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亚男
摘 要: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文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手段。现阶段,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改革,社会对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有了更高要求,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传授相关的阅读策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本文对小学阶段的语文阅读预测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提出了学生可以对文章的题目或封面进行预测和对文章的故事情节以及文章伏笔等进行预测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语文阅读预测策略;实践
一般情况下,阅读属于再创造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产生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的过程。预测阅读作为一种新型的阅读策略,可以帮助学生从课文的题目或者其他内容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预测阅读是教师对学生的阅读心理进行无意识的引导,将其转变为一种有意識的阅读预测,使得学生可以根据文章的题目或封面等内容预测出文章的大概意思,进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著名的教育学者指出“语文教师若是在阅读方面不能给学生帮助,则相当于没有任何指导”。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阅读策略,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从而使学生的阅读思维变得活络,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一、对题目或封面进行预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一般而言,文章的题目通常会揭示文章的主旨,读者可以根据题目猜测文章的大概内容,当然,书籍的封面也如此,人们看书会首先关注到书籍的封面。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文章的题目或书籍的封面对文章的内容进行预测,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三课《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题目本身就让人觉得新奇。“胡萝卜先生”和“长胡子”之间形成了一定的语言张力,让学生忍不住猜测文章的具体内容。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究竟怎么了?课文一开始就说“胡萝卜先生常常为胡子发愁,因为他长着浓密的胡子,必须每天刮”。语文教师让学生根据文章第一二自然段对胡萝卜长胡子的形象进行描写,预测胡萝卜先生和他的长胡子发生了什么,带着对课文的疑问进行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如,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十四课《不会叫的狗》,学生看到题目会产生“狗为什么不会叫”和“狗经历了什么”等疑问,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课文第三自然段的提示,狗说自己不会叫是因为他是外来的,让学生预测他接下来会跟本地的狗学怎么叫吗?或者是认识到不会叫其实并不是一种缺陷。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一边阅读一边进行预测,学生会取得更好的阅读效果。除此之外,大部分的图书封面都能启发孩子进行阅读预测。例如绘本《太阳想吃冰淇淋》,封面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太阳的周围分别站着长颈鹿、小羊、小狮子、蚂蚁等动物。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书籍的封面,要求学生预测“太阳怎么才可以吃到冰淇淋?”“站在太阳周围的小动物们会怎样帮助太阳呢?”让学生带着一系列问题投入阅读实践中,唤醒学生阅读预测的意识,指导他们一边阅读一边对书籍内容进行预测,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从而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对故事情节的走向预测,加深读者对文章理解
通常情况下,课文的故事情节都是以主角为中心的事件演变过程,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人物的性格,并且突出文章的主旨。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猜测文章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并且说出自己预测的理由,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想法。例如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九课《“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语文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可以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阅读预测,并且在引发自己思考的地方做上标记,以便在后续学习中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预测。比如读到“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一句时,学生会预测作者的诗写得很好,接下来也会得到爸爸的表扬。但事实上,爸爸在看到巴迪的诗时 ,只说了一句“这真是糟糕透了”,就把诗扔回了原处。除此之外,学生们在读到课文《金钱的魔力》里的“哼,我料到了你没有带零钱。我看像你这样的阔人是只会带大票子的”一句时,学生可能会预测主人公真的只带了大票子,忘记带零钱了,但实际上这些话是托德对主人公的讽刺。如果主人公没有钞票,将得不到服务员很好的招待。紧接着读到老板跑出来想看看究竟发生什么事的片段,学生可能会预测老板会乐于将主人公试穿过的衣服卖给她,但想不到老板会为了做生意讨好顾客,不断地贬低他自己的人格。语文教师在学生阅读完成后,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故事的情节发展与自己的阅读预测是否一致,你是怎么看待这个故事的?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预测后面故事情节的内容,不断修改完善自己的预测,同时深入思考为什么自己的预测与课文的实际内容有一定的出入?作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课文内容修正自己的想法,然后接着往下阅读。如果故事的情节发展与自己的预测结果一致,也要从丰富内容的角度来改正自己的一些想法,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与主旨的理解。另外,语文老师也可以根据所学的课文,向学生推荐类似的课外读物,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质量。
