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秋红
目前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本的阅读教学占主要地位。笔者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回归儿童,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以儿童为本位。本文以二年级童话故事《蜘蛛开店》为例,用儿童视角来解读文本。
《蜘蛛开店》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情节一波三折,语言生动,深受儿童喜爱。杜威说:“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所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立足儿童视角,引导儿童阅读童话故事,展开合理想象续编故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编织”为主线,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在自然交流中构建支架
儿童的发展具有差异性,表现出个性化特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将儿童的接受能力和个性化感受考虑其中,如果用成人化的语言来传授教材中的知识,会导致儿童对教学内容兴趣不高,对语文课堂积极性缺失,教学效果自然大打折扣。教学内容如果难以纳入儿童的经验结构,儿童就难以实现内在的知识建构,儿童在没有效率的学习中会慢慢失去学习兴趣。
因此,笔者尝试用聊天式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走近学生,在自然交流中,构建起本课的架构。上课伊始,笔者通过对话引导学生回顾蜘蛛的编织店分别卖什么、顾客都来了谁、它们都有什么特点、蜘蛛织了多久等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词条。师生在自然交流中一问一答,课文的教学内容也都得到了回顾。
从词语到短语的朗读既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同时也自然构建了示意图。学生可以按照这个示意图,把三个小故事讲清楚,还可以连起来把整个故事讲完整,编织出一条又一条故事线。
(二)在情节复现中发现顺序
在上述示意图的引导下,学生能把三个小故事讲清楚。此时,教师再出示三个小故事的文本内容,对照示意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三个小故事情节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不难发现,三个小故事都是按照“卖什么—挂招牌—来顾客—结果”的顺序来写的,这样的故事结构为学生提供了叙述的顺序,学生会发现这三个故事不仅情节相似,而且很有顺序,按照这样的顺序来编织故事,就可以把故事讲清楚。
童话故事善用反复的结构,这篇童话故事的情节也多次复现,因此课文曲折有趣,十分吸引儿童。对于这类童话体裁的课文,教师应该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出发,围绕文体特点,引导儿童抓住复现情节,厘清文脉,发现课文的叙述顺序,以此来提高儿童复述童话故事的能力,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儿童本位的课堂应该是一个游戏世界,游戏能让儿童在无压力的环境下,在最接近生命的自然状态下入课堂、入文本、入角色。因此,学生在把故事讲完整、讲清楚的基础上,还要能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生动、讲有趣。那么如何才能把这个故事讲的有趣生动呢?笔者从以下方面做了探索。
(一)入情入境,置身角色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丰富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内化故事中的语言,深刻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例如,教师向学生出示文本“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
师:“小蜘蛛啊,告诉我,河马的口罩有多难织?”
生:“河马的口罩太难织了,我织了一整天,终于织完了。”
师:“是呀,从白天忙到天黑,一刻也没有休息过,你此时什么感受?”
生:“太辛苦了!织得我手都要断了!”
生:“我再也不想织了,太痛苦了!”
在这一教学情境中,学生已将自己想象成了课文中的小蜘蛛,入情入境,深入体会到小蜘蛛织口罩的辛苦、痛苦以及无奈。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儿童通过朗读时的语调、重音、停顿、语速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朗读“终于织完了”时,声音再低一点,慢一点。在教师的领读、引读、合作读等策略下,学生已经把自己想象成小蜘蛛,跟它一起高兴,一起害怕,一起难过,朗读声情并茂,讲述故事的时候就会边讲边想象。童声童趣,童言童语,课堂上的童话氛围十分浓郁。
(二)解读心理,关注变化
这个童话故事的有趣主要体现在小蜘蛛不断变化的心情。教师要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朗读、体会小蜘蛛的心情,发现其变化,感受故事的趣味。
例如,教师向学生出示文本,“顾客来了”。
师:“哎呀,小蜘蛛,你那么寂寞孤独,好不容易你看到有顾客来了,什么心情?”
生:“我激动得都要跳起来了。”
师:“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名读)
师:“语调上扬,你读得很轻快,看来你特别激动高兴呀!”
然后,教师向学生出示文本“是一只河马”,并出示河马图。
师:“小蜘蛛,当你看到是河马时,心情又是怎样的?”
生:“我很害怕!”
