加体育活动。
以上就是对学生进行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点滴做法。
参考文献
《素质教育论》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