三、不同文笔文章比对预测,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内容大部分都比较简短,学生只要看一遍就可以大概读懂课文内容。对一些主题相类似的课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比对预测,引导学生在阅读开始前联系之前学过的内容,从而提高课堂的阅读效率。例如《松鼠》在文体的分类上属于文艺性说明文,而同样写松鼠的文章《跑进来的松鼠》,其在文体分类上属于记叙文。因为两篇文章的文体不同,所以语文教师的教学目标也会有所调整。对于主题相同的文章,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使用比对预测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学生看到《松鼠》这个题目时 ,脑子里就会预测这篇文章可能是介绍松鼠的生活习性以及性格特点的文章;而看到《跑进家来的松鼠》,学生则会预测松鼠为什么跑来“我”家,它在“我”家发生了哪些有趣的故事。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一起阅读两篇文体不同的文章,让学生深入感受文艺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件事物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同一个作者的不同作品进行对比预测。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二十四课《少年闰土》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鲁迅的作品,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可以了解到少年闰土在鲁迅眼中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形象,与中年闰土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另外,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鲁迅的其他作品,如《狂人日记》《呐喊》等,让学生根据鲁迅的写作风格,对他的作品进行阅读预测。又如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八课《去年的树》是日本著名作家新美南吉的作品,学生可以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能深刻地感受到故事所传递出来的淡淡忧伤,同时也能感受到童话的真善美。在学完这篇课文后,语文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新美南吉的另外两部作品,如《大鹅过生日》《猴子和武士》,学生可以根据课文所学的新美南吉的写作风格,预测同一个作者写童话故事是不是给人的感觉一致。
四、从文章的结尾伏笔预测,重视文章的相关细节
文章结尾采用伏笔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它既是文章在写作过程中埋藏的线索,同时又是文章内容的暗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进行阅读预测提供出发点。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根据文章中的伏筆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预测,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在阅读时是否专注,还可以指导学生感受文章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例如小学语文教材《凡卡》是俄国作家契科夫的短篇小说节选。课文以凡卡的梦境作为结尾,给文章留下了一个伏笔。因此语文教师在讲解本文的内容时,可以指导学生对文章的结局进行预测:主人公凡卡最后的结局会怎样?根据课文的内容,说明进行预测的理由。部分同学可能会根据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预测,喝醉酒的邮差会粗心地将凡卡给他的信弄丢;或者根据凡卡的家庭环境推测,爷爷把凡卡送去城里当学徒主要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无法养活太多的孩子等。学生根据课文描写的细节推断凡卡不能如愿地回到爷爷身边。而后,语文教师再组织学生一起围读课本,在凡卡写给爷爷的信中体会凡卡被老板以及老板娘等人虐待时的痛苦。因为凡卡一双鞋都没有,身无分文,根本逃不走,所以预测凡卡最后的命运会很悲惨。语文教师在学生完成课文的阅读预测后,组织学生对凡卡的故事进行续写,最后再将自己的续写内容与原文进行对照,从中可以发现,课文在凡卡的梦境中结束这篇文章是有一定巧思的,因为梦境越美好越可以衬托出现实对凡卡的残酷。教师指导学生从文章的结尾伏笔进行预测,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重视文章的细节,而且通过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醒学生大脑的主动阅读意识,让学生对阅读的文章或书籍产生极大的阅读期待,帮助学生更快地投入阅读中,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文章字句背后的内涵,读懂作者没有明确揭示的结局,从中发现和体会诠释文章主旨,预测故事内容的乐趣。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无论采用哪种预测教学方法,都要让学生大胆地对课文的内容进行预测,并说明预测的理由,同时还要注意预测的内容与课文实际内容的区别。一般而言,教师不能随意否定学生的预测内容,如此容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教师发现学生的预测内容与实际有较大偏差时,可以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找到更加科学合理的预测依据,鼓励学生大胆预测,保护学生预测阅读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对预测阅读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预测思路,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预测阅读的乐趣,优化教师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仇千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预测阅读”的种类与教学建议[J].宁夏教育,2020(3):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