生:“我很惊讶,还很难过。”
师:“你能通过朗读读出来吗?”(指名读)
师:“小朋友們用声音和语气讲出了蜘蛛的心情变化,这就是讲好故事的秘密。”
从教学片段来看,学生能够进入角色,将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并体会人物不断变化的心情。在此基础上,学生再次讲述故事的时候,能够置身角色,通过合适的语音语调讲出人物心情的变化,故事自然就讲得生动有趣。
因此,对于这类童话体裁的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置身角色,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在将故事讲清楚、讲完整的基础上,继续把故事讲生动、讲有趣。
由于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关注学习方法的引导,陶行知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能通过灌输教给学生知识,而应该在积极引导的过程中传授学生知识方法。笔者通过重点教学小蜘蛛给河马织口罩这一片段后,学生已经学会把自己当作故事中的人物,讲出人物心情的变化,接着放手让儿童用这样的方法学习根据示意图讲述第二个、第三个小故事,这充分体现教育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
1.借助表情包,吸引童眼。表情可以传情达意,生动有趣的表情包更能吸引小朋友的眼球。笔者以此激发学生体悟小蜘蛛的心情变化。比如在“顾客来了”处相机插入由“激动喜悦”到“害怕惊讶”的表情包,在故事结果处插入“大哭”“抓狂”的表情包,为儿童生动讲述故事助力。课堂上,儿童充分练习讲述后,把自己当成小蜘蛛,看到有顾客来时,心情是激动喜悦的,可是看到顾客具体是谁时,又感到害怕无奈,受表情包启示,儿童还自主加上了夸张的表情,甚至加上了语气词,“不会吧!是一只河马!”“天哪!是一头长颈鹿!”“啊!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在此基础上,儿童能在课堂上绘声绘色地编织故事。
2.辅助大动作,演绎童话。有趣的故事讲述还可以搭配动作演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进入角色后,还可以加上夸张的动作来演绎。如三次开店,小蜘蛛挂的招牌都很类似,此时教师问:“哪只小蜘蛛来叫卖?”课堂上立即有儿童提高音量,用吆喝的语气来朗读招牌,甚至还有儿童用手作大喇叭状,大声地吆喝叫卖,课堂上充满着童话趣味,学生十分感兴趣。因此,教师再让学生讲述第二次、第三次蜘蛛开店的时候,他们也用上了夸张的动作演绎长颈鹿“抬头一看”、蜘蛛累得“趴倒在地上”、蜈蚣吓得“匆忙跑了”等等,并通过朗读时语调的起伏变化,把故事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儿童用自己的语言编织了一个又一个多姿多彩的有趣故事。
这类童话体裁的课文往往要求学生进行复述或者续编故事。基于学生旧有的知识经验以及与故事相似的情节,教师可以重点教學第一片段,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其他片段,借助表情,辅助动作,故事复述、续编对于学生来说将更为轻松。
基于已知的故事结构,学生已编织出了三条故事线,接下来自然能模仿其顺序来继续编织更多更有意思的童话故事。
1.在模仿中编织,出乎意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蜘蛛不气馁还想继续开店,那它会开什么编织店?”“挂上什么样的招牌?”“顾客是谁?”“结果怎样?”等问题。在编织故事时,儿童会关注自己的故事编得是否有趣,绝大部分儿童完全模仿故事结构,编织出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故事,如“卖帽子”遇到了“河马”,“卖裤子”遇到了“蚂蚁”。
2.在思考中探索,合情合理。故事可以出乎意料,也可以合情合理。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多元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如“小朋友们,倒霉的小蜘蛛每次开店都不太顺利,他好着急呀,你想对他说什么呀?”教师要引导儿童为小蜘蛛想想办法,思考如何才能开店成功,在讨论中发散儿童思维。大家提出了很多建议,如再多雇一些员工、明码标价、量身定制等。最终,小蜘蛛接受了大家的建议,吸取了经验,开店成功了。
童话故事的续编不是天马行空,教师应该教给儿童故事续编的方法。儿童可以模仿课文相似情节进行续编,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将童话故事编得合情合理。
卢梭说过:“在万物的秩序中,人类有他的地位,在人生的秩序中,儿童有他的地位,应当把人看成人,孩子看成孩子。”对于《蜘蛛开店》这一类童话体裁的课文,教师应该充分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基于儿童本位,用童言童语,激童思童趣,让儿童编织属于自己的五彩故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金阊新城实验小学校)