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丽娥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教育事业进行了很大的改革,特别是对于历史课堂中史料知识的运用,有了很大的突破。如何对史料知识进行合理的运用,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以下对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史料知识;合理运用
引言
史料通常指可以作为研究或者讨论历史根据的资料,人们可以通过史料来还原、反映、解释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某一时期的社会实际情况。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通过运用生动翔实的史料能够帮助学生对“历史的事物”有更加清晰而准确地认识,所以教师要深刻认识各种史料对历史教学具有的重要功能,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助力学生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历史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史料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认识,在史料证据作用辅助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历史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一、浅谈史料知识的应用现状
(一)部分史料知识难度较高
历史科目对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让学生们有更多的了解,老师通常会把一些较难理解的史料知识引入课堂。这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不但没有帮助,可能还会降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对历史学科产生排斥心理。1.2史料引用不正确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时候为了提升教学的效果,可能会引用一些史料知识,史料知识引用是否正确成为了一个问题。现今,网络上的史料知识种类很多,史料知识是否真实很难辨认。如果教师把错误的史料知识引入课堂,可能会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产生错误的认识,歪曲历史真相。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忽略了对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都只是将注意力放在对历史知识的讲解中,很少有教师关注到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这就造成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不足,学生不能很好地通过文字去获取历史知识,使得自己的思维受到束缚,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理解和推测。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教师为了节省课堂时间,忽视了对学生史料阅读能力的培养。而这些不足会在考试中看出来,这就是教师在历史课堂上努力地教,学生也学得很认真,但是每次考试的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的原因。很多学生不能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就是因为他们不能通畅地阅读,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不到位。
(三)史料知识运用不充分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选用恰当的史料知识进行讲解。因为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是一门新的学科,可以说以往从来没有接触过,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还有待提高。所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把难点放在后面,保证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有一个缓冲的过程,这样才可以让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更为透彻。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老师都没有对历史知识点的难易程度进行研究,就把它引申到课堂中,使得学生无法理解。从而导致史料知识运用不充分,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
(一)巧提问题,导学导思
在历史教学中,围绕史料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度阅读史料,提升历史理解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置进阶提问,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展开学习。如在开展关于李鸿章的专题教学时,教师引入了李鸿章在签订《马关条约》后的回国奏报:“后患将不可知,臣昏耋,实无能为。深盼皇上振励于上,内外臣工齐心协力,及早变法求才,自强克敌。”接着教师提出事实性问题:“李鸿章是否也有制度变革的思想?”學生如能结合材料和教师引用的史料,这个问题不难回答出来。接着教师引入关于戊戌变法过程的材料,并提出概括性问题:“为什么李鸿章没有在戊戌变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问题旨在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当时的政治形势,认识清政府在本质上难容变法。最后,教师引入关于戊戌变法结果的材料,并提出反思性问题:“为什么李鸿章要设法保护维新派人士?请从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角度回答。”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由浅至深地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史料的意义。
(二)依据学生发展特点选用正确史料内容
在历史课堂中,老师除了要贯彻、落实史料教学,还要结合学生的具体发展需求选用正确的史料内容,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本内容,让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教师在实际运用史料内容时可以从两方面入手。第一,从课本教材内容出发,充分发掘教材中的史料内容。部编版的教材经过重重优化改进,其排版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发展认知特点,因此,老师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有用资源,培养学生的史料学习意识。比如,在学习《百家争鸣》这一单元内容时,老师就可以借助书上所展示的《老子》《论语》《孟子》《韩非子》等历史典籍,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文字感受每一学派的哲学思想观念。与此同时,老师通过具体的文字表述让学生进一步学会比较探究的学习方法,比较每一学派中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发展特点,及各个学派的思想分歧。比如,儒家强调“仁政”,而法家却倡导“以法治国”。第二,借助多媒体资源,丰富史料内容及呈现方式。比如,在学习《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这节内容时,老师就可以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丰富、创新史料的呈现方式。如老师可以通过播放纪录片《丝绸之路》,让学生了解这条“路”对当时中国发展的影响。此外,老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史料内容精简化、动漫化,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相关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历史,树立全局意识。
(三)对史料进行筛选,利用史料为教学内容作铺垫
史料是研究或者讨论历史根据的资料,可以代表历史当不一定是绝对客观真实的。有俗话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因此,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引用史料时应为学生负责,对史料进行一定的筛选。同时,对民间传说、稗官野史等史料可以用来辅助教学,但是绝不能将其视为正史。在对史料进行引用讲解时更不能对某一历史下定论,会使学生对历史产生错误的理解。选择正确且合适的史料后,教师可以在历史课堂上先讲解一段史料作为一堂课的开始,为接下来讲解历史知识作铺垫。史料的内容可以是名人的习惯爱好,也可以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历史故事,最好与接下来要讲解的历史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先通过史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再不着痕迹的引入教学内容,激起学生的探索求知欲。利用史料作为教学的铺垫,“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运用史料的差异性,拓宽学生的视野
从对史料内容的分析来看,同一主题、同一事件或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因为视角或立场的不同而具有多样性,因立场的不同结论也会不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勇于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体验历史的丰富与精彩。
结束语
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对于历史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史料知识的讲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自豪感和满足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史料知识能直观的反应那个时代,能够更好的体现那个时代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参考文献
[1]杨利锋.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合理运用的思考[J].新智慧,2019(33):101.
[2]吴培坚.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史料知识的合理运用[J].新课程(下),2019(10):86.
[3]郑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合理运用史料知识[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2):122.
[4]张红艳.史料知识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新课程(中),2016(09):73.
[5]康美英.初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D].延